劉彩鳳
[摘要]游戲活動在教育教學中具有獨特的作用與魅力,尤其對發展學生的情感,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學生在游戲活動中嬉戲、學習,再加上教師的點撥、引導,既放松了身心,又明辨了是非,懂得了道理,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游戲;情感教育;寓教于樂;心理健康
游戲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之所以重要,不僅是因為它好玩,而且因為它寓教于樂,對開發學生的智力,擴大知識面,陶冶性格大有裨益。游戲也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良好的途徑,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情緒、情感以及信念,促進學生個體健康地發展。柏拉圖曾說:“兒童的本性是需要游戲的。”學生正是通過游戲體驗證明自己的存在,在游戲中不斷與環境、他人交互作用獲得經驗,并不斷積累,從而促進自身生理與心理的良好發展。
學生階段的情感教育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探索,尋找科學的情感教育的方法,讓情感教育在小學教育中發揮出最大的作用。游戲是學生開始探索客觀世界的過程,而角色體驗游戲是所有游戲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最有效途徑。簡單地說,角色游戲是指學生通過扮演某一角色,在角色中控制自己的情感,鮮明而強烈的情緒被激發出來,從而達到控制自我能力的目的。它并不是單純的“玩”,而是有目的性的“玩”,目的在于在游戲中改變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的觀念,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同情心和信任感,使其樂于助人,樂于與他人溝通交流,樂于和他人合作,樂于同他人分享。
美國有這樣一則角色體驗游戲的教育案例:在一次考試之后,歷史老師進課堂公布成績,“白人學生全及格,黑人學生要補考。”學生意見很大,教室里立刻就亂了,等學生氣憤到極點時,老師讓學生安靜,說:“大家現在體會到什么叫種族歧視了吧。”學生才恍然大悟,受到一次深刻的體驗教育。
角色體驗是一種比較好的游戲活動,它是通過行為模仿或行為替代來影響學生心理過程的方法,即讓學生以表演的方法展現相應的行為特點和內心感受,進而起到增進學生自我認識,減輕或消除學生心理與行為方面障礙,促進學生成長與發展的作用。現在的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由于他們生活的社會環境、家庭教育不同,在他們身上所表現出了或多或少的不良心理品質,如自私、心理脆弱、畏懼、冷漠、不關心他人等,增加了教師做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難度。因而,通過在學科教育中開展角色體驗游戲活動,有助于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強化責任意識,加深生活體驗,培養良好的人格。具體說,角色體驗游戲在情感教育方面有以下優勢:
一是興趣性。角色體驗游戲可以滿足學生的表現欲望和體驗欲望,增強學生的參與熱情,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主動性和創造性,還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合作精神,增進同學之間的情感。
二是成功性。角色體驗游戲為情感教育創造了條件,保證每一位學生在游戲過程中都有成功的體驗, 在日常交往中都有自尊的體驗,能夠建立起積極的自我評價,自我悅納。
三是審美性。整個游戲過程不再是純粹的傳授知識,而是一種具有審美性的教育活動,是學生雙方主動投入又被深深吸引的聯合互動過程,游戲活動本身又成為雙方共同努力的成果,是學生雙方本質力量的外化和現實化。
四是創造性。角色體驗游戲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需要教師根據不同學科、不同年級和每一堂課的實際情況,在情感教育原則的指導下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提高他們的創造素質。
五是策略性。在角色體驗游戲過程中,學生的情感有時過于強烈,有時過于敏感,有時開心,有時難過,有時失敗,有時成功,有時還會面臨獨自解決問題和合作解決問題的情況。此時,教師應時刻注意學生在情感上的變化,抓住情感教育的有利時機,及時對學生進行引導,從學生的角度去了解、體驗。教師也要引導學生發現別人對自己的關愛,愿意把快樂帶給別人,培養學生團結友愛、同情、謙讓等良好的品質。對于學生的正確想法和行為要多加肯定和鼓勵,對學生的過失懷著寬容、善待的心加以引導,營造良好的情感教育環境。
如《盲人與拐棍》一課闡述了這樣一個道理:當盲人用拐杖勇敢地向前走時,靠的是對拐杖的一種信任,只有信任才會產生依靠。信任是怎么來的呢?它來源于拐杖是怎么讓盲人一步步安全地走下去,這就像生活中的人與人一樣,讓一個人去信任另外一個人,只有那個人做出一些令這個人放心的事情,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這個人,這兩個人之間才會產生信任。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這個道理,我設計了如下角色體驗游戲:
活動目的: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真誠,體驗得失,從心理上體驗互助的重要性,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游戲過程:把班級同學分成兩組:一組扮“拐棍”,另一組扮“盲人”。游戲時,扮“盲人”的學生用事先準備好的毛巾蒙住眼睛,在原地轉幾圈;然后在“拐棍”的引領下順利穿過設有障礙物的路線,再回到出發點;最后雙方角色互換,重復完成上述游戲。
游戲規則:
1.扮“拐棍”的學生要與平時不經常接觸的同學做搭檔。
2.游戲中,扮“拐棍”的學生和“盲人”之間不允許語言交流,不論遇到任何障礙物,只許用肢體語言幫助“盲人”安全回到出發點。
游戲過程:按游戲規則,學生通過了設有上下階梯,穿越平地、灌木叢和水坑的路線,在游戲過程中,有時隊伍鴉雀無聲,有時驚叫不已。一個起初讓大家覺得很平常的游戲,最后卻讓人感受很多。
學生體會記實:
學生1:
“在游戲開始之前,我覺得我們都這么大了,這種游戲沒什么好玩的。可是當我的眼睛被蒙上,又在原地轉了幾圈后,被一個不熟悉的手拉著走,心里便開始害怕起來,尤其是在上階梯時,由于伙伴沒能給我很好的提供幫助,我差點栽倒,就大叫起來,真是害怕極了,不敢再向前走了。之后,我一手抱著“拐棍”,另一只手伸出去摸索,經過很長時間,我才磕磕絆絆、深一腳淺一腳地和“拐棍”一起回來了。我的感受是,當一個人處于困境時,多么需要正確的幫助,只有真誠的幫助是不夠的,如果做不到正確引導,有時會適得其反,這就需要我們平時要互相溝通,增進情感。我們這些獨生子女在心理上和思想上有這樣和那樣的問題,為了克服這些問題,我們需要互助,需要真誠,讓我們共同努力,共同進步,共同學習。
學生2:
開始時,我扮的是“拐棍”,覺得很好玩,看到盲人在通過只有一個臺階的道路時大呼小叫,很不理解。可我扮了“盲人”后,我感受到了“拐棍”對我的幫助,我順利地通過了一個個臺階、小水洼,第一個到達終點。從這個游戲中,我感受到有時我們認為事情很小,不可能成為學習、生活中的障礙,但對于某些人來說其實不然。因此,我們要認真對待生活中的這些小事情,把它做好,不給別人帶來麻煩。
學生3:
他們的體會我都體驗到了,我還有另一種體會,當我被蒙上眼睛后,周圍變得漆黑,在行進過程中我是那么膽怯。我想,如果我的眼睛失明了,我會怎樣?太可怕了。那些雙目失明的人見不到光明的滋味是多么的難受,我們要憐惜那些不幸的人,用我們的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我真正理解了老師給我們安排這種活動的用意,教育我們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感謝父母的培養,無論遇到任何困難都要靠自己的意志力努力前進。
學生4:
我的體會是,生活、學習中會有很多困難,當一個人不能完成時,我們要通力合作,挽手前行。
從學生的體驗中,我們不難看到,學生已在角色體驗游戲中深深地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內化為自己的品質,外化為自己的行為。
總之,游戲不僅僅是一種娛樂、休閑的活動,還是使學生獲得知識和情感熏陶的活動。游戲是快樂的,但卻不是毫無目的的。在情感教育尚處于弱勢、理論與現實還存在一定差距的今天,我們要更加關注學科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并通過各種途徑對學生進行良好的情感教育,使每個學生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擁有一個幸福的未來!
參考文獻:
[1]李靜.如何開展好角色體驗游戲[J].新教育時代,2015,(23).
[2]李瑾.通過游戲進行情感教育[J].成才之路,2016,(14).
[3]吳玉娟.情感教育的方法和途徑[J].新課程,2013,(30).
(責任編輯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