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付俊
【摘要】隨著中國新課程改革的推廣,教學方法得到大幅度擴展與提高,初中語文教育質量也有了更全面的改善,初中學生聽說讀寫能力以及語文素質的培養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作為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作文教學,此時顯得尤為關鍵,如何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有效地擴展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提高學生的詞匯運用能力以及修辭表達能力,依然是教育工作者比較頭痛的問題,也是語文教學改革的關鍵。
【關鍵詞】初中語文;寫作技巧;想象力;閱讀能力;作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一、初中作文現狀分析
(一)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無作為
一些教師對作文認識的偏頗,認為“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片面強調學生在寫作方面的自主性,錯誤地認為作文技巧的教授對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增益不大,只能靠學生的“頓悟”,于是只看看學生作文的標題,瀏覽下內容,寫下一兩句評語,批個等級了事。這不僅不能提高學生作文的水平,還大大打擊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二)作文教學忽略了積累的過程
提高學生的詞匯積累,擴展學生的詞匯是語文作文的基礎,因此老師應該積極做好對學生的詞匯積累的工作,一方面應該積極提高學生對重點詞匯、高頻詞匯、基礎詞匯的積累量,另一方面應該做好相關詞匯的理解,避免學生錯用詞匯、亂用詞匯、不恰當用詞等情況的出現,避免學生出現詞匯錯誤,學生的作文水平才會得到提高。
(三)作文教學沒有拿捏好“生活”與“想象”的尺度
初中語文的作文,無非就是要培養學生將自己所見所聞、心中所感所想通過文字順暢表達出來的能力,因而記敘文是在初中比較常用的一種文體。然而一些教師過分強調作文的“生活”性,認為只有真實才能合理,極大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和活力,卻沒有充分認識到文章來源于生活,更是高于生活,片面強調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天馬行空卻沒有可靠的生活基礎,宛如那美麗的空中樓閣。
(四)教師在作文教學上無系統性
初中生剛開始接觸記敘文、散文、議論文等各種文體,對各種文體的相關要求的理解還是比較模糊的。而教師在備課時在教學內容的設置上沒有漸進性,今天講記敘文的時間、地點、起因、經過、結果,下節課講議論文的論點、論據、論證,接著再講作文如何審題,走馬觀花,不按學生接受程度授課,造成作文教學的混亂和無效。
(五)學生自身的原因
作文是對學生文字運用和語言表達的一個綜合體驗,這對學生的文學功底和對生活的體悟具有較高的要求。具有較好課外積累的學生,往往能夠更好地表達自己的見聞感想,而在眾多農村地區學校,語文基礎薄弱、課外知識淺薄是許多農村學生的通病,這讓他們在寫作文的時候經常詞不達意,病句連篇。然而文學的積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這就讓初中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時頭痛不已。
二、作文教學質量提高計策
(一)教師做好備課工作
教師在作文教學之前,做好備課工作,教學內容有計劃性、條理性和系統性。以語文新課改教學標準為依據,結合教學課程,安排好每學年的教學內容,并且合理的安排學生作文練習,根據學生的接受程度要調整教學進度,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消化所學知識,盡快學以致用。
(二)學生做好課外積累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不管老師教授的寫作技巧如何好,倘若學生自己“肚子里沒貨”,那寫作水平還是不會有提高的。所以為了作文教學更好的展開以及效率的提高,要讓學生先積累好作文素材,加深自己的文學功底。我認為,多讓學生閱讀《讀者》《青年文摘》之類的雜志,文章篇幅不長,構思精巧,學生不僅可以領略各樣的文學風采,同時雜志上的記敘的故事感情,也能成為學生閱歷增加的一種有效途徑。
(三)要豐富上課形式
豐富多樣的上課形式能讓作文教學事半功倍。初中生的身心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但終究還有許多孩子心性,他們對一切未知的東西好奇,對一切新鮮的事物充滿興趣。所以,要是能抓住學生這一特點,采用新穎的教學方法,對于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便有很大的幫助。
三、結語
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積極加強學生的詞匯積累、修辭手法、表達技巧、文章結構等方面的教育,還應該讓學生養成日常閱讀與寫作的習慣,一方面提高學生寫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另一方面積極建立起學生作文的考核機制,提高在作文寫作教學過程中的標準化與科學化。同時還應該積極關注學生的隱私保護,讓作文寫作成為學生真正的興趣。
參考文獻
[1] 林召平.初中作文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教育研究論叢,2006(1).
[2]程梅.初中作文教學有效性初探[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09(4).
[3]薛喜玲.初中“作文難”的解決策略[J].林區教學,2013(7).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