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燁文
【摘要】本文基于對“問題學生”的調查研究,分析了“問題學生”形成的原因,并結合多年來在德育方面的實踐,提出了切實可
行的“問題學生”的轉化策略。
【關鍵詞】問題學生;成因分析;轉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問題學生”的思想品德和學習成績都有比較嚴重的缺點,是表現比較落后的學生。因為有了這樣那樣的“問題”,于是“問題學生”就成為教育對象中的特殊群體,成為教育的“老大難”問題。“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A教育正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學校不能只把教育好少數學生作為自己的基本任務,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其中“問題學生”轉化的研究,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問題之一。因而“問題學生”的轉化工作是學校、家庭、社會都普遍關注的問題。對于學校來說,做好“問題學生”,尤其是品行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有助于優化學風、校風,易于教育,便于管理,可以提高學校整體辦學質量,挽救和改變一部分學生的命運。因此,有針對性地做好“問題學生”的轉化工作勢在必行。
當然,“問題學生”的形成,雖然與家庭、社會和學生自身等因素有關,但與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思想、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有更直接的關系。首先是家庭環境的影響,來自家庭的關愛過?;蜻^少,從小養成自我中心的壞習慣;其次有自身的因素,受不住氣,情緒特別容易激動;另外學校的老師、家長,從沒有表揚過這些“問題學生”,同學也沒有認可過這些“問題學生”,有的只是批評、懲罰,久而久之,讓他們自己都覺自己已無藥可救了,對自己完全喪失了上進的信心。那么,怎樣有效轉化“問題學生”呢?
一、愛字當頭,嘗試“領養”,拉近教育距離
教師愛學生,能激起學生的上進心、自信心。教師真誠愛學生,尊重學生,天長日久就會使他們內心感受到溫暖,產生一種精神力量。這是促進學生前進的內部動力,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前提。家長和教師的愛護,都會給學生前進的動力。但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生更重視教師的愛。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愈來愈知道教師的愛比父母的愛更具社會意義。因此,得到教師的愛和關心,會使他們對前途充滿信心,奮發向上;反之,一個學生總是受到教師的批評和指責,就會感到壓抑、悲觀,失去前進的信心。因此,在問題學生的轉化工作中“愛心”是第一位的。對那些問題學生尤其要“偏愛”他們,因為他們更需要愛的陽光雨露,更需要我們用愛心去溫暖和照亮他們、滋潤他們、教育他們、關注他們。
學校應該調動所有任課教師的積極性,讓每個教師負責領養幾名“問題學生”,做他們的朋友甚至是臨時父母,對他們的學習、生活進行“全天候”觀察,深入問題學生家庭進行家訪,開展定期談話,為每一位問題學生建立檔案,記錄他們的基本情況、家庭狀況、學習成績、日常行為習慣及思想動態等方面的內容,及時糾正不良行為習慣,及時發現學生可能出現問題的端倪,及時幫助學生調整狀態、轉變思路,從而防止問題的發生或加重。在教育時我們應盡可能地避免負面教育,更多地給以信任、鼓勵,積極地評價,通過自我評價、同學評價等方式幫助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并創造機會讓他們展示其能力,培養其自信心,給他們更多的關注和期望,當他們有所進步時應及時給予表揚,甚至放大其閃光點。
二、委以重任,及時“炒作”,培養自信心
表揚就是一種賞識,美國總統林肯說:“人人都喜歡受人稱贊?!边@對學生具有極大的激勵作用。因為問題學生余某以前的表現,很多同學都非常怕他,在班級里缺少朋友,威望不高,再加上表現又不好,表揚無從談起。但同學怕他又有有利的一面,讓他當班干部,管同學們的紀律。果然在他管理期間,同學們紀律非常好,就抓住這一點我有意識地對他的進步在班級進行了“炒作”并肯定了他的管理能力。但在給予他肯定的同時,私底下經常找他談話討論關于如何運用正確的方式管理班級,指點他為人處世的一些方法,只要發現他做得好的地方就及時表揚,當他遇到問題時馬上和他交流解決問題,鼓勵他,效果非常好,而且他也能接受,并且能在實際行動中實施起來,由此看來他還很有責任心的。就這樣,信心慢慢被撿回來了,在班級里的威望也逐步提高了。
問題學生一般活動能量比較充足,如果沒有有效的釋放途徑的話,也容易滋生事情。例如問題男生喜歡打籃球,教師應該建議班級展開籃球賽,由問題學生組織一隊人和班長組織的另外一隊人進行比賽,活動的開展在鍛煉了同學們身體的同時,也豐富了他們的業余時間?,F在這些問題男生還進入校運動隊短跑組,每天下午訓練,體育成績還不錯,在這屆學生運動會中取得了好成績。
三、寬容對待,允許“犯錯”,給予改錯機會
寬容是體諒,是理解和關心。有了情感上的碰撞,學生就能從心理上接受教師的教育,相信老師,會認為老師是值得信賴的人。對待教育對象的特殊群體,教師要有“愛心 、誠心、耐心、信心、恒心”,要用“運動的、發展的、變化的”唯物辯證觀點來看待他們。這個學期,問題學生李某在各個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特別是在管理班級紀律方面表現了他的才能,但因為他的脾氣過于暴躁,免不了要犯錯誤。有一次班級里的飲用水沒有了,負責拿水的同學剛好不在,于是他叫上另外一個同學興沖沖地去門衛那里拿水。拿水要簽字,而且要用空桶去換,但前幾天班級同學送空桶后沒有簽字也沒拿回來,所以門衛那里無論如何都不讓他提水,于是矛盾升級發生了口舌之爭,甚至差點打了起來,等我趕到的時候,他已經罰站到了德育處,德育處的意見是讓他向門衛道歉,可他死活不肯,并且認為自己沒有錯,表情冷漠、沉默不語的他表現出極強的對抗情緒。一般像發生這樣的情況,道歉一下就沒事了,可他偏偏不肯,好幾個老師勸他,他就是無動于衷??吹竭@種情況,我沒有當其他人的面數落他,而是帶他到門外一角仔細地盤問了事情的經過,像朋友一樣誠懇地聽他講完整件事情。在充分肯定他幫助班級做好事積極的一面,贏得他的信任后,再像朋友一樣幫他去分析整件事中的對與錯、利與弊,共同尋找解決事情的合理方法并指點他假如再碰到這樣的情況要怎么處理。最后他終于同意道歉。這件事情處理后我并沒有批評他。雖然他又犯了錯誤但師生之間的信任卻更進了一步。我相信寬容的處理方式遠比嚴厲鎮壓要來的有效。
四、加強“溝通”,家校一體,開展立體式育人
家長和老師的配合是轉化問題學生的外部條件。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想教育好孩子,家長與老師之間的溝通是不可缺少的。問題學生的父母因為每次聽到的都是壞消息或者對孩子的批評,以致于一接到老師的電話就以為孩子又犯了多大的錯誤,要么錯誤地以為老師又告狀來了,所以在和家長溝通的時候我充分肯定了這孩子身上所具備的優點,比如說有集體榮譽感,責任心強,有主見等。說實話哪個家長不希望聽到老師對孩子的表揚,在這樣的氣氛下交流不僅容易得多,而且也減少了家長對老師的抵觸情緒,老師說什么家長也容易接受。像我們學校學區的家長一般都是農民,文化素質不高,更不用說在教育子女上要注意什么方式方法,所以適時的指點一下家長是很有必要的。交流中就談到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可溺愛也不可以暴制暴,多關心了解自己的孩子,給予孩子真正需要的關愛等一些話題。多次交流之后問題學生江某的父親不再擔心接電話,有時還主動打電話了解孩子的情況。在這樣的合力下孩子不改變也難。
作為教育者,我們是否應該深入思考如何運用更好的方法去教育引導那些在十字路口徘徊的孩子們?有句話說得好“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讓我們都去做發現美的那雙眼睛,帶著我們的愛心,帶著挽救一個孩子就是挽救一個家庭的責任心和我們的誠心去“春風化雨”吧!
當然,“問題學生”的教育和轉化工作,是一項耐心細致而又持久的工作,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素質教育過程中面臨的課題。教師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問題學生的心理活動及特點,采取恰當的工作方法掌握些與學生交流的技巧,定會在這塊田地里收獲累累碩果。
參考文獻
[1]王曉春.問題學生診療手冊[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2]杜紅悅.在賞識的教育理念下轉化問題學生探析[J].理論觀察,2016(7).
[3]盛潔芳.淺析農村“問題學生”的形成及轉化策略[J].科學咨詢,2017(1).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