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歷史文化悠久,傳統文化是我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占據重要位置。教師在實際開展古詩文教學中,將傳統文化融入教學中,以促進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
【關鍵詞】初中語文; 古詩文教學;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一、創設語境,加強詩文朗讀
讀出經典古詩文的韻味,是感受古詩文經典的首要途徑,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古詩文的教學過程中,必須注重對學生古詩文誦讀的引導。教師應想方設法將學生的情感帶入到古詩文中,為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能感受到詩人、作家的情感,與詩人進行心靈的溝通,盡可能地提升學生的文學感受力。教師在講解古詩文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了解古詩文基本理論知識,更要讓學生理解古詩文中所包含的傳統文化,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天凈沙·秋思》一詩中,這是一首寫景的古詩。教學目標為使學生能夠學習詩人借情抒情、以情襯景的寫作特點;利用朗讀來引導學生去理解詩人的情感,感受詩人的心境。在教學前,教師可以讓學生查找馬致遠的相關介紹,搜集元曲的相關資料和有關秋天的詩句、有關秋天的中國古典音樂等,并用中國畫的形式根據自己的理解畫一幅《秋思圖》。在課堂上,可適時地運用學生所找資料與畫作,將學生帶入詩歌情境,這樣學生就更容易感受詩歌的情感,對朗讀及詩歌的內容情感的分析都有很大的幫助。在引導學生朗讀過程中,教師要將元曲的傳統文化知識元素與朗讀指導有機結合起來,注重朗誦的抑揚頓挫以及投入的情感,使學生能夠深切感受到詩人的情感。詩人在年輕時代,熱衷于功名,但是元朝統治者實施民族高壓政策,詩人一生不得志,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抱負無法施展,困窘潦倒一生。
二、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將傳統文化融入教學中,如果教師一味地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無法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古詩文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要積極創新教學方法,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以及多媒體技術,利用視頻、圖片、聲音等形式,直觀地刺激學生的感官,從而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從而有效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世說新語兩則《詠雪》文言文中,《詠雪》文言文教學目標為使學生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夠根據教材注釋等輔助工具,使學生感受語言的差異,培養學生文言文語感。但如果讓學生直接了解文言文含義,學生學習起來會存在一定難度。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展示有關冬日雪景的國畫,或展示有關與冬景有關的詩詞,營造詩意氣氛,將枯燥乏味的知識形象直觀的傳授給學生,學生不但能夠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內容,而且還能夠更真切的感受文中的意境,在特定的情境中感受文言文內的機智,并培養學生全面分析問題、多角度去思考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創設的文學情境與氛圍中感受魏晉士人的那種生活品味與情趣。我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文言文中蘊含著我國豐富的歷史文化,古代文人墨客的智慧。學生在學習文言文中,不僅要保證學生掌握基本文言文知識,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化修養,在文言文中學習古人的聰慧。
三、注重解讀作者,發揚傳統文化
古詩文篇章往往是作者在特定的人生際遇中生發出的情感之后創作成文,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其特定的創作背景。在不同的時代環境下,所創作出來的古詩文風格和表達的情懷都有一定區別。因此,教師在古詩文教學前,要對其創作背景以及歷史文化,進行全面的了解,然后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包括作者的生平事跡,所處時代背景的展示介紹等。
例如在教學《陋室銘》一文中,要使學生能夠理解作者安貧樂道的情趣以及高潔傲岸的節操,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志趣追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收集劉禹錫的相關資料,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然后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從而使學生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劉禹錫由于改革觸犯了藩鎮、宦官和大官僚們的利益,被貶為和州刺史,幾經周折,最后提筆寫下《陋室銘》。教師要讓學生了解并理清作者當時有怎樣的命運遭際,劉禹錫具備了傳統文化中怎樣的精神品質使他在人生的起起落落中保持著人格的獨立與高潔,從而創作出千古傳揚的詩文的,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語文課堂教學不僅要保證學生掌握基本的教材內容,更要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跡,掌握當時的時代背景,使學生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情感,弘揚我國傳統文化,學習古代文人精神,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抱負,去追求自己的志向。
四、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在語文古詩文教學中,要注重融入我國傳統文化。在教學中不僅要保證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健全學生人格,不忘傳統,不忘初心,就一定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古詩文的魅力,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學生的語文學習和語文素養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晶.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教育探討[J].文學教育(下),2017(5).
[2]黃文龍.對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探討[J].才智,2016(36).
作者簡介:李倩,女,1978年生,陜西西安人,陜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中學語文教育教學。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