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何 胡棟柱 魏莉園
摘要:隨著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和移動設備的普及,作為一種新的數字化學習方式,移動學習進入了大學校園。為了解大學生移動學習的現狀,研究采用問卷與訪談的方式調查了長株潭5所高校學生,通過SPSS分析5所高校學生移動學習的差異,探索大學生移動學習情況,并指明其不足之處。
關鍵詞:大學生 移動學習 學習效率 現狀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7-0013-02
移動學習是學習者在自己需要學習的任何時間和任何地點,通過移動通信設備和無線通信網絡獲取信息資源,在滿足自身個性化學習的同時,還能夠與他人進行交流互動的一種學習方式。[1]
對于移動學習,前人研究多圍繞移動學習的學習資源、技術研究與平臺開發進行,對大學生使用移動學習現狀的績效調查尚有所欠缺。基于此,研究對大學生移動設備學習的使用現狀展開調查,對大學生使用移動設備學習的特點與趨勢進行分析歸納,旨在提高當代大學生移動學習的績效,將移動學習更好地融入大學生學習。
一、研究對象與目標
本研究是在長株潭5所高校中(湖南大學,湖南工業大學,湖南科技大學,湖南師范大學,湘潭大學)隨機抽取335名學生,通過問卷調查,采集數據,分析數據,了解長株潭大學生使用移動設備學習的現狀、頻率、學習效果和存在的問題,進而分析如何主動、積極、高效地使用移動設備學習。同時課題組采訪了20余名不同專業的大學生,收集其使用移動設備學習的具體情況,評估其移動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效果和不足。
二、研究方法與實施
1.問卷調查法
筆者根據課題研究的內容,設計了名為《大學生移動學習的現狀調查》的問卷,將其在長株潭地區的5所高校中(湖南大學,湖南工業大學,湖南科技大學,湖南師范大學,湘潭大學)發放。
調查問卷從高校學生對移動學習的了解程度、對使用移動設備學習的接受程度、使用移動設備學習的頻率、途徑以及在使用移動設備學習時所遇到的問題和學習績效等角度設計相關問題。本次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335份,回收了335份,有效問卷302份,有效率為90.15%,5所高校發放的比例為1:1:1:1:1。
2.訪談法
通過對調查問卷的數據進行分析,我們選取需要深入挖掘的問題作為訪談問題的來源,在長株潭5所高校中隨機選取23名學生作為訪談對象,從其對移動學習的認識、移動學習的學習情況、學習動機、學習規劃以及學習效率幾個方面來了解大學生移動學習的具體情況。
三、研究結果
1.問卷調查結果
(1)移動學習現狀。
移動學習的認知:在調查的302名大學生中,58.28%的大學生聽說過移動學習,10.6%的同學沒有聽說過移動學習,31.13%的大學生對移動學習不了解。進一步對5所高校大學生對移動學習的了解程度進行列聯分析,結果顯示,5所高校大學生在對移動學習的了解程度上不存在顯著差異,df=15, x2=2.4,x2
移動學習的學習時間:對5所高校大學生移動學習時間進行列聯分析,結果見表2。調查顯示5所高校大學生每天進行移動學習的時間無顯著差異,X20.995=4.07,df=14,P>0.995。
(2)移動學習的學習情況。
移動學習的注意力:超過60%的學生表示注意力容易受到學習內容和環境的影響,17.88%的學生在使用移動設備學習時容易受到干擾,難以集中注意力。
移動學習的技能掌握情況:超過66%的學生表示能夠判斷學習資源是否對自己有幫助,57.28%的學生能獲取相應的學習資源,35.43%的學生能夠將獲取的學習資源很好地融入學習中。
移動學習的效果:12.91%的學生認為自己能夠高效地使用移動學習設備學習,65.89%的學生認為移動學習整體上對自己的學習有幫助。
移動學習的內容: 66.56%的學生是為了在課外自主學習某種技能或擴充知識面,也有近一半的學生利用移動設備輔助課堂學習,完成學校和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
移動學習的方式:67.55%的學生使用學習軟件,73.18%的學生看課件、文檔,54.97%的學生觀看微課或慕課。
(3)移動學習存在的問題。
見表3,有72.52%的學生認為移動學習存在太多娛樂性內容,對學習的干擾大,近一半的學生在學習時難以找到想要的學習資源,21.85%的學生認為移動學習的學習效果不好。
2.訪談結果
(1)對移動學習的看法。受訪大學生認為移動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在大學生這個群體中備受歡迎。受訪大學生普遍表示,移動學習對于增長技能、擴展知識面、充實學習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信息時代不僅需要終身學習,還要隨時學習。
(2)移動學習的學習現狀。訪談結果顯示大學生主要使用手機App學習英語、觀看各類型的慕課、關注學習類的貼吧公眾號和看課件復習。在數字化的學習資源檢索方面,當代大學生普遍能夠找到所需的學習資源并應用于移動學習。然而只有少數的受訪大學生能夠熟練地將移動學習作為課堂學習的補充和延伸,有一套自己的學習方法。還有很多大學生僅僅只掌握了移動學習的相關技巧,但是不能充分發揮移動學習的作用。
(3)移動學習的效率。在移動學習績效上,受訪大學生坦言由于沒有一個系統的學習規劃,對于移動學習的學習動機往往是一時興起,再加上移動學習交互形式單一,學習興趣不易保持,學習過后也很少復習等因素導致移動學習的學習效率不高,沒有達到預期的學習目的。
四、結論
1.移動學習現狀
手機、PAD和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給大學生提供了一種嶄新的數字化學習理念,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開始通過移動設備利用各類學習資源,補充課堂學習,擴充知識面。隨著大學生信息素養的提高,當代大學生普遍掌握了移動學習的基本技巧,如對資源的檢索、分享,擁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但是當代大學生在使用移動設備學習時,往往沒有一個系統的學習規劃,學習目的不明確,這使得學
過的知識不牢固,最終導致學習效率不高。因此當代大學生在移動學習上,仍處于技巧掌握的初級階段。多數大學生不能充分發揮移動學習的作用,欠缺將其與課堂學習、在線學習結合的能力。只有擁有科學的學習方法,才能更高效、自主、個性化地學習。
2.影響移動學習績效因素
(1)移動學習使用意識。近一半的大學生對移動學習了解不多,移動學習作為終生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當代大學生還沒真正意識到它的優勢。大部分學生對于移動學習具有強烈的興趣,只不過他們不懂得怎么去進行移動學習,甚至有的學生自身已經進行移動學習很長一段時間,卻沒有發覺。這就使得大學生缺乏一定意識來根據自身特點和移動學習的優越性來進行移動學習規劃和準備,學習效果不明顯,自我監控不讓人滿意。[2]
(2)移動學習學習環境。大學生進行移動學習的情境主要是等人、坐車時和其他空閑時間,學習方式比較隨意,學習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有72%的學生表示在移動學習時受到過多的娛樂性信息干擾。學習是需要學習者注意力高度集中并深入思考的,而移動學習充滿了分散注意力的內容,學生注意力的需求是斷斷續續、不可預料的,這很有可能給學習者留下心煩意亂又極為片段的體驗。[3]
(3)移動學習系統規劃。移動學習正在使學習者學習、交流和娛樂的邊界變得模糊,大部分學生進行移動學習只是打發時間,學習往往是一時興起,欠缺明確的移動學習目標和系統的學習規劃。如果學習者沒有一個系統詳細的學習計劃安排,這樣的學習注定是碎片化、不系統的,難以保證學習效果。
五、結語
移動學習開放、靈活、多樣性的特點,使得學習不再僅靠個人的經驗,不再局限于紙質教材,知識的習得不再源自個人的建構積累。西門思提出的“聯通主義”認為學習應是通過聯系、連接自身與外界,以不同的方式進行聯通、重組和再造。[4]只有構建和不斷優化自己的知識網絡,產生能夠用于社會的知識或者信息[5],才能滿足終身學習和學習型社會的需要。西門思的“聯通主義”描述了網絡時代學習發生的過程,也為解決當前大學生移動學習的困境提供了新的視角。
參考文獻:
[1]武芳,郭騫.M-Learning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教育與職業,2013(11):163-164.
[2]牛鑫.大學生移動學習設備使用現狀的調查研究[D].河南大學,2013:40-57.
[3]葉成林,徐福蔭,許駿.移動學習研究論述[J].電化教育研究,2004(3):12-19.
[4]張樂樂,黃如民,聯通主義視域下的移動學習環境設計[J].現代教育技術,2013(23):115-119.
[5]陳麗.遠程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01-103.
責任編輯:劉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