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少杰
摘 要:道歉是一種禮貌性社會行為。當冒犯發生時,道歉主要用來維護聽話人的面子,表達對聽話人的尊敬,彌補自己冒犯別人所帶來的后果,恢復交際雙方的和諧關系。結合面子理論和禮貌原則,發現道歉人身份越高、道歉人與聽話人間社會關系越近,則可以選擇的道歉策略就越豐富。地位低的道歉者遵循顧曰國“抑己尊人”原則,地位高的道歉者遵循Leech所提的同情原則。家庭成員之間會很快接受彼此的道歉。家庭成員之外,下級通常會立即接受來自上級的道歉,而上級對下級的道歉通常不予接受。
關鍵詞:道歉言語行為 道歉策略 禮貌原則 面子
一、引言
20世紀50年代,英國哲學家Austin創建了言語行為理論,并在1962年發表的《如何用語言做事》中詳盡闡述了這一理論。Austin認為,所有話語都是在或明或暗地行使某種行動。他的學生Searle(1969:16)明確提出“言語行為是語言交流的最小或基本的單位”,對言語行為進行分類,創設了間接言語行為,對言語行為理論進行了進一步地闡述和發展。言語行為理論引發了國內外學者對人們日常言語進行深入研究的熱情,其中道歉作為人們生活中最常見的禮貌言語行為也受到了研究者的重視。
道歉言語行為在Searle的分類中屬于表情類(expressive)言語行為,Searle提出一個人為自己做過某種行為而道歉表達出說話人對做過那種行為的悔意(1976)。許多研究者從不同角度給道歉言語行為下過定義,Olshtain(1989:156)認為道歉是“一種言語行為,目的是為聽者提供支持,此聽者由于受到侵犯已實際或可能承擔不良后果”。Holmes(1990)側重于道歉的社會功能,他認為道歉是說話人針對聽話人的面子需求為自己犯下的過錯承擔責任以挽救并恢復說話人和聽話人之間的(社會)平衡的言語行為。本文采用這一定義,因其側重于道歉的社會功能,更適合本文道歉的言語行為模式和策略的討論。
二、理論基礎
(一)道歉策略
許多學者對道歉策略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Fraser(1981)提出了道歉的9種策略:
直接策略(4種):
1.直接聲明自己正在道歉
2.聲明自己有道歉的義務
3.表達道歉的意愿
4.請求對方接受道歉
間接策略(5種):
5.為自己的過失表示遺憾
6.請求對方原諒自己的過失
7.為自己的過失承擔責任
8.承諾自己將克制類似的過失行為
9.表達補償對方的意愿
Olshtain and Cohen(1983)把道歉策略劃歸為5種:
1.直接表達道歉(如“我錯了”等)
2.對情況的解釋和說明,(如“交通堵塞了”)
3.表達承擔責任(如“這都是我的錯”)
4.提供補償措施(如“我會修好的”)
5.承諾以后將約束自己(如“我以后絕對不會那樣做了”)
此外,Olshain(1989)還提出可以通過調節策略來增強或減輕道歉的力度。還有一些研究者關注道歉的性別差異,例如Holmes(1989)發現男性和女性最為明顯的不同之處在于:①女性比男性更多的使用道歉。②女性的道歉大多用于和自己具有同等權力的聽話人,而男性對于不同社會地位的女性都進行道歉。③女性的道歉大多用于女性朋友,而男性的道歉大多用于和自己具有一定社會距離的女性。
李軍(2007)對漢語道歉言語行為的語用特點做了總結,他認為漢語道歉言語行為由道歉必有手段和道歉輔助手段組成。必有手段包括專門道歉詞語,承擔錯誤和補救措施三種;輔助手段包括呼喚語,需要道歉的事實陳述和原因解釋。
藍純(2010)研究了《紅樓夢》中的跨階級道歉,發現道歉行為中,地位高者享有遠超地位低者的自由,可以根據需要選擇道歉策略和禮貌準則。
基于這些學者的研究,本文討論的重點是道歉言語行為的各種策略在不同人群和不同場景中的使用。結合以上學者對道歉策略的分類和《紅樓夢》文本的特點,本文對道歉策略分類如下:稱呼語,對情況的解釋說明,直陳道歉,請求原諒,表示承擔責任,表示關心,承諾未來將克制,肢體動作。
(二)面子理論和禮貌原則
Goffman(1955)從社會學角度提出了“面子(face)”概念,認為面子就是一個人在某一具體交際場合中,通常采取言語動作為自己獲得的正面社會價值,是按照社會所贊許的屬性而創造的自我形象。Brown & Levinson(1987)認為面子是每個人都希望在公共場合為自己爭取到的自我形象,禮貌是“典型人”為滿足面子需求所采取的各種理性行為。上述學者認為絕大多數的言語行為都是威脅面子的行為(FTA)。面子分為積極面子(positive face)和消極面子(negative face),積極面子是指希望得到別人的贊同和喜愛,消極面子是指不希望別人強加于自己,自己的行為不受別人的干涉和阻礙。當交際一方的言語行為威脅到另一方的面子時,需要實施一些拯救對方面子的行為,道歉就是拯救面子的言語行為之一。Brown & Levinson(1987)把道歉當作直接威脅說話人積極面子的言語行為,道歉被視為一種消極的禮貌策略。他們認為威脅面子行為的主要因素有3個:①說話人和聽話人的社會距離;②說話人和聽話人的相對權勢;③言語行為本身所固有的絕對意義上的強加。
Leech(1983)提出了6條禮貌原則,分別為:
策略準則:盡量減少他人付出的代價,盡量增大對他人的益處。
慷慨準則:盡量減少對自己的益處,盡量增大自己付出的代價。
贊揚準則:盡量縮小對他人的批評,盡量增大對他人的贊揚。
謙虛準則:盡量縮小對自己的標榜,盡量夸大對自己的批評。
贊同準則:盡量縮小與他人的不同意見,盡量夸大與他人的相同意見。
同情原則:盡量縮小對他人的厭惡,盡量擴大對他人的同情。
顧曰國(1990)把Leech的禮貌原則和中國文化相結合,指出了策略準則和慷慨準則的不當之處,并結合中國“禮”與禮貌的關系,總結出了5條禮貌準則(1992),分別為:
“自卑而尊人”的抑己尊人準則
“上下有義、貴賤有分,長幼有等”的稱謂原則
“彬彬有禮”的文雅準則
求同準則
德言行準則,在行為動機上,盡量減少他人付出的代價,盡量增大他人的益處;在言辭上,盡量夸大別人給自己的好處,盡量說小自己付出的代價。
本文將運用面子理論和禮貌原則分析《紅樓夢》中的道歉言語行為,分析道歉言語行為的語言模式和語義特征,力求回答以下問題:
①主仆之間跨階級的道歉會采取哪些策略?
②家庭成員之間的道歉會采取哪些策略?
③上述兩種情況下策略選擇的異同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三、分析
(一)尊卑有序的跨階級道歉
1.下級家仆對上級主人的道歉
本文把《紅樓夢》中的跨階級道歉分為兩種,一種是下級家仆對上級主人的道歉,一種是上級主人對下級家仆的道歉。第一種情況,例如:
(1)第十四回《林如海捐館揚州城 賈寶玉路謁北靜王》中,一名仆人遲到向王熙鳳道歉
(2)第六十七回《見土儀顰卿思故里 聞秘事鳳姐訊家童》中,仆人興兒因隱瞞賈璉偷娶尤二姐一事向王熙鳳道歉
(3)第三十回《寶釵借扇機帶雙敲 齡官劃薔癡及局外》中,金釧因和寶玉玩鬧向王夫人道歉
(4)第六十七回《見土儀顰卿思故里 聞秘事鳳姐訊家童》中,襲人因沒有常看望鳳姐向鳳姐道歉
顧曰國(1992)提出,稱呼語里記錄了“上下有義,貴賤有分”,稱呼語代表了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他提出的“抑己尊人”準則在語言上的反應集中體現在自稱和他稱上。在仆人向上級的道歉中,特別是例(1)、例(2)中,仆人都用了敬稱“奶奶”來尊稱上級,用非常貶義的詞匯稱呼自己,“小的”甚至是“奴才”,帶有強烈的自我貶低。這符合顧日國所說的,指謂自己時要“貶”要“謙”,指謂聽者時要“抬”要“尊”。對比例(1)~例(4)的稱謂可以發現,男性家仆通常使用的“小的”“奴才”等自稱很少出現在女性丫環口中。丫環雖然也用“太太、奶奶”等尊稱稱呼主人,但是多用“我”這樣感情中性的詞語稱呼自己。根據Brown & Levinson(1987)提出的影響禮貌程度的社會因素,這是因為丫環和主人之間的社會距離比小廝和上級之間近一些。除了在稱呼上體現“抑己尊人”以外,道歉的仆人們往往還伴隨有下跪、磕頭等肢體動作。情況越嚴重,肢體動作就越夸張。例如,金釧與寶玉玩鬧惹王夫人生氣道歉伴隨下跪;遲到的仆人對王熙鳳磕頭;隱瞞賈璉偷娶尤二姐的興兒犯的錯誤最嚴重,戳到了鳳姐的痛處,所以他把頭磕得咕咚響。
對比以上例句可以發現,仆人犯錯的情況越嚴重,道歉行為就越復雜,道歉策略就越多。Holmes(1990)基于冒犯的嚴重程度研究了道歉策略,她發現錯誤越嚴重道歉越正式,道歉者會采取組合策略,包括解釋、承擔責任、提供補償。例(2)是上述例子中最嚴重的一次過失,興兒不停的咒罵自己,先向鳳姐解釋自己不知情,后來又把自己掌握的所有相關消息告訴了鳳姐來彌補自己的過失,最后承諾再也不敢隱瞞撒謊。
例(3)金釧向王夫人的道歉很不尋常,王夫人生氣后金釧既沒有直陳道歉,也沒有對自己的錯誤進行任何解釋。金釧首先說“我跟了太太十來年”,隨后說“這會子攆出去,我還見不見人呢”。在這里金釧違背了Leech的謙虛準則和慷慨準則,根據謙虛準則,說話人應該減少對自己的標榜,而金釧提出自己十年不易希望王夫人能念及舊情原諒自己;根據慷慨準則,說話人應該盡量增大自己付出的代價,盡量夸大別人給自己的好處,盡量說小自己付出的代價。金釧卻強調自己被攆出去就見不得人了,后果很嚴重。可見,道歉這一言語行為有時候未必遵循上述禮貌原則,因為在主人一句話就決定仆人命運的場合里,維持禮貌并不是仆人最重要的交際目的。
在上述4個例句中,過失程度最輕的是例(4),鳳姐埋怨襲人沒有經常來探望她。襲人的道歉也是程度最輕的,襲人只提供了自己沒有來探望的解釋,而這個理由還是出于關心鳳姐,“怕奶奶身上不爽快”,擔心鳳姐想要清凈所以才沒來。這不僅僅是因為這個過失很輕微,也是因為襲人不同于一般的家仆,和鳳姐的關系較為親密。
2.上級主人對下級家仆的道歉
(5)第四十四回《變生不測鳳姐潑醋 喜出望外平兒理妝》中,賈璉替鳳姐向平兒道歉
(6)第四十四回《變生不測鳳姐潑醋 喜出望外平兒理妝》中,鳳姐因打了平兒向平兒道歉
(7)第三十回《寶釵借扇機帶雙敲 齡官劃薔癡及局外》中,寶玉因錯踢襲人向襲人道歉
上級對下級的道歉中,上級在稱呼上不需要“抑己”,通常也不需要特地“尊人”,像例(2)、例(3)中使用中性稱呼“你我”的情況比較普遍。例(1)中,賈璉稱呼平兒為“姑娘”,表達了較大的尊敬和表示道歉的誠意。賈璉為了照顧平兒的積極面子,采用了這一稱呼。賈璉伴隨的肢體行為也很不常見,作為上級,他向平兒作揖道歉,并且直接了當地表達了自己的錯誤,都顯示了對平兒面子的極大尊重,甚至有些不在意自己作為上級的面子。這可能是由于賈璉作為一場家庭風波的“罪魁禍首”想要快點結束這次鬧劇,不惜犧牲自己的面子來快速結束道歉。
例(2)、例(3)都是上級對自己最為親近的丫環的道歉。可以發現,說話人都傾向于用提供合理解釋和表達關心的策略來完成道歉,肢體動作也較為親密隨和。鳳姐道歉時表示自己昨天喝了酒,曲折表示打人是不對的,但自己不是有意為之而是酒后失智,請求原諒也是直接對平兒說你不要怨恨我,配合親密的動作拉著平兒要看她的傷口。值得注意的是,鳳姐沒有和賈璉一起當眾道歉,而是回到房內趁別人不在的時候才向平兒道歉的,這是因為當眾道歉有損鳳姐自己的面子。可以說鳳姐在道歉的過程中既給了平兒面子又注重維系自己的面子。例(3)中,寶玉的道歉更為隨意,寶玉沒有直陳道歉,也沒有請求襲人的原諒,提供的解釋也沒有顯示出對自己踢人的悔意,只是陳述自己第一次踢人沒想到偏偏誤傷襲人這個事實。表示對襲人關心時的伴隨動作也是“笑著”,可見寶玉并不認為這是很嚴重的錯誤,道歉過程中他更注意維護自己的面子。
通過對比以上兩種方向相反的跨階層道歉,我們發現《紅樓夢》中的跨階層道歉基本上符合黃永紅(2001)和藍純(2010)的觀點。當說話者與聽話者的社會權勢有差異時,上級對下級道歉形式多為非正式;而下級對上級的道歉多采用直接道歉策略,且帶有自責口吻。地位高者享有遠超地位低者的自由。上級的道歉策略通常是解釋和表達關心,下級的主要策略是“抑己尊人”。此外,對比被道歉者的反應,我們發現,上級的被道歉者基本都沒有接受下級的道歉,上級的反應有“咒罵”“責罰”和“驅趕”等。與此相對應的下級被道歉者卻都在第一時間“原諒”了上級道歉者,并且還為了保護上級的面子把責任攬到自己身上為上級開脫。可以說,在跨階層的道歉中,下級無論是處于道歉者還是被道歉者,都要以維護上級的面子為重。
(二)長幼有序、親疏有別的家庭內部道歉
這部分的討論分成三類,分別是晚輩向長輩道歉,長輩向晚輩道歉,同輩之間的道歉。
1.晚輩向長輩道歉
(8)第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動唇舌 不肖種種大承笞撻》中,賈政因打寶玉向賈母道歉
(9)第六十八回《苦尤娘賺入大觀園 酸鳳姐大鬧寧國府》中,賈蓉因尤二姐一事向鳳姐道歉
家族內部道歉中的稱呼方式也符合顧的“抑己尊人”原則,說話人采取了合適的親屬稱謂來稱呼對方和自己,不必向家仆一樣采用含有自貶含義的稱呼指代自己。需要注意的是,賈蓉一開始使用“我”稱呼自己,后來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面對盛怒的鳳姐,他“降格”自己為鳳姐的“兒子”,用“兒子”來稱呼自己,以此來表示對鳳姐面子的維護,并且配合著磕頭和自打耳光等肢體動作。為了表達自己的歉意,賈蓉甚至不惜損傷自己的面子,把自己形容為“一時吃了屎”,違反了文雅準則。可見,在晚輩對長輩的道歉中,文雅準則要讓位于“抑己尊人”準則,維護長輩的面子是晚輩道歉最重要的目的。如果“抑己”需要進行夸張的自我貶低甚至是自我咒罵,那就要犧牲“文雅”來達到目的。
例(8)中,賈政與賈母的關系明顯比例(9)中賈蓉與鳳姐的關系緊密、社會距離小,賈政的道歉策略也更為豐富。賈政首先對賈母表示關心,隨后解釋自己打寶玉是因為要“光宗耀祖”,希望母親理解自己。在賈母依舊盛怒的情況下,賈政表示自己經受不起母親這樣的指責,雖然違背了Leech的慷慨準則,卻加深了自己的歉意,最后承諾以后再也不打寶玉了,讓母親放心。整個過程中,賈政的肢體動作都體現著對賈母的尊重和關心,情到濃處落淚下跪。可以說,賈政的道歉過程使用了最為豐富的策略,一方面是因為這次道歉出于一次嚴重的家庭風波,另一方面是因為賈政作為一家之主有選擇多種道歉策略的自由。
被道歉者的反應方面,和面對下級的道歉不同,家族內部的道歉都會很快被家人接受。鳳姐馬上就“轉過了一副形容言談”不再哭鬧,而賈母也原諒了賈政。這說明在家族成員內部,雙方都很注意對彼此面子的照顧,重視家族團結和諧。
2.長輩向晚輩道歉
(10)第四十六回《尷尬人難免尷尬事 鴛鴦女誓絕鴛鴦偶》中,賈母因責罵王夫人而向其道歉
《紅樓夢》中家族成員內部長輩向晚輩道歉的情況極少見。一方面是因為家族成員之間只有在事態十分嚴重的情況下才需要顯性直接的道歉,另一方面是因為家族長輩對晚輩擁有絕對權威,基本上不需要向晚輩道歉。例(10)中,賈母與王夫人是婆媳關系,賈母作為賈家大家長,對王夫人擁有絕對的權威,因而賈母的這次道歉非常復雜曲折。賈母采用的最典型的策略是不與王夫人直接對話,幾句話都是對著在場其他人說的。在稱呼王夫人時,賈母選擇的聽話人是薛姨媽和寶玉,采用的稱呼是合適的親屬稱謂“你姐姐”和“你娘”。親屬稱謂的使用使大家意識到這是一個家族場景,家族成員之間應該彼此諒解。在和薛姨媽的對話中,賈母先是稱贊了王夫人“極孝順”,解釋自己是“老糊涂了”才會責罵王夫人;在應該表示承擔責任時,賈母選擇寶玉為說話對象,讓寶玉成為責罵王夫人應該負責的人,“你怎么不提著我,看著你娘受委屈”,伴隨的道歉肢體動作也是希望寶玉來磕頭認錯;隨后也“埋怨”鳳姐沒有提醒自己。可以說,賈母饒了好大一個圈子才完成了這次道歉。所有的道歉者中,賈母可以選擇的道歉策略最為豐富,道歉方式卻最為間接,既挽回了王夫人的面子,又最大程度地保護了自己的面子。長輩對晚輩的道歉要以維護雙方的面子和家族和諧為最大交際目的。
3.同輩之間的道歉
(11)第四十二回《蘅蕪君蘭言解疑癖 瀟湘子雅謔補余香》中,黛玉因打趣向寶釵道歉
(12)第二十三回《西廂記妙詞通戲語 牡丹亭艷曲警芳心》中,寶玉因冒犯黛玉而道歉
(13)第二十八回《蔣玉菡情贈茜香羅 薛寶釵羞籠紅麝串》中,寶玉向黛玉道歉
(14)第三十二回《訴肺腑心迷活寶玉 含恥辱情烈死金釧》中,黛玉向寶玉道歉
在同輩的家族成員之間,通常采取的道歉策略是含蓄的解釋型道歉。由例(13)、例(14)中可以看到,家庭成員之間關系親密,使用“你我”這樣的稱呼不會顯得不禮貌,成員間經常會使用“好姐姐”“好妹妹”這樣帶感情色彩的親屬稱呼,表示雙方親密的關系。例(11)中,黛玉還使用了昵稱“顰兒”來稱呼自己,這個昵稱是寶釵平時對她的昵稱,此處黛玉自己稱自己“顰兒”也頗有向寶釵撒嬌的意味。通常伴隨的解釋都是“我原說錯了”表達自己的本意并非如此,并不用真的給出具體解釋,肢體行為也一般是笑著。這是因為家庭成員之間需要道歉的場合通常都不是大的矛盾,道歉模式比較簡單。成員之間道歉出現最頻繁的是寶玉和黛玉之間,主要是寶玉向黛玉道歉,多為誓言型、自責型道歉。雖然寶黛之間的摩擦也是生活中的小矛盾,但是因為寶玉十分看重黛玉,寶玉的道歉都非常正式和誠懇。我們發現同輩家族成員的道歉方式和前文Holmes(1989)關于道歉的性別差異并不相符。
在例(2)中,寶玉請求原諒時使用了“千萬原諒我”來加深道歉的程度(Olshtain,1989),并且不惜違反文雅準則來詛咒自己變成“大王八”也要用誓言表示自己道歉的誠意。例(3)中的道歉模式也很特殊,寶玉道:“誰知你總不理我,叫我摸不著頭腦,少魂失魄,不知怎么樣才好”。寶玉對黛玉忽冷忽熱的埋怨,明顯違反了Leech的贊揚準則。由于寶黛二人之間的親密關系,相互傾吐“情發一心”比維持表面禮貌更為重要。從以上例句中可以看出,家族內部同輩之間的道歉一般模式簡單、非正式;雙方的社會距離越小、越親密,選擇道歉策略的自由空間就越大。
四、結語
通過對《紅樓夢》中道歉言語行為的分析可以看到,下級對上級道歉通常遵循“抑己尊人”準則,采用自貶自罵型的道歉模式。上級對來自下級的道歉通常不予接受,這是雙方巨大的社會等級差異決定的。上級道歉者通常會在維護自己面子的基礎上,采用解釋關心型的道歉模式。下級通常會立刻接受來自上級的道歉,甚至為上級開脫。在家庭成員之間的道歉中,遵循“長幼有序,親疏有別”的原則,晚輩遵守“抑己尊人”原則向長輩道歉。身份越高的人,可以自由組合的道歉策略就越豐富。雙方社會關系、心理距離越近,可以選擇的道歉策略就越豐富,道歉模式就越多樣。此外,家庭成員之間的道歉接受度高,每位成員都注重保護自己和其他成員的面子以維護家族和諧。無論是跨階層道歉還是家族內部道歉,冒犯的程度越深、情況越嚴重,道歉的模式就越復雜、策略使用越多,伴隨而來的自我貶低和責罰程度就越深。
參考文獻:
[1]Brown,P.& Levinson,S.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Cambridge,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Fraser,Bruce.On Apologising.[A].In:Florain
Coulmas(ed.),Conversational Routine:Explorations in Standardized Communication Situations and Prepatterned Speech(vol.2)[C].The Hague:Mouton,1981:259-271.
[3]Goffman,E.On face-work;an analysis of
ritual elements in social interac22tion[M]. Psychiatry-interpersonal & Biological Processes,1955,213.
[4]Gu,Y.Politeness phenomena in modern
chinese[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0,(2):237-257.
[5]Holmes,J.Sex differences and apologies:
one aspect of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1[J].Applied Linguistics,1989,(2):194-213.
[6]Holmes,J.Apologies in new zealand english[J].
Language in Society,1990,(2),155-199.
[7]Leech,G.N.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New
York:Longman,1983.
[8]Olshtain,Elite.Apologies across Languages[A].
In:Shoshana Blum-Kulka,Juliane House & Gabriele Kasper(eds.),Cross-cultural Pragmatics:Requests and Apologies.Norwood,New Jersey:Ablex Publishing Corporation,1989,155-173.
[9]Olshtain,Elite & Cohen,Andrew D.Apology:
A Speech Act Set[A].In:Nessa Wolfson & Elliot[10]Judd(eds.),Socio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Acquisition[C].Rowley,MA:Newbury House Publishers,1983,Inc.18-35.
[10]Searle,John R.Speech Act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9.
[11]Searle,John R.A Classification of
Illocutionary Acts[J].Language in Society,1976,(1),1-23.
[12]顧曰國.禮貌、語用與文化[J].外語教學與研
究,1992,(4):10-17.
[13]黃永紅.對言語行為“道歉”的跨文化研究[J].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5):33-36.
[14]藍純,趙韻.《紅樓夢》中跨等級道歉的語用研
究[J].當代修辭學,2010(2):77-84.
[15]李軍.道歉行為的話語模式與語用特點分析[J].
語言教學與研究,2007,(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