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我國新課改的實施也越來越普及,人們對于小學階段的教育工作也逐漸重視起來。我們都知道小學語文教學有著啟蒙學生語言天賦的作用,所以,該階段的教學效果非常重要,但是,因為學生年齡偏小,很多的習慣還沒有養成,所以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非常重要。本文主要對互動教學進行分析,最后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方案。
關鍵詞:師生互動 教學 小學語文 分析
我國漢語的文化歷史非常久遠,同時也是教育行業里的重要科目。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還很小,對待學習也沒有一套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所以教師的引導是非常重要的。在展開語文教學時,適當的加入互動教學能很好的改善課堂氛圍,并且能養成學生主動學習的好習慣,從而提升教學效果。但是,現階段教師運用互動教學的效果并不到位,很多教師的思想還比較傳統,互動的時機沒有控制好,且互動的內容非常隨意。要想改變這一現狀,教師則應該轉變自身的思想,并接受新的知識。
一、師生互動教學的內涵及原則
互動教學,主要是指兩者之間的互動。很多學生都把教師當成自己的偶像,教師的一言一行都被學生看到眼里,并且還會模仿,而小學階段是學生校園生活的開始,一些管理制度難免會讓他們有點不適應,如果這時教師的態度比較嚴厲的話,就會讓學生產生恐懼心理。另外,由于師生關系不好,在課堂提問時學生往往害怕回答;教師運用的教學方法也非常的單一,長期下去就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所有,互動教學換句話說就是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有效互動的重要性
近幾年,我國的社會經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過去的教學體系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現代發展的需要。同時,傳統的教學方法非常的單一,首先是教學生認識生字,隨后閱讀全文,其次是講解寫作背景等,最后布置作業,這樣的課堂會讓學生感到枯燥、沉悶,并且學生的興趣度也不高。另外,由于該階段學生的控制能力還不強,上課時就非常容易開小差,導致教學效果非常差。如果教師在適當的時候加入互動教學,不但能給學生營造一個和諧、愉快的學習環境,還能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師生互動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途徑
(一)轉變教學理念
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加入互動教學,其教師需要做的就是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并學習新的教學手段。當前我國新課改的運用越來越廣泛,它推行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教師從新認識自己的位置,把學生當作整個教學的核心部分,這不單單是針對高年級學生,小學教育也是如此。但是,當前很多教師的教學方法還是非常的傳統,采用應試教育來展開教學,導致跟不上現代化的發展,教學效果也不明顯,并沒有考慮到小學階段學生的需求。所以,教師應該要改變自身的觀念,把鍛煉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當作教學目的,并且要重視互動教學,讓學生能在一個愉快、和諧的環境中學習。
(二)創新教學手段
和過去的教學模式相比,過去的教學方法非常的單一,并且課堂氛圍非常不好,導致讓大部分的學生出現厭煩的心理,甚至出現偏科的情況。所以,任課老師在展開教學工作時,教學方法一定要有所創新,可以適當的加入些課堂活動,或是一些文字游戲等,也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模式來展開教學,讓學生扮演文章中的角色,這樣不但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還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都能都積極、主動的融入到課堂中來。例如:當教師在上到《小英雄雨來》這一課時,首先可以先向學生解釋文章中的內容和人物背景,隨后可以讓他們擔任文章中的角色,并把內容完整的表演出來。另外,也可以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讓他們進行互動討論,教師也可以適當的進行引導。
(三)把握互動時機
如果教師能很好的運用互動教學,其作用是非常大的。待教師把自身的觀念轉變過來之后,第二個要學會控制的就是互動的時機。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時間都適合互動的,如教師剛向學生提問,這時學生是處于思考時間的,所有不能打亂他們的思路,并且要留給他們足夠的思考時間。另外,互動教學也不是簡單的交流,而是要把教案內容加入到互動里,例如:當教師在上到《丑小鴨》這節課時,可以先要求學生一起閱讀全文,在閱讀時還要思考丑小鴨為什么會被欺負,最后它又變成了什么等,待閱讀完成之后,可以讓學生進行討論,教師要適當的引導他們,但是需要態度,不能過激也不能太嚴肅。
(四)提高教師素質
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都有直接的影響,因為小學階段學生的心智還不夠成熟,對各方面的東西都比較好奇,所以教師一定要注意這個問題。另外,教師這一職業的素質要求會很高,這里所說的素質不單單指知識方面,還有教育水平等。要想和學生保持良好的關系,其自身就需要有足夠的包容心和耐心,同時還要定期提升自身的知識水平,不能把重心都放到教學方法上,還要多和學生進行溝通。因為學生的年齡偏小,所以在溝通時不能用成年人的說話方式去和他們溝通,要注意自身的態度。
(五)甄選互動內容
在展開教學工作時,難免會出現課堂互動,這一環節的成敗也是直接影響到了整體的教學效果,所以是非常的關鍵。我們都知道一堂課的時間是固定的,而任課老師為了把教案內容講完,就會很少和學生互動,甚至一節課下來都沒有互動,導致課堂比較沉悶。因此,在展開教學工作時,教師要在適當的時候和學習進行互動,并且互動的內容要有集中,例如:教師在上到《古詩兩首》這節課時,教師就可以利用詩句來作為互動內容,可以和學生溝通詩句的意思和背后的故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向學生提問關于詩人的問題,這樣學生就不會吧學習重點放錯位置,導致教學效果下降。
四、結語
綜上所述,該階段的學生由于接受能力比較差,而語文教學又是比較重要的科目,所以,任課老師一定要學會使用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情感去引導學生,讓他們養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首先教師需要把兩者之間的關系拉近,并且教師要起到模范的效果,這些學生就會向您學習,隨后把這種關系融入到教學工作中,這樣不但能減少教師對于學生的壓力,還能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秀芹.科學創設,提升師生互動品質——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師生互動有效性探析[J].內蒙古教育,2015,(35).
[2]任春艷.互動式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運用中的問題分析及策略[J].時代教育,2014,(10).
[3]胡艷.利用師生互動教學構建小學語文教學法課程“以學為主”的教學模式[J].西部素質教育,2015,(16).
(作者簡介:張麗崢,鎮賚縣鎮賚鎮第二小學,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