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化,眾多一線教師積極努力創新,試圖通過構建新型教學模式提升課程實施核心環節的教學效率,最終促進我國課程改革目標順利達成?,F任蘇州市盛澤實驗小學校長的薛法根老師,是一位長期活躍在小學語文教學一線的特級教師。薛法根老師在教學實踐中提倡智慧教學,認為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為了促進每個孩子言語智能發展的教學主張,在這一教學理念下薛法根老師致力于小學語文組塊的教學研究,其教學風格清新、簡潔、灑脫。為了提升語文教學水平,通過論述薛法根老師的教學主張,本著學習、借鑒和傳承的態度探討傳承薛法根教學主張的路徑,并結合自身教育環境需求構建符合實際要求的教學方式,最終形成契合地域特點教育要求的教學主張。
【關鍵詞】薛法根;教學主張;傳承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薛法根小學語文組塊教學主張的基本理念
薛法根老師自1999年起,致力于研究小學語文組塊教學模式的研究,其研究內容主要包括:通過將教學內容結構化處理;利用科學的教學方法;采用最優化的教學過程,實現促進小學生言語智能發展的語文智慧教學理念。
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這一理念主要包含:首先,釋放潛能的兒童觀。小學語文教學具有層層深入、潛移默化的教學特點,而小學生學好語文的最大動力來源于自我潛能的發揮,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通過與小學生真誠的心靈溝通釋放小學生潛能,以此提升教學效果。薛法根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提倡:應當相信兒童的潛力、用尊重的態度去了解兒童、用愛心去關懷兒童。教師應當相信每個小學生都有主動學習的意愿;應當相信每個小學生都有學好語文的潛能;應當相信每個小學生都有學好知識的時刻。
其次,提升交際的課程觀?!八囆g來源于生活”,文學藝術之所以在人類發展史中充滿生機與活力,也是得益于豐富多彩的生活源泉的滋潤。因此,薛法根老師提倡小學語文教學應當是生活化的課程、綜合化的課程和運用化的課程。語文教學不應失去生活化的特點,教學目的應當是引導小學生熱愛多姿多彩的生活;引導學生真誠地去體會和關注現實生活;引導學生關注自我對生活的內心感受。此外,針對傳統小學語文教學中將教學內容分割為缺乏人文性的聽、說、讀、寫等重復機械式的語言訓練,薛法根老師通過對小學語文教學組塊教學模式的研究,提倡語文教學實踐中應當引導學生運用綜合性、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的學習方法進行創造性的學習。同時薛法根老師還提倡小學語文教學,應當還原語文課程是培養語言交際能力的工具這一社會功能;語文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小學生語言實踐能力;提升小學生在生活交際中的語文運用能力。
再次,開啟智力的教學觀。小學語文教學應當是“智慧”的基礎教育,教學效果體現在提升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事物反應能力、對事物理解能力、正確處理事物的能力培養。由于小學生正處于個體成長的關鍵時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而這些都是小學生所具有的獨特智慧。而傳統小學語文教學由于對學習效果的評價僅以成績為評價標準,因此片面單一地評價極大地準阻礙了兒童創造性、想象力以及個性的發展。因此薛法根老師提倡小學語文教育應當具有喚醒兒童智慧的重要社會責任;應當是注重教育過程享受的閑適教育;提倡返璞歸真的簡約教育。
二、薛法根小學語文組塊教學傳承的策略與路徑
對薛法根小學語文組塊教學模式傳承的策略與路徑主要包括:教學內容、目標、實踐、評價四個視角的教學內容的重構。首先,集中教學目標。薛法根老師提倡教師應當基于小學生已有的語文水平,以教材為基礎,依據個體學習特征重新組編適合小學生的教學模塊,即教學塊。這一教學塊內容是學生應當掌握卻無法通過自我學習掌握的內容。同時教師在組編過程中應當信任小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秉持著減法思維將教學內容盡量精簡,篩選出教學內容的精華作為教學塊的核心內容。此外設置科學的具有可達性特征的教學目標。
其次,深度挖掘教學內容。課程標準是教師重新組編教學內容的根本依據,教師通過對不同學習階段教學內容的深度挖掘,準確搜集相關知識背景、教學教材等,重新組合出符合自身教學環境的教學內容。同時在教學實踐當中應當充分挖掘課文的教學價值與閱讀價值。例如,針對課文在朗讀時應當如何理解及處理,介詞結構、語句停頓位置、呼應性重音位置等朗讀知識的教學,能夠極大地提升課文的教學價值。
再次,設計教學活動。薛法老師提出,設計教學活動實踐的主要內容包括:計劃組織教學、設計知識板塊的融合、注重思維情感的訓練。其中在計劃組織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應當梳理小學語文知識結構體系構建知識點的清晰脈絡,使教學實踐能夠突出知識點層層遞進及相互銜接的關聯性。教學內容的節奏感能極大地促進學生掌握清晰知識內容的能力。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教師還應注重整體知識板塊的融合性設計,即將教材內相關聯的知識點經過重組構建形成教學板塊,同一知識板塊包涵多樣性的教學內容。
第四,教學評價內容。薛法根老師認為教學評價應當是包含: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技能的綜合性評價內涵。同時教學效果評價是實現小學語文教育目標的重要保障;也是教學質量與素質教育水平的主要參考依據;因此構建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能夠充分發揮其督促、引導的評價功能,也是小學語文組塊教學實踐得以順利實施的基礎。
三、結語
目前在我國基礎教育領域,由薛法根、余永正、孫雙金、陳建先、馬建明等優秀教師為代表的“蘇派”教學文化,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研究已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論文通過對這些優秀教學風格的積極探討,傳承其優秀的教學主張,通過學習與借鑒并依據自身教學實踐經驗和地域教育特點,促進一線教師構建具有實踐價值的教學體系,是促進我國教育改革成功的重要手段。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