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xiàn)代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各行業(yè)對專業(yè)性技術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一客觀事實也要求中職教育的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在中職教育的管理工作運行過程中,教育心理學一直是一個難以突破的點。因此老師在中職教育管理中除了不斷提高專業(yè)知識能力外,還應當著重關注和了解學生的心理問題,根據(jù)不同的心理特征,提出相應的解決方針。教育心理學則注重分析學生的心理活動,將其合理運用到教育管理中必然有益無害。本文將在充分分析中職學生的心理問題的基礎上,提出有效的措施推動教育心理學在中職教學管理中的運用,以幫助學生健康發(fā)展以及我國中職教育事業(yè)的進步。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中職教育;教育管理
目前我國中職教育還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都急需解決。首先,中職教育所接受的學生大多高考發(fā)揮不理想,他們的能力和水平不是特別突出,而且差距較大。種種原因可能造成很多中職學生存在心理問題,這也要求教育管理對此做出回應。我們所提倡的教育心理學,則重點剖析不同學生的心理特點,通過其發(fā)展歷程找到規(guī)律,并提出解決辦法。由此可見,在中職教育中,老師合理運用教育心理學并以此調(diào)整學生的心理狀況,這對學生以及教育的發(fā)展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當前中職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
(1)性情叛逆,違抗指令。如今很多中職學生大多學習自主性不高,而且處于叛逆階段。他們不太專注于學業(yè),對學校、老師都存在排斥心理。這種學生時常違背學校的紀律和老師的指令,并以此為榮。表現(xiàn)在穿奇裝異服、上課吵鬧、破壞公物、打架斗毆等。這些從根源上反應了中職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一方面是家庭教育的缺乏,另一方面是學校的放任,但總的來說是因為給予學生的關心不夠,導致很多學生缺乏存在感,于是出現(xiàn)叛逆的行為[1]。
(2)情緒易變,時常不穩(wěn)定。青春階段的中職學生往往血氣方剛,容易沖動放縱,也容易低沉墮落。他們大多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遇事不能冷靜思考,情緒易變,缺乏理性,甚至走向極端。這些都是很多中職學生的常態(tài),這種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心理健康,對教學的開展也有極大的阻礙。如果不采取措施糾正,更多的問題便會一一暴露。
(3)對很多事情缺乏熱情。很多中職學生由于在中學時期成績不夠理想,導致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性格冷淡,對很多事情都沒有激情[2]。再加上當他們面對學業(yè)困難和壓力的時候,家長們?nèi)狈οば慕虒В蠋熞矝]有起到正確引導的作用,這些都極大打擊了他們的自信心,最終造成性格冷淡。
(4)主動性、積極性不夠。中職學生共同擁有的一個心理問題就是消極。他們不樂意同老師同學訴說需求,面對困難壓力也不愿分享,把自己封閉在自我空間,毫無疑問,最后產(chǎn)生消極悲觀的心理。這種心理一旦形成,在學習生活上就表現(xiàn)為積極性不高,不會主動追求,長此以往可能引起自卑心理。
二、教育心理學的運用
(1)多鼓勵和關愛學生。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了解到老師對學生的評價對學生的影響很大。對于本身很容易產(chǎn)生負面情緒的中職學生來說,一個負面的評價可能會導致他們走向極端。所以,在中職教學管理過程中,老師應當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與支持。這種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到自己的長處,培養(yǎng)積極樂觀的性格,增添對學習生活的熱情。
(2)尊重、理解學生的觀點。毋庸置疑,中職學生會出現(xiàn)很多問題,這個時候作為老師不應該一味地否認打擊,而應該找到問題的根源,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加以引導。只有充分的理解學生,才能讓他們感受到一種可以融入的氛圍,才會從他們封閉的內(nèi)心世界走出來,與老師溝通,與同學交流。只有這樣,老師才能真正了解到學生真正需要什么,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進一步開展。當然,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觀點和想法,作為老師,應該從個體出發(fā),充分分析每個學生的學習和家庭情況背景,再采取合理方法進行教學。
(3)加強老師與學生的互動。在教育心理學中,尤其強調(diào)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良好關系,這種關系的建立,需要老師與學生之間加強互動了解。在中職教育管理中,師生互動活動是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一個十分有效的途徑。首先,老師應當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在教學活動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可以開展各類活動與學生交流,掌握他們的內(nèi)心活動。其次,通過互動老師盡量向?qū)W生表現(xiàn)出對他們的期望,并不斷創(chuàng)造機會促使他們達到目標。這種方法,有利于老師從不同角度認識學生的心理需求,減少中職教育管理中遇到的難題。
(4)情感教育,感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強調(diào)以人為本,中職教育也應當著重關注學生的情感世界。在教育實踐中,通過情感教育來感化學生也是教育心理學的應用表現(xiàn)之一。老師在教學活動中時常詢問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關心和關愛他們的個人生活,讓學生們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在乎。這不僅能降低學生對學習和老師學校的排斥,還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減少心理障礙。當然感化學生也應該規(guī)范老師自身的言行舉止,如果一個老師在平常教學中常懷關懷之心,學生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學會如何去表達感情,這對保持心理健康很有益處。所以,根據(jù)教育心理學的內(nèi)容,老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采用合理方式感化學生,達到所預定的教學目標。
三、結(jié)束語
當今社會對專業(yè)人才的需求加大,迫使職業(yè)教育不得不打破陳規(guī),向前發(fā)展。將教育心理學合理運用到中職教育管理中,對于解決中職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不失為一種有意義的辦法。在教學實踐中,老師應當首先分析了解學生所面臨的心理問題,并找出這些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從根源入手,用有效措施加以解決。關心鼓勵學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尊重理解學生,帶領學生敞開心扉;加強師生互動,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情感教育,感化學生。教育心理學的運用必將有效改善學生的心理問題,推動中職教育水平的大步提高。
參考文獻:
[1]林曉敏.基于生態(tài)系統(tǒng)理論的中職專家型教師成長路徑研究[D].廣東技術師范學院,2016.
[2]唐祥添.基于解釋結(jié)構模型和復雜適應系統(tǒng)理論的中職學生管理問題研究[D].廣東技術師范學院,2016.
作者簡介:易宏,桂林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