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時代使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素質教育理念不斷深入人心的今天,兒童文學閱讀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兒童閱讀的優秀素材越多,他們的語文素養越高。但是現在的兒童文學閱讀教學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對于此,本文通過對兒童文學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在“互聯網+”時代兒童文學閱讀的指導策略,以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協助兒童進行文學閱讀,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互聯網+”;兒童文學閱讀;指導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互聯網在人們生活和學習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電子圖書館、多媒體技術促進了教育教學的發展,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進行授課,學生也可以利用互聯網查閱資料和學習。互聯網對兒童閱讀也產生了沖擊,有些兒童沉迷網絡小說和網絡游戲,嚴重影響了部分學生的正常學習和生活。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正確引導兒童利用互聯網進行閱讀,不斷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
一、“互聯網+”兒童文學閱讀中存在的問題
兒童具有較強的好奇心,易受到新鮮事物的吸引。互聯網給兒童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文學作品,使作品以文字閱讀結合視頻和圖片的形式展示給兒童,讓他們主動地進行文學閱讀,并在網上進行交流,開闊兒童視野,增進兒童之間的感情,實現資源共享,提升他們的審美意識和感悟能力。但是網絡信息的復雜性影響了兒童的閱讀的效率,網絡游戲和廣告讓兒童無法集中注意力,一些消極信息影響了兒童的分辨能力。此外,教師對兒童文學閱讀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更沒有制定可行的閱讀指導策略。有些教師認為兒童文學閱讀屬于課外知識,對學生學習沒有什么用處,導致學生閱讀優秀文學作品的積極性不高。即使有些教師認識到了兒童文學閱讀的重要性,也沒有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指導,無法讓學生感受文學作品的魅力。在教學中,有些教師只是依據兒童文學作品的閱讀量對他們進行評價,沒有考慮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因此無法提高兒童文學閱讀的積極性。雖然有些教師借助互聯網指導兒童文學閱讀,卻沒有對學生進行監督,有些自制力差的學生可能會無法控制自己而瀏覽游戲或者廣告,影響了兒童文學閱讀的效率。
二、“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兒童文學閱讀的指導策略
(一)建立圖書網站豐富兒童文學資源
“互聯網+”時代給人們的工作學習帶來了許多便利,許多工作借助網絡就可以完成,因此學校可以給學生建立圖書館網站,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滿足學生閱讀的需求。為了讓學生放心投入閱讀,提升閱讀效率和閱讀質量,教師要配合學校建設網絡圖書館,把文學作品進行分類,使學生能夠快速選擇所需閱讀的作品。此外,還要設立文學作品閱讀導航,引導學生閱讀優秀文學作品。并設置評論欄目,讓學生在閱讀時相互交流,發表自己的意見,加深對作品的理解,陶冶學生情操的同時提升文學素養。
(二)循序漸進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與流行讀物相比,經典文學具有較強的教育意義,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多閱讀優秀兒童文學作品。教師要選擇具有較強趣味性的通俗易懂的作品推薦給學生,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還要尊重學生,在學生閱讀時對他們進行必要的指導和幫助。對一些經典的作品,如《三國演義》《紅樓夢》等一些經典名著,兒童閱讀時可能會遇到問題,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相關的影響資料,幫助學生完成經典名著的閱讀。對寓言、童話故事類的作品,教師可以采用讓兒童進行表演,幫助學生理解作品的內涵,在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三)開展多元動態閱讀指導活動
“互聯網+”背景下,教師要多開展多元動態的閱讀指導活動,如閱讀筆記展覽、讀書沙龍、閱讀講座等活動,對學生進行正確的閱讀指導,讓兒童充分理解作品,與作者產生共鳴。此外,還要加強與兒童之間的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鼓勵兒童之間多交流溝通,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提高兒童文學閱讀的積極性,使兒童通過閱讀積累經驗,為以后的寫作奠定基礎。
“互聯網+”背景下兒童文學作品閱讀中,教師還要加強對學生的指導,采用實體和虛擬相結合的指導形式,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指導,如采用研討、授課、書展及微博、微客相結合的模式對兒童閱讀進行指導,提升兒童閱讀的效果。教師也可以建立微信群、QQ群,在學生閱讀后與他人分享、交流討論,啟發學生思維,感受兒童文學閱讀的魅力。
三、結語
“互聯網+”兒童文學閱讀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學生的個性不同,引導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并在兒童閱讀時對他們進行正確的指導,采用多種形式,多角度指導學生,深入挖掘作品的內涵,加深學生的理解,提高他們的文學素養,為以后的閱讀寫作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朱自強.兒童文學閱讀教學的理論和方法[J].語文教學通 訊·C刊,2016(1).
[2]張玉芳.互聯網+,助力農村兒童文學閱讀[J].課外語文(上),2017(1).
[3]左展嬌.基于互聯網的兒童文學閱讀活動實證研究[J].少男少女,2017(21).
作者簡介:李肖妹,女,1974年生,廣東高州人,本科學歷,漢語言文學專業,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