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 “半成品加工”教學與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矛盾入手,結合教學實踐活動,通過創設條件、鼓勵倡導、把握契機等方面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生終身受益。
關鍵詞:半成品加工;發散思維;終身學習
“半成品加工”教學以半成品作品為基礎,較好地回避了學生自我作品的進度差異問題和軟件技術的系統性問題,課堂上學生訓練目的明確,操作簡單,系統性強,能高效地實現教學目標,為實踐教學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受到很多老師的青睞。然而,此教學方法由于其高度的知識指向性,設置了特定的素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跳出當前素材和問題的束縛,教師對教學目標的把握也僅限定于學生是否完成任務,甚至會將任務的完成與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等同起來。因此,學生發散思維能力必將受到約束,很難從不同角度和側面分析總結,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一旦讓其完成稍有難度的問題如一個完整的作品,他們就會不知所措。那么,如何在進行“半成品加工”教學時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呢?我認為可以有以下方法:
一、 創設條件,激發學生的發散意識
教育心理學認為,人人都有發散思維的欲望與潛能。但要把潛在的思維發揮出來,離不開良好的情境和濃厚的氛圍。有了良好的條件,學生才能帶著積極的態度來學習和思考,才能在情境中展開想象,啟動思維。《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也指出要營造良好的信息環境,打造終身學習的平臺。因此,教師備課時,要充分挖掘教學內在的發散因素,適當選取或設計一些多思維指向、多思維途徑、多思維結果的“半成品”素材或問題,創設良好的環境引導學生縱橫聯想所學知識,尋找多種解答途徑,使學生能深刻地理解知識、準確地掌握和靈活地運用知識。
例如:在講授《信息資源管理》時,由于本節內容涉及理論知識多,相對抽象,如果簡單地把概念原理直接灌輸給學生,學生學起來一定會覺得非常枯燥,掌握起來也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創設條件,從問題引入:
①有時同學們是不是為了找一本書或一張試卷,把自己的書桌翻了好幾遍還是沒有找到,結果……
②同學們到新華書店買書或到其他書店買書,根據書店貼的分類標簽,很容易就知道要買的書在什么位置,從而買到稱心如意的書。
從這兩個問題中,同學們能看出什么嗎?
學生的思維一下子就發散開來,引出一系列的問題:為什么自己的試卷或書難找,而書店的書易找呢?我們應該怎么做才能更快找到自己的試卷或書呢?生活中還有類似的例子嗎?……
帶著這些問題進行學習,學生不僅很快了解了信息資源管理的重要性和普遍性,而且也能分析信息資源管理的一般過程。更重要的是,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培養了學生良好的信息資源管理習慣,對自我信息會進行分類管理和提高信息檢索速度等,這對于學生今后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是相當有益的。
二、 鼓勵倡導,培養學生的發散能力
俗話說:“不疑則不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多疑則多進,少疑則少進”。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大膽地發揮想象,自由自主地發散思維,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去思考問題,提出自己的問題或疑慮,以拓展思維空間,捕捉到更多新穎獨特的信息,從而產生新的理解、新的假設和結論。因此,在授課、回答學生問題、輔導學生時,教師不能以自己的思維方式或唯一的標準答案捆住學生,要克服“一題一解”“一問一答”的思維慣性,鼓勵并倡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維的發散,進行多方面的思考,提出幾種不同觀點,得到幾種不同的答案,使思維縝密、靈活,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流暢性、獨特性,減少思維的單向性。
例如:《表格信息的加工與表達》 “圖表的使用”一節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一道“半成品”練習題。
主要轎車銷售情況
廠家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合計
上海大眾2651356662316244
一汽大眾3564561235513546
廣州本田6954658470658035
長安汽車6231355162313551
一汽集團6894654288648764
東風汽車5684536876425894
合計
要求:
1. 對上表“合計”所在列做統計運算;
2. 用圖形表示出數據間的關系;
3. 分析市場銷售趨勢,確定營銷方向。
學生在完成此題目的過程中,必然要分析這些數據和各類圖表的特點,從而確定選擇何種類型的圖表,才能最好地表達數據之間關系。此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嘗試發散思維、橫向思維等,引導學生多角度地考慮問題,利用相同的數據去建立不同類型的圖表,并加以比較,從中尋求做好市場預測最佳圖表的制作方案。通過這類訓練,可以激發學生思考問題的欲望,從而培養他們思維的全面性。
三、 把握契機,提高學生的發散能力
偉大的科學家牛頓說過:“沒有大膽的聯想,就做不出偉大的發現。”教師應當十分珍惜、愛護、鼓勵學生的好奇心及想象力,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和觀點,不管是簡單的還是復雜的,是幼稚膚淺的還是超越教學要求的,甚至是游離于教學目標之外的,教師都應適當給予鼓勵與肯定。尤其當學生提出具有導向性、啟發性、富有思維價值的疑問時,教師不必忙于自己去解答,而應及時抓住這種難得的機會或苗頭,因勢利導,把它作為一個有意義的問題,讓全體同學共同思考。這不僅能極大地鼓舞提出問題的個別學生,還會在學生中形成一個勇于大膽想象、喜愛思考的良好環境,在這種良好環境中可以逐步提高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座號姓名測試1測試2測試3測試平均期中期末總評成績
1李小明68568469.337680
2王林58686864.678068
3張慶華86878285.007269
4李珊珊85889589.336870
所占比例0.20.30.5
例如,《表格信息的加工與表達》中“利用數值計算分析數據”的教學,我給學生安排這樣一道題:請計算下表中所有同學的“總評成績”(提示:總評成績=測試平均*0.2+期中*0.3+期末*0.5),要求通過自動填充復制公式的方法來完成(其中所占比例使用單元格地址表示)。
學生用已學的知識輸入公式并用自動填充方法完成計算,結果屢試不成。因而有少數學生對我提出質疑,懷疑公式的正確性。我沒責怪這部分學生,而是投去欣賞的目光,借此契機,引導學生分析出錯的原因:“所占比例”所在單元格地址的引用發生變化,而產生引用數據出錯。繼而啟發學生思考:如果要使得公式中“所占比例”所在單元格地址的引用在復制公式時不會發生改變,那應該怎么做呢?學生的思維又得到進一步的發散。
出錯讓學生產生懷疑,教師及時把握契機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就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現代信息技術的熱情。
總之,在信息技術“半成品”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激情和創新能力。“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但是,我們堅信,只要我們堅持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把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貫穿于教學的始終,通過日積月累,不斷努力,一定會達到厚積薄發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愛勝.半成品加工:讓技術與素養有機融合[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5(6):15-16.
[2]章正喜.半成品加工別讓學生成為“半成品”[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2):135.
作者簡介:
陳永霞,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虎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