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勇芳子??
摘 要:隨著中國國力的逐漸強盛,中國文化在世界文化市場上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更多的西方人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開始了中國文化的學習。在文化學習中,語言的學習是第一步。漢語在世界上的使用程度對中國文化的傳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因此,中國現在也更加注重對外漢語教育的發展。近些年,在國外建立的“孔子學院”正是傳播中國漢語文化的重要媒介之一。但漢語的教學,其目的不僅僅在于使漢語的使用者增加,更在于傳播中華文化。因此,對外漢語的教學任重而道遠,不僅要幫助學生克服語言學習上的種種障礙,還要使他們看到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
關鍵詞:對外漢語;教學;基本方法
漢語是當前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而對外漢語教育的發展,印證著中國國力的強大以及中國文化持續不斷地升溫。文化“軟實力”的發展有賴于文化的傳播程度,而對外漢語教育的發展進步促進著中國文化在世界上的推廣。不斷地摸索與改善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方法與技巧,針對傳統的教學模式,結合當前的教育現狀,有針對性地改善對外漢語教學的效果,能夠更好地展現中華文化的經典魅力,推動中國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
一、 對外漢語教學的基本原則
對教學具體方法方式的創新離不開對教育基本原則的堅持,在對外漢語的教學中,也仍然必須堅持教育的完整性、實踐性和目的明確性。第一,完整性。在對外漢語的教學過程中,尤其是在針對其他民族學生的教育上,必須要保證教育的各個階段能夠做到環環相扣,這樣才能保證實現整體性的教學任務。例如,在對學生的漢語知識進行考核時,必須要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進行全面的考察,不僅要考核其對語音的掌握,還要考察其對詞語的掌握;第二,實踐性。在對外漢語教學的課堂中不僅需要理論知識的講授,更加需要的是建立真實的漢語學習情境,用有趣、活潑的案例和活動吸引學生,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實踐性。讓學生在不斷地與他人進行漢語交流和互動過程中,通過實踐去發現自己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短板,并及時改正。豐富的實踐性能夠改善學習理論知識的枯燥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使用漢語的能力,同時也能展現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第三,學習目的的明確性。在學習漢語之前,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明確自己學習漢語的目的。學習一門語言,最重要的部分在于掌握該種語言的發展歷程及語法特點,能夠熟練運用語言,但這并不是學習的最終目的,學習漢語的目的在于它能給我們的實際生活帶來什么樣的改變。只有明確了學習的目的,才能夠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做到有針對性地學習和教學,避免多走“彎路”。
二、 對外漢語教學的基本方法
漢語是世界上最難掌握的語言之一,這決定了對外漢語的教學不可能是單純的理論灌輸,更多的是要注重將漢語知識的運用和技能運用在真實的實踐中,讓學生主動去接受這門復雜的語言。因此在對外漢語的教學中,要更加注重教育的技巧和方法,注重課堂氣氛的營造,要將漢語的魅力在課堂中充分展現。
(一) 鼓勵性教學。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任何學習的開始都是非常痛苦的,況且又是學習世界上最難的語言之一——漢語。因此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尤其是在學習剛剛開始的時候,教師采用鼓勵性的教學方法顯得十分重要。教師可以通過一些事例或者一些語言展示中華文化和漢語自身的魅力,讓學生們知道漢語是一門很酷的語言,從而去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動力。例如許多國外的明星都喜歡在自己的身上紋上漢字:賈斯丁·比伯曾在自己的身上紋上“慫”,貝克漢姆也曾在自己身上紋了“死生有命,富貴在天”。這些有趣的例子都能夠打消學生學習漢語的畏難情緒,從而產生持續學習的動力,保持學習的熱情。
(二) 因材施教教學。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學習目的和學習能力,因此,為了確保他們能夠更有效地接受漢語知識,必須因材施教、量身制定教學任務。在明確教學目的之后,要根據自己的教學環境、教學任務以及基礎設備等條件來制定不同的教學情景。在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特點、制定不同的教學任務之后,通過對教學任務的實施,教師先去幫助學生完成最初的學習任務,再鼓勵他們自己獨立去實現后期的學習任務。在學習任務完成之后,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們將自己的學習成果展示出來,以學習他人的學習經驗,“取長補短”。
(三) 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良好的教學環境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很多漢語教學的老師與學生來自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文化環境,他們能夠通過學習這一過程,建立師生感情,甚至朋友感情。這種人與人之間溝通橋梁一旦建立,雙方就能夠在互有好感、互相尊重的方式下進行教與學的互動。老師在教授漢語的時候,應該注重擺脫單一的理論式、灌輸式教學方法,要注重營造輕松有趣的課堂氛圍,例如可以利用一些中國傳統的神話故事以及民俗文化去講授語言。通過引起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體會到漢語的魅力,從而吸引他們帶著這份好奇心去探索漢語。
三、 結語
在很多西方人,甚至一些中國其他民族的人眼中,漢語文化是非常神秘的。對一些漢語的使用者來說,一些很普通的東西,對于西方人來說簡直成了寶物。隨著中國國力的發展,中國文化在世界文化市場上有些越來越舉足輕重的地位,而西方人對中國文化的青睞,也展現了中國文化具有獨特的魅力。語言在文化的傳播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如同中國人來學習英語是一樣,例如,在國外多西方人會說中國人說英語,聽起來非常粗魯。這并非是因為中國人不講禮貌,而是中國人還沒有習慣英語地道的表達方式,很多中國人說英語都是中國式英語。反之亦然,西方人學習漢語也是如此。因此,對外漢語的教學任重而道遠,不僅要幫助學生克服語言學習上的種種障礙,還要使他們看到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
參考文獻:
[1] 金吉華.愉快學習法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實踐初探[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3(5).
[2] 李春玲.淺談對外漢語教學中基礎教學的技巧——態勢語和直觀教具教學[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9).
[3] 張慧君.對外漢語教學中詞匯教學技巧[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12).
作者簡介:
焦勇芳子,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新疆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