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先學后教,改寫了長期以來的先教后練模式的歷史,課堂模式發生根本改變,實現教學重心的前移。文章從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實際出發,對“先學后教”課堂模式的構建進行簡單的探討,以此拋磚引玉,與同行們共同探討這個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先學后教;課堂模式;主要策略
新一輪教學體制的改革,焦點問題是課堂模式的改變、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素質教育的落實。作為基礎學科的數學教學,思維、邏輯性強,傳統的灌輸教學,使思維力的培養受到束縛和限制。改變傳統模式是學生發展的需要,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改變傳統模式,構建新型的課堂模式成為目前的主要任務。
下面,筆者就“先學后教”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實現教學重心前移的論題進行簡單的探討,以期構建學生為主體、發展為本的新型課堂模式,提高學習效率,提升數學教學質量。
一、 注重課前預習,引導課前先學
“凡事預則立”作為亙古名言,在教育教學中也有重要意義,但這里的“預”是“預習”之意。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前有效預習,是課堂有效教學的前提和基礎,如果沒有充分的預習,對新知一無所知地走進課堂,課堂上被動聽、機械倉儲,學習效果之差不言而喻。如果課前對課堂所學的新知能充分預習,做到了然于心,課堂上對教師的設疑、任務和活動的討論和參與,將游刃有余。
如何引導學生課前先學的問題,是注重課前預習、優化課堂效果的關鍵問題。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設定預習任務,讓學生先學有目標、預習有抓手。預習問題和任務,可以用提綱的形式下發給學生,讓學生明確預習什么、預習到什么程度。
如五年級的《小數的意義和讀寫方法》。教學前,教師可以擬定下面的預習任務,督促學生自主預習、主動先學。
1. 利用分數表示下面的數量:
1角=( )元1分米=( )米 2角=( )元
1厘米=( )米 1分=( )元1毫米=( )米
2. 大聲讀出來下面的文字資料,注意數字的讀法和寫法:
(1)一塊橡皮0.8元,一本數學作業本0.68元;(2)小麗的身高1.46米,體重33.5千克;(3)王濤的數學測驗成績是96.5分;(4)人的正常體溫是36.5℃—37.5℃;(5)一枚一分硬幣的厚度大約是0.001米;
3. 試著讀出下面各數:
例如:1.87讀作:一點八七;0.004讀作:零點零零四
(1)2.08 (2)0.29 (3)0.5(4)0.089(5)32.68
4. 什么是小數的位數?如何判斷小數的位數?你能說出2.08、0.29、0.5、0.089、32.68分別是幾位小數嗎?說說你判斷的依據。
如此的預習學案的編寫,讓學生對預習任務充分了解,全面把握,對這些知識的“預知”,課堂上與老師、同學互動,就有了基礎,為探究學習、互動課堂的構建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 課堂上自主先學,誘發自主探究意識
課前注重預習環節,課堂上如果又沿襲講授法,那么,課堂模式仍然沒有質的改變。新型的課堂模式,教師、學生的關系發生轉變,教師不再占有知識、傳授知識,學生不再是知識的倉儲者,而是在教師的“導學”下主動思考和探究、自主構建。
改變課堂模式,不僅要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注重課前先學,也要注重課堂上的先學,讓先學助力數學課堂更富于生機和活力。
課堂先學,主要指教學某一個知識點之前,通過情境的創設、問題的設計、活動的開展等方式,讓學生先根據情境而主動思考問題,通過活動的開展,而自主構建知識、感悟知識的過程。如開展四年級下冊的《平移》的教學時,教師先用多媒體呈現出冉冉升起的國旗的情境,呈現出列車在鐵軌上行駛的情境,呈現出徐徐上升的電梯的情境,讓學生通過觀察而思考國旗、列車、電梯的運動有什么特點,試著用手勢表示出這些物體的運動情況。當學生提出“平移”的概念后,與學生一起探究什么是“平移”,再提出下面的任務,讓學生看教材,初步感知教材、理解“平移”的概念。如看教材上的插圖或者預習提綱中的圖片,回答下面的問題:
(1)小船圖和小金魚圖的運動有什么共同點和不同點?(2)平移之后的圖形,什么沒有改變?(3)怎樣進行平移,才能既快又準?
學生通過小金魚圖和小船圖運動的遠近、上下、左右以及平移前后所占的方格的多少等,理解平移的特點和方法,實現知識的自主構建。
再者,教師可以設計探究性、實踐性的任務,促使學生主動探究、樂于實踐,突出“學以致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三、 注重“后教”策略,提升課堂教學效益
先學后教,包含兩個主要內容:“先學”和“后教”。先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學習的能力,激發學習興趣,而“后教”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貫穿教學的始終,包括課前先學的自學提綱的設計、課堂自主先學的“導學”過程,以及自主先學后的總結和歸納、先學過程中問題的疏導、難點的攻破等,也包括組織學生的當堂訓練以及教學評價。
筆者認為后教的重心是問題的導學、疑難問題的疏導以及知識的規律性的總結等。
如進行《平移》的教學時,對于“在平移過程中,什么最重要?”的問題的思考,學生討論后,教師及時給出歸納和總結,利于學生知識的構建、形成知識體系。如平移的關鍵在于“找準對應點”,我們在確定圖形平移的距離時,可以先找到參照點,看它向哪個方向平移了幾格,這個圖形就向那個方向平移了幾格。這樣的總結性的“教”,為學生對“平移”有了清楚的認識,也為如何作出平移的圖形給予方法的指導。
教師的教不僅包括對知識點的點撥和講解,也包括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合作學習、活動的開展的引導和組織等。教師的“教”應在充分的“先學”之后,針對“先學”情況而有效指導,是有效課堂的不可忽視的核心要素。
“先學后教”模式,是新課改下的主要的教學方式,作為新形勢下的數學教師,應更新教學理念、轉變教學觀念,尋找課改的突破口,探討課改之路,注重“先學后教”,突出學生為主體、發展為根本的理念,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課堂模式,實現教學重心的前移,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秦改蓮.小學數學先學后教教學模式應用研究[J].中外交流,2017(06).
[2]李文萍.淺談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06).
作者簡介:
潘光輝,江蘇省新沂市,新沂市港頭鎮大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