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結合部級優課實例,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故事導航、感悟道理,談古論今、感受影響,角色扮演、陶冶情操,融合技術、繼往開來,激發對孔子的敬仰之情,培養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親近感,進而外化于行,將孔子的思想傳承并發揚光大;體現多層面探析知行合一,多元育人,提高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育人的實效性。
關鍵詞: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實效性
孔子被推崇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的思想支撐華夏屋脊,他的文化讓中華民族巍然屹立,他創立的儒家學說成為千古傳奇!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新。本文以自己執教的《偉大的先人——至圣先師孔子》(2017年1月獲教育部優課)為例,談談如何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提高育人的實效性。
一、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學生的自主探究既包括個體的獨立探究和思考,也包括同伴合作學習、交流。老師課前布置學生調查“有關孔子的資料”,收集、整理并填寫好相應內容,包括調查周邊知道孔子的人數和知曉率,孔子的簡介、學生、作品、尊稱、影響,并思考“今天我們為什么還要紀念生活于兩千多年前的孔子呢?”教學中各組派出代表匯報,小組成員適當補充,以此增強學生對孔子的認識,產生對孔子的敬佩之情,為了解孔子對中國及世界的深遠影響作鋪墊。
二、 故事導航,感悟道理
習主席強調過:“講好故事,事半功倍。”老師有意識引導學生欣賞簡短故事,使枯燥的教學內容變得有滋有味,課堂氣氛自然活躍起來,學生也學得更加難忘。課堂中,通過欣賞視頻了解孔子“因材施教”和“有教無類”的故事。當學生了解孔子面對同樣問題,針對不同性格特征的學生給出的答案截然不同時,老師引導這正是孔子倡導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之后進一步啟發學生思考學校是否落實這種教育思想,比如聯系學校開設的社團活動,讓學生說出多種社團名稱,發展學生不同的興趣、愛好、特長,感悟全國推行的素質教育中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和孔子的遠見卓識。緊接著繼續欣賞小故事,了解孔子招收學徒不考慮對方的社會地位、年齡大小和貧富差別的教育思想——“有教無類”,引導學生聯系全國的九年義務教育,每位未成年人都有接收教育的權利和義務,也體現了孔子“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從而體會孔子被尊稱為“先師”的特殊含義。
三、 談古論今,感受影響
孔子的思想和文化對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影響巨大,教育和啟迪著千秋萬代的人們。老師引導學生走進《論語》,學習有關名言。老師手捧從學校圖書館借來的《論語》,向學生介紹自己感悟最深的一句話,并播放《論語》中的格言警句,再組織小組交流、討論,請學生選擇自己最滿意的一句作為“座右銘”書寫在各自事先準備的精美書簽上;全班交流時通過展示儀放大書簽上的不同句子,然后將書簽張貼于老師現場畫出的書形簡筆畫上。
教學中,老師還組織學生參與“出自《論語》的成語或名言知多少”的游戲,啟發理解“禮之用,和為貴”“有教無類”“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四海之內,皆兄弟也”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所倡導的“文明、和諧、平等、誠信、友善”,并結合孔子的故鄉因孔子享譽全球,孔府、孔廟、孔林這“三孔”以及世界各國、各地區成百上千的孔子學院、孔子學堂的成立與推廣,感悟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的博大精深,感悟“至圣先師”的思想內涵,激發學生對孔子的敬仰和欽佩之情,也勉勵學生增強社會責任感,爭當新時代富有中國夢的美德少年。
四、 角色扮演,陶冶情操
有句格言指出:“只是告訴我,我會忘記;要是演示給我,我就會記住;如果還讓我參與其中,我就會明白。”是的,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扮演相關角色,不僅獲得真實感受,也是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教育、形成認識、轉化行為能力的原動力。
我事先讓本班學生扮演日常學習、生活中的多種角色,錄制后在課堂上播放,讓學生判斷對錯,還聯系孔子提倡的思想說說感受。比如《按時還書》,這一事例不難判斷,學生很快說出答案,一致表示按時還書做得對,有借有還,再借不難;若有借不及時還,再借就難;并聯系孔子的“與朋友交,言而有信”,理解人與人交往,首先要守信用,不守信用的人難以交到朋友。接著播放新學期發新書的《偷換新書》片段,引導學生聯系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強調自己不喜歡的事,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之后播放《課堂上偷吃糖》,同桌發現后,也索要一顆津津有味地品嘗著。本實例對錯不難判斷,主要難度在呈現了孔子的道德思想是“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老師指導學生明白它的具體含義:和別人相處,選擇他們的優點加以學習;對他們的缺點,參照自己的情況加以改正。同時,老師指出,同桌發現這種不良現象時,可以輕搖提醒、課后講理,確實屢勸不聽的,可以反饋給老師加以教育,幫助對方改錯,提升綜合素養。
五、 融合技術,繼往開來
深度融合信息技術,指導學生學用結合,拓展實踐,繼往開來。孔子有一個愛好是唱歌,甚至在雨中歌唱,令人感動。引導學生欣賞歌曲《孔子說》的片段音頻:“孔子說,孔子曰,天下大同貴為和……處世講究個和為貴,千年一夢天下和”。通過音樂愉悅心靈,陶冶性情,聯系當今世界依然有不少國家和地區戰火紛飛的現實,感悟孔子“和為貴”的大和平觀。
此外,師生還一起面向孔子畫像致以三鞠躬禮,表達對這位“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的千古偉人最崇高的敬意。最后,老師發出倡議:將自制有孔子名言的書簽分享給好朋友;試著寫一寫孔子傳,向家長和周圍的人積極宣傳孔子的思想;建議有條件的學生,可以利用假期在家長陪伴下到山東曲阜參觀孔府、孔廟和孔林,或就近參觀孔廟、孔子雕像,近距離感受孔子文化。
優課的課堂教學雖然短暫,卻令人回味無窮:將課題繪畫成孔子像來導入新課,有效整合課內外資源,結合生動的課件展示和高效的教學互動,讓學生了解孔子對中國思想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及至世界文化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而內化于心,激發對孔子的敬仰之情,培養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親近感,進而外化于行,將孔子的思想傳承并發揚光大。
作者簡介:蔡風義,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市實驗小學古雷開發區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