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娟
摘 要: 教學質量是高校發展的生命線,教學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首要任務,教務管理工作貫穿高校教學工作的方方面面,直接影響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及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本文以“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為基礎,探討高校教務管理的概念及高校教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從構建以人為本的教務管理人員隊伍、創新以人為本的人才培養方案、優化以人為本的教師評價體系等方面分析了如何創新高校教務管理模式。
關鍵詞: 以人為本 高校教務管理模式 創新
教學質量是高校發展的生命線,教學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首要任務,教務管理工作貫穿高校教學工作的方方面面,直接影響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及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主張把學生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學生的發展潛力和內在需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高校教務管理工作在高校運行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在高校教務管理實踐中如何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是每位教務工作者追求的目標。
一、高校教務管理的概念
(一)教務管理界定。
高校教務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為了實現教育目標,根據一定的原則、程序和方法,對教學活動進行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的過程。教學管理的實質是設計和保持良好的教學環境,是師生在教學過程中高效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
(二)教務管理環節。
教務管理水平將影響教務管理工作的有序性、高效性,將直接影響高校教學質量與學生綜合管理。高校教務管理工作即圍繞高校的教學、科研工作進行的全方位管理,主要包括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教學計劃的安排與落實、學生教師課表的制定與調整、教材的選定與發放、學生考試安排與成績管理、教室的借用與審核、教學質量監控、學籍管理及畢業論文(設計)管理等方面。
二、高校教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管理理念相對落后,缺乏創新意識。
心理學家認為:人的行為由人的意識支配。因此,高校在教務管理過程中堅持的理念決定了其工作方式及管理方法。我國高校管理理念的落后表現為:嚴格按照管理制度執行一切要求,忽略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沒有從教師和學生的利益出發。
(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缺乏服務意識。
高校教務管理屬于服務窗口,教務管理的宗旨是:為一切師生服務;服務師生的一切。教務管理工作充滿復雜性、煩瑣性,導致部分管理人員疲于應對師生的問題。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的自我意識和維權意識逐步強化,管理崗位人員應該相應地轉換思維方式和理念,從以前的管理者角色中抽身出來,取而代之的是做好服務工作。這要求管理人員更多地培養“以人為本”的理念,轉換管理思路,強化為師生全面服務的意識。
(三)管理模式相對滯后,缺乏制度意識。
制度是規范教學管理的最好約束力,也是確保高校教學運行的根本保障,高校教務管理工作只有在完善規范的制度下才能有序地開展。就目前高校管理模式看,管理制度只是流于形式,沒有根據本校實際情況而定,教師和學生未能參與到教學管理制度的制定中。此外,一些教學管理者的管理模式相對滯后,缺乏學習交流的主動性,制度意識相對薄弱。
三、以人為本理念下高校教務管理模式創新途徑
(一)構建以人為本的教務管理人員隊伍。
在高校教務管理工作中堅持“以人為本”的觀念,充分調動高校教師與學生參與教學管理過程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為師生員工提供更溫馨的服務,大大提高高校的教學質量。
1.強化教務管理人員的創新意識。
工作中有創新才能促發展,高校教務管理人員需要具備創新意識,才能更好地為師生員工服務。創新來源于對工作的嫻熟;創新來源于對工作的反思。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教務管理人員需要在頭腦中對教務管理各環節流程有清晰的界定,為來訪的師生提供指導性建議;教務管理人員需要不定期地反思工作,總結工作中的不足,優化教學管理的方方面面。
2.強化教務管理人員的服務意識。
教學管理不僅僅在于管理,更要體現服務。隨著社會的發展,行政管理部門的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備受關注,高校管理人員要逐步轉換角色,從管理者轉向服務者,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因此可以通過和院系的溝通交流,切實了解師生的需求和愿望,從而簡化辦事流程,提高辦事效率,給師生提供最貼心的服務。
3.強化教務管理人員的制度意識。
無規矩不能成方圓,良好的管理制度是確保高校有序規范運行的保障。高校管理部門在制定教學管理制度時應考慮以人為本,制度的參與者應該包含全校的教師及學生,而不僅是管理者本身,因為師生可以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為學校制度的制定提供更多意見和建議。這種以人為本的制度更具有說服力和執行力,對于全校師生的約束作用越強。同時,教務管理人員應增強制度意識,不能讓管理制度流于形式,而要讓制度真正發揮作用,執行到位,管理到位。
(二)創新以人為本的人才培養方案。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高等學校組織教學、規范教學環節、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綱領性文件,也是教學管理的重要依據。人才培養要堅持“以人為本、質量第一”的教育發展觀,把素質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融入教學計劃中,主動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主動服務地方經濟的發展。人才培養方案一經制定頒布,就是指導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的綱領性文件,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嚴格執行。在當前教育環境下,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高等教育發展規律,以學歷教育為基礎,突出職業教育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并轉變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
1.強化實踐、突出能力的制定原則。
高校實踐課程與理論課程同等重要,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中要充分考慮構建科學合理的實踐教育體系,切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科學安排實踐環節,不斷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此外,大力開展創新教育,設置素質拓展學分,鼓勵學生參加學科競賽及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2.平衡培養、協調發展的制定原則。
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要充分考慮課程設置的平衡性及協調性,橫向比較要注意不同專業之間的平衡,四年的學業任務應該控制在155學分—165學分之間;縱向比較要注意學年學期間的平衡與協調,一般每學期的學業任務應該控制在25學分—30學分之間。
(三)優化以人為本的教師評價體系。
教師教學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課堂教學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課堂教學狀況的好壞是評價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教學管理各環節則是課堂教學的輔助和延伸。因此,對任課教師課堂教學及教學管理各環節進行考核與評價是高校持續發展的基礎性工作。
對任課教師的教學質量考核,不應該只包含學生測評,還應該包括教研室教師的同行測評、教學效果測評及日常教學環節管理等五部分構成。
1.學生測評。
通過學生網上評教對相關任課教師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等進行教學質量測評,本部分占50%,總分值為50分。
2.同行測評。
各教研室組織同行教師成立教學質量考評小組,以百分制對教師的教學水平、業務能力和教學成效進行測評,本部分占20%,總分值為20分。
3.教學效果測評。
教學效果測評主要考察所授課程的學生考試卷面成績總及格率,本部分占20%,總分為20分。總及格率超過80%則計20分;總及格率低于或等于50%則計0分;總及格率在50%至80%之間課程得分按公20×(X×100-50)/30計算(X為總及格率)。
4.日常教學環節管理。
日常教學環節管理主要考察教師完成日常教學環節情況,包括教學任務的落實、教學周歷填寫、課堂教學實施、試卷命題、成績登錄、試卷歸檔等環節,以及學院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務的完成情況,本部分占10%,總分值10分。
四、結語
高校教務管理工作是確保高校教務運行的重要方面,教務管理人員應當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工作中注重培養創新意識、服務意識和管理意識,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切實為一切師生服務。同時,高校應該注重教務管理人員的職業發展、職稱評定及福利待遇,以便教務管理人員能夠全身心、高效率地投入到工作中,更好地為全校師生服務。
參考文獻:
[1]茹明霞.高校教務管理工作初探[J].青海師專學報,2004(6).
[2]秦佳晶.淺談高校教務管理創新[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4,22(4).
[3]林妙妙.談談如何做好高校教務管理的服務工作[J].報刊蕓萃,2017(99).
[4]張奧克.以生為本理念下的高校教務管理模式創新[J].課程教育研究,2017(21).
[5]覃玉玲.基于人本管理理念的高校教務管理創新[J].2017(2):168.
[6]張奧克.淺談高校教務管理的精細化[J].文化教育,2017(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