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蕾
摘 要: 本文分析高校國際化研究現狀,論述區域高校國際化對區域高等教育發展的意義,根據重慶的地理特點、區域經濟發展重點,提出重慶高職院校的國際化應找準辦學定位,立足地區產業發展,圍繞“一帶一路”倡議,拓寬國際教育范圍。
關鍵詞: “一帶一路” 高等職業教育 國際化 區域化
2015年,我國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和行動》(以下簡稱“一帶一路”愿景),由此“一帶一路”倡議正式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是進一步提高我國對外開放水平的重大戰略構想,為進一步推進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深化高等教育領綜合改革、提高教育質量提供了重大戰略機遇[1]。
重慶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Y”字形大通道的連接點上,“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為重慶高職院校的開放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對重慶高職院校國際交流合作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1.高校國際化研究現狀
1.1高校國際化內涵。
大學國際化的著名研究專家威特[2]和簡·奈特[3]認為,高校國際化是將國際維度整合到大學的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等諸項功能中的過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下屬的國際大學聯合會,所認為的大學國際化內涵,與威特和奈特的觀點基本一致,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大學國際化的過程既有大學內部的變化,又有大學外部的變化;既有自下而上的,又有自上而下的[4]。
從國內看,《教育大辭典:高等教育卷》指出,高校國際化是“各國大學在面向國內的基礎上面向世界的一種發展趨勢”。閆月勤把具體要素融入高校國際化的內涵中,認為高校國際化指通過人員、信息、研究和技術等方面跨國界的交流與合作,以面向世界發展并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和提高自身教育水平的狀況和趨勢[5]。
綜上所述,高校國際化定義趨向于過程方法,這是目前界定國際化最全面的一種方法[7]。當然,以上各種形式的內涵界定并不排斥,而是相互交叉和補充的。
1.2高校國際化內容。
高校國際化內容多祥,見仁見智,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答案。劉芳認為高校國際化的具體任務包括國際化理念、國際化師資隊伍、國際化課程、學歷與學位的國際認可、人員的自由流動和國際間廣泛合作等[6]。艾琳提出了高校國際化的六個維度:國際學生和學者、高校教師參與國際活動、國際課程、大學領導階層和國外學習[7]。
由此可見,高校國際化的內容主要包括:學生國際化、教師國際化、課程國際化、科研國際化、教學資源國際化等。
1.3區域高校國際化研究。
我國高校國際化發展促進了區域高校國際化的進一步發展,高校國際化進程與區域高校國際化是一個協同發展的過程。區域高校國際化對區域高等教育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研究區域高校國際化不但是我國教育發展中的一個現實課題,而且是發揮地區歷史與資源優勢,辦出地區教育特色,因地制宜發展教育,推進我國高校共同發展的重要環節。
近年來,許多學者和實務人員開始對我國各個區域高校國際化進行研究,比如《山西高等教育國際化問題研究》、《安徽省高等教育國際化現狀與對策研究》、《甘肅省高等教育國際化現狀與對策研究》等。他們通過借鑒或自行設定評價指標體系分析本區域高校國際化現狀,找出制約本區域高校國際化的問題,最后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綜上所述,高校國際化已成為高校事業發展的重要內容,成為國內外教育綜合研究的重要領域。重慶作為我國的內陸開放城市、作為西部教育高地,深入系統研究區域高校、特別是高職院校是很有必要的。
2.“一帶一路”背景下重慶高等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的融合偏差
重慶作為《“一帶一路”愿景》中規劃的西南地區節點城市,正在抓住這一歷史性的發展機遇積極發展經濟,加快對產業結構的調整。目前正在加快發展以通信設備制造、電子器件制造、電子元件制造為主導的產業,重點發展以金融業、信息化服務和餐飲住宿等為主的第三產業[8]。
但由于重慶對外開放起步晚、起點低,又處于內陸城市,對外開放的深度和廣度較其他幾個直轄市都存在一定的差距。表現在高等職業教育方面,對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受高等職業教育和專業技能培訓的人數和質量不達標,中高端頂尖人才短缺,各高等職業院校師資力量不能滿足學生和社會的需求。對技能要求較高的行業,很難招到合適的員工,而某些高職學生過剩或從事低端工作鏈的工作。總而言之,重慶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學生跟區域經濟甚至全國經濟不匹配。
3.“一帶一路”背景下重慶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舉措
3.1找準辦學定位,立足地區產業發展。
辦學定位是高等職業院校辦學指導思想的核心內容,要深入高職院校的國際化,必須明確本校的辦學定位,主動適應區域、行業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大力培育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能力和職業道德的高水平技術實用型人才。
同時要做好社會發展預測,深入調查研究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狀況,積極與國際知名的企業或學校合作有針對性地設置具有特色、適銷對路的專業體系。
3.2圍繞“一帶一路”倡議,拓寬國際教育范圍。
積極拓展沿線國家來重慶留學的規模和層次。在這方面重慶市教委已經于2016年增設了“重慶市外國留學生市長獎學金‘絲路專項”,獎學金規模500萬/年,每年計劃培養100名來重慶留學的杰出人才。
促進重慶高職院校“走出去”。重慶工業職業學院與力帆汽車建立中國在俄羅斯首個“魯班工作坊”,城市管理職業學院在柬埔寨設立職業教育中心。這些項目體現了重慶高職院校積極向外拓展的決心和步伐。
加強與國外職業教育領域的深度合作。目前重慶已經建成“中德(重慶)職教合作示范基地”,投資500萬打造與德國相同的汽車實驗實訓基地,并選派了幾十名優秀教師赴德進修。
同時,重慶高職教育也積極加強整合內部資源,打造強有力的品牌聯盟。2016年5月,重慶高職教育國際合作聯盟暨成立,重慶積極擴大教育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提升高職院校國際化水平。
參考文獻:
[1]周密,下仕潮.高校國際化程度的系統測量模型研究[J].西北工業高等教育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2(2):83-88.
[2]Hans de Wit. Rationales for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M]. The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Global land Local Roles,1998:3-5.
[3]Knight Jane. Internationalization Remodeled: Definition, Approaches, and Rationales[J]. 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004(5).
[4]Msweli.P.Mapping the interplay between open distance learning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principles[J]. Th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ributed Learning, 2012,13(3):97-116.
[5]閆月勤,任元軍.高等教育國際化研究十年回脾[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4):8-23.
[6]劉芳,趙明.高等教育國際化和高校國際合作與交流[J].維續教育研究,2007(1):113-115.
[7]Ellingboe B J. Divisional strategies to internationalize a campus portrait: Results, resistance, and recommendations from a case study at a US university[J].Reforming the hig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Internationalizing the campus, 1998(7):198-228.
[8]“一帶一路”給重慶經濟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及其應對措施[EB/OL].https://wenku.baidu.com/view/f4a2eab6cf84b 9d529ea7ab2.html,2016-10-24.
[9]重慶市教委圍繞“一帶一路”倡議拓寬國際教育通道[EB/OL].http://news.cnr.cn/native/city/20161031/t20161031_ 523233369.shtml,2016.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