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千翔
摘 要: 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正式寫入黨章,明確提出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是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開幕式報告中指出的:“我們的軍隊是人民的軍隊,我們的國防是全民國防。” 這對培養新時代全民國防意識提出了更明確的要求。
關鍵詞: 國防教育 大學生 教學方式 愛國強軍
作為一名高校從事思想政治理論工作的教師,將國防教育帶入校園、帶進課堂,帶進每一位學生的心中是教學工作的重點。相比于專業課的學習,國防教育之于學生的重視程度明顯不夠。因此,如何將所教授的內容講得清晰、有趣,如何客觀教學形式的多樣性,是教學工作的難點。
一、加強理論學習
“愛國”、“強軍”這些詞語對每一個人都不陌生,可假使你問一名在校的大學生“身為一名大學生,我們為什么要熱愛我們的國家”又或者“我們的軍隊為什么是人民的軍隊”時,他們卻很難準確地給出一個讓人信服的答案。大學生在社會群眾中的地位通常是知識分子的化身,倘若大學生都不知道如何回答這種基本的問題,那么“全民國防”這項工作就更加難以開展。如何解答這種基礎的思想政治問題,光榮的使命就落到了大學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老師及其高校政治輔導員的身上。將基本的國防知識深入淺出、言簡意賅同時聲情并茂地表達出來,這是一項重要的教學環節,更是一項嚴肅的政治任務。
例如解答“身為一名大學生,我們為什么要熱愛我們的國家”時,教師就要告訴學生:大學生首先是一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按照《憲法》第五十四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義務,不得有危害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行為。”其次,大學生是一名學生,根據《高等教育法》第五十三條規定:“高等學校的學生應當遵守法律、法規,遵守學生行為規范和學校的各項管理制度。樹立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努力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公民和大學生這兩個身份都要求我們必須愛國,將祖國的命運和個人的命運緊密聯系起來。講授的同時配以大量生活的故事案例和相應視頻加深學生的印象,學生當然也就理解了愛國的重要性,并有條理地回答。
二、體驗軍人生活
國家教育部、總參謀部、總政治部頒發的《高等學校學生軍事訓練大綱》要求軍事訓練要作為高等學校的一門必修課,有單獨的學分,訓練成績計入大學生檔案。可以說,大學生新生入學的第一課就是軍訓。軍訓不僅僅包括軍事訓練,還包括軍事理論學習和日常行為的規范,例如唱軍歌、整理內務、站軍姿、守秩序。軍訓對于大學生而言,不僅鍛煉了身體素質,更在鍛煉毅力、規范個人生活、增強紀律性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積極作用。教官們堅強、健康、果敢、嚴苛的性格讓學生感受到了軍人及軍營的生活,深深感受到了軍人們的人格魅力與軍營文化。自從軍訓以后,絕大多數學生再也沒有機會接觸軍人,對于真正的軍營生活更是知之甚少。即使有了充分的理論學習,也很難產生共鳴。因此,讓學生在大學期間接觸到真實的軍營生活,有助于學生與人民軍隊心連心,構建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格局。當然,體驗軍營生活,可以通過直接體驗與簡介體驗兩種形式具體開展。
1.親身實踐。學校與當地現役部隊或者預備役部隊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通過學生走訪軍營軍事體驗或文藝會演、軍人走訪高校主題報告等方式,學生了解軍人們的生活,感受軍人們的優良品質與愛國熱忱。
2.高校征兵。近年來,高校學生服兵役這一現象越來越走進人民的視野,國家逐步加大了對在校大學生和應屆畢業生的征兵力度,相應的具體保障措施的出臺進一步使我國的高校征兵事業走向規范與長效。國家鼓勵和支持大學生積極投筆從戎、保家衛國,在部隊實現人生的自我價值。因此,普通高校有關部門可以在每年的大學生士官直招,大學生預征入伍及征兵工作時間,牢牢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將征兵工作與國防教育相結合,充分發揮征兵工作在國防教育中的載體作用,做好征集新兵各種政策宣傳,營造濃厚的國防教育氛圍。渴望參軍的學生為了順利通過征兵入伍的各項考核,都會按照軍人的標準參照自己的言行,積極投身體育鍛煉,即使他們最終沒有通過征兵入伍的一系列考核,這種努力拼搏的過程也會讓這些學生學到很多。
3.學在身邊。在所有高校中,有一些學生了解軍人,甚至對軍營的生活十分熟悉。他們就是國防生、大學入伍后返校的學生及退伍軍人退伍后進入大學的學生。在這些學生身上都帶有被軍營打磨過的氣息,他們熱情開朗。熱愛集體活動,生活習慣良好,身體素質很棒。對于這些學生,教師們可以發揮他們的作用,在開展國防教育的時候可以讓他們以“一名國防生”或者“一名軍人”的身份與學生分享他們與軍營的情誼。這些獨一無二的人生寶貴財富會像溫泉一樣滋養著其他同學的心靈。年齡和身份的相當,讓他們與其他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消除溝通障礙,更多一些理解與感動。這些學生可以站在他們的立場探討關于國防的理解。
4.預備役建設。在高校探索組建預備役部隊,是國家基于長遠的戰略選擇,是適應新形勢下預備役部隊調整組織布局,切實加強國防建設的實際舉措。它將短期軍訓拓展為日常行為,在高校武裝部的帶領下開展訓練,這種訓練一方面是作戰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是對預備役學生本身和普通的大學生思想意識上的培養,這種親身參與性增強了他們對國防事業的認同感。2004年6月1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樂山陸軍預備役步兵旅炮兵團樂山師范學院指揮連和炮兵團電子對抗分隊正式掛牌成立。這支預備役部隊全部由樂山師范學院在校大學生組建而成。2011年5月,長春科技學院依托長春市預備役某高射炮兵旅,組建了大學生預備役營。2014年4月12日,山西省首支高校預備役部隊——晉中陸軍預備役高炮團雙37高炮營三連成立。這種預備役部隊與高校的深度合作是新時代下國防教育的一種表現形式,對于表達“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責任”這一新主題具有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指導在有條件開展的高校中推廣。
三、豐富校園文化
大學生活流光溢彩,除了日常的理論學習和生活外,還有一系列的校園文化生活,這些活動吸引著大批學生關注的目光。知識競賽、報告宣講、宣傳展覽、文藝會演這些主要的校園活動形式可以被用來做國防教育的手段,這對于學生而言,不僅可以大大提高同學們的參與度,而且可以通過活動提升學生策劃活動、語言表達、人際交往等能力。這是部分高校開展國防教育學習中除了軍事理論學習外最常采用的學習方式。
愛國不僅僅是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更是一種高尚的義務和責任,最終體現在報效桑梓、保衛國家、振興祖國的具體行動中。愛國主義不僅要求一個人在情感與思想上對祖國的認同和忠誠,更強調每個人身體力行,積極投入報效祖國的社會實踐中。沒有行動的愛國主義是空乏的。“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愛國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行動,而非一時的激情和響亮的口號。國防教育就是愛國主義宣傳的重要一環,讓我們熱愛國家、熱愛人民的同時,熱愛這些為了國家的安全和人民的安定辛勤戰斗在第一線的最可愛的人們。我們的人民軍隊不僅保家衛國,同樣在反恐維穩、搶險救災、國際維和、亞丁灣護航、人道主義救援等方面貢獻出他們的力量。
四、高校國防教育要和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相融合
社會實踐是我國大學生思想教育的關鍵流程,在推動其理解社會、掌握國情、豐富自我、塑造人格、磨煉意志、強化責任感及貢獻社會力量方面有著不容小覷的作用。社會實踐是各個高校展開國防教育教學活動的有效方式,能充分指引學生下入基層、邁入企業、融入鄉鎮,積極開展我國革命老區的社會調研活動,讓其在社會基層,尤其是革命地區的相關歷史進程、現在局勢中重新理解革命成功,還有創建社會主義國家所克服的種種困難,進而正確對待如今社會主義創建的革命果實。以上種種能充分輔助大學生塑造優秀的國防道德素養。
與此同時,還可以組織學生到部隊觀察學習,運用部隊以往的教育成果進行愛國尚舞活動,利用革命英雄主義觀念與愛國主義精神感染學生,進而培養出奮力學習、積極向上、報答祖國的渴望之情。
參考文獻:
[1]全國人大常委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4-5.
[2]傅景云.高鴻春.國肪教育概論[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