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個人對于創造力和求知欲的動力全都源自于“興趣”,只要對于一件事物產生興趣,就會努力去追求和探索,甚至于有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想法。數學也是個值得讓人感興趣的話題,在數學的教學中,只要是對數學感興趣,愿意花費時間在數學的學習上,因為興趣濃厚會使學生對數學的關注度不斷提升,對未知的數學知識想要了解的欲望越來越大,這樣對于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會有很大的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方法;興趣培養
在數學的教學中應該從學生學習的態度開始,到方法和計算的過程主動培養學生們的主動學習的意識。引導學生們自由地發揮,開拓創造力和興趣的培養,這是在數學教學中具備的必要條件。如果在素質教育的戰場上學生沒有動力,就不會有思想火花的迸發,就沒有不斷地創新和發展。只有在了解了學生的興趣愛好后,才能根據合適的方法進行課程改革的教育方式,對學生的學習和教育有所幫助,使教學的質量逐漸提高。對于小學生數學興趣的有效培養,要從多個方面入手,進行全面的探究和改善。
一、 激發興趣
小學生自尊心、上進心都比較強。因此,在教學時老師應該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根據學生在不同環境下的表現和各自的優點給予相應的鼓勵和表揚,尤其是對于學習較差的學生來說,這就是堅定學習態度最好的方法。對于學習好的學生來說,在完成了指定要求的作業任務下,可適當地給他們增加有難度的、感興趣的題目,對于完成速度并且有自己獨立的想法的學生給予獎勵,增加學生對于數學學科的自信,使他們的數學有更大的進步。對學習差的學生更要高度地重視和關心,在課堂上提出簡單的問題點名讓他們回答,不論回答正確與否就給出鼓勵和表揚。在作業上讓他們獨立地完成較為基礎性的作業,舒緩來自內心的壓力,讓他們發自內心地感受能夠憑借自己的力量去回答問題和完成作業,看來他們也是可以對數學學習感興趣的,在感受成功的同時,感覺自己也在持續地進步,使其對于學習的興趣也不斷增強,在學習數學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二、 情景教學
(一) 言語與關心式教學
教學內容的枯燥不易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因此在計數上采取具體化的教學方式去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比如1~9的字形認識,可以通過擬人化的方法去進行字形教學,1像棍子,2像鴨子,3像耳朵……這樣的計數法來幫助學生記憶。給數字相應的感情色彩,給數學知識附上童話故事般的美好,這就使得學生們對于數學的學習更加地投入。害怕和自卑是影響創造的最大敵人,而大膽和自信則是創造過程中最大的優點。老師應該轉變思想讓學生投入到學習當中,從而使學生的心理和身體都處在一個良好的狀態。老師要對學生有足夠的信任和耐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導者,建立合適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們得到自信心,促進其學習的進步。尊重學生的意見,改正學生的錯誤,鼓勵學生創造,讓學生在自信和成功中更加快速地成長。
(二) 直觀與游戲式教學
小學生的好奇心強,對于新鮮的事物比較感興趣,而對于硬性的知識思維能力較差。在教學時應該采用直觀的教學工具和操作手法激發學生們的求知欲。比如在一個數比一個數多或者少的算題上,讓學生先用10個三角形,再在下面放6個圓形,從左往右一個對著一個地放,看哪一行放得多。這樣直觀地讓學生明白一個和圓相同的部分,一個比圓多的部分,從而使學生感受到多樣的分類法,在學習中更明確地體現數學的思維方式。游戲對于小學生來說是最喜歡的,在上課時適當地把課題內容融入到游戲中,這樣使學生們在輕松的氛圍中進行學習,更加牢固地記憶數學知識,感受學習數學帶來的快樂,進而對數學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三) 多變與表揚式教學
小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力不好,典型的“喜新厭舊”性格。這樣我們就要根據多樣靈活的教學方式對于一些有引導性的問題進行解答和考慮。同時,加強學生們對肯定問題的獎勵,和不理解問題的引導鼓勵,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在榮譽感強烈的小學生身上,表揚其學習態度,同時鼓勵他們大膽發言。對學習特別勤奮的學生要表揚其認真的學習態度,并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 兒歌與激勵式教學
利用抽象的理論和嚴謹的思維方式對學生的自身經驗和愛好進行改進,運用兒歌簡便易懂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數學的課堂教育,這正好使得學生的興趣愛好在學習中表現出來。
三、 學實結合
在小學的課程改革中,提出“從生活中出發,利用實際的生活經驗對數學的解答作出相應的過程和計算”,這也包括學生在發展和學習中對于個體選擇和根據課本的教材展開教學課件的實施。對于任何的數學理論都是在實際情況的發展下應用到數學的教學中去,數學是一種廣泛的基礎教學科目。根據學生已學的基礎知識和生活經驗,使生活中的各種場景模擬化地展現出來,引起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們大膽地去發散思維和嘗試運用,使學生們的創造力更加豐富,拓展學生們的自主思維能力。在數學的初步學習中,掌握方法和技能去觀察、思考和應用數學方法去解題。在《速度方程式》的學習時,老師可以讓學生們親自體驗速度在數學中的計算概念,用日常的生活體現數學世界中的多彩變化。生活是學習的背景,學習是生活的概括和總結,只有將兩者有效地結合在一起,不是讓學生們感受數學只是單純的學科,生活與數學的學習毫無關系。教導學生在學習數學時,注重它的實踐性和操作性,更重要的是生活化的數學知識。
四、 結束語
在小學的數學生涯中,注重興趣的培養,思維能力的培養,才能更好地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能力,激發出更多的方法去提高數學興趣的培養,在實踐中摸索出新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們在數學知識的學習中更加地自信和堅定。做一個有益于社會的人,必定是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都好的人,用這樣的意識去培養學生的學歷能力和綜合素質,必定會對督促學生去學習大有用處。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講,興趣的強烈和學習的主動性成正比,只要兩者向前進的方向發展,就會使教學效果更加成功,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不但開發了學生的智力,還使教學質量更加地提升,讓學生們在數學的世界里無限暢游。
參考文獻:
[1] 姚淑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J].新課程學習·上旬,2015(1).
[2] 魯俊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J].讀寫算:教師版,2015(42):168.
作者簡介:鐘朝陽,廣東省惠州市,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石灣鎮黃西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