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素質教育觀要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這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是要落實到具體的教學工作中的,具體表現在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要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獲,都能健康成長。實際現狀是學生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班級中總有那么幾個學困生,因此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就成為我們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分析了我們初中班主任要如何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學困生
班主任是一個班級的管理者、組織者和引導者,班主任不但要教書,還要育人。為了不使每一個學生掉隊,為了全面落實素質教育觀的要求,我們班主任要在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上下功夫,我們班主任要采用有效的方法幫助學困生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和價值觀,使得他們樹立迎頭趕上的信心和勇氣,使得他們成長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棟梁之材。
一、 班主任要以表揚為主,喚起學困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但是學困生受到了太多來自家長和教師的批評與冷嘲熱諷,于是有的學困生也從內心深處開始否定自己,他們會有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他們會想“反正我就這樣了,你們愛怎樣就怎樣吧。”學困生的這種想法是非常危險的,哀莫大于心死,如果學困生真的放棄了自己,那么就會對他們今后的人生發展產生非常惡劣的影響。而且初中階段是一個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我們班主任如果任由學困生向著畸形的方向發展,就是既不符合素質教育觀和新課改的要求,也有失“班主任”這一職業的神圣職責。既然多次的批評都無法使得學困生改變自己,那么我們班主任不妨換一種方式,在教育中以表揚為主,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使得他們能夠從內心中感受到來自班主任的關懷,使得他們從內心深處感受到被尊重,被關愛,從而調動起他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例如,我們班級中的學生小李,他的學習基礎非常不好,上課經常打瞌睡,課下也不寫作業,即使勉強寫出來的作業,也都是敷衍了事,錯誤連篇。對該學生,我批評過,也心平氣和的說教過,甚至還家訪過幾次,但是都收效甚微。他的父母也拿他沒有辦法,反而在我身上寄托了很多的希望,每次我臨走時他的父母都說:“我們把孩子交給你了,打他、罵他都可以,只要你能讓他學好就行。”即使我強調過很多次,現在學校都已經沒有體罰了,教師根本不會打罵孩子,他的父母還是每次都是那幾句老話。父母家庭這邊溝通無果,我對該學生的說教與批評也都收效甚微,這使我非常苦惱,要放棄嗎?要對他置之不理嗎?強烈的使命感否定了我要放棄他的想法,偶然的一次心理學學習使我豁然開朗,接納他,肯定他,然后才能喚起他奮勇向上的信心。于是我改變了轉化策略,在平常的教學工作中以欣賞的眼光重新審視他,我發現這名學生非常喜歡打籃球,他的動作特別瀟灑帥氣,而且他還非常喜歡跑步,后來從體育教師口中得知他在體育課堂上的表現非常不錯。這么久以來,我只是看到了他在文化成績上的落后,卻沒有看到他在體育方面的特長。于是在一次班會上我大力表揚了該同學在體育方面的表現,以及轉述了體育教師對他的肯定。課下我又找他單獨談話,再一次肯定了他的體育特長,并向他介紹了一些著名的本科體育院校,我說那里有很多跟你志同道合的朋友,有專業的體育教師,你想去那里進一步深造嗎?他肯定地回答了我,然后我說,那從現在就開始努力,不僅是體育技能的訓練,還有文化科目的學習,一樣都不能少,老師非常看好你。之后該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有了很大的改變,我從他的眼神中看到了求知的渴望。
二、 班主任要有一顆愛心,幫助學困生戰勝自我
愛是教育的前提,沒有愛的教育就好比沒有根基的大廈,是建設不起來的。我們班主任如果想真正走進學困生的心靈,幫助他們戰勝自我,那就必須要有一顆愛心,這樣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才會取得實質性的進展。每一個學生都渴望得到關愛,后進生當然也不例外,唯有來自教師真摯的關愛才能使他們冰封的心重新燃起希望之火。
我們班級中有個自制力很差的學生小王,他各方面的成績都很不理想,每次找他談話,得到的反饋就是,他也知道自己應該好好努力,可是面對毫無頭緒的習題和知識,他就開始打退堂鼓。經過認真的思考,我和各科教師一起商量著要把分層教學落到實處,就是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施教,于是各科教師都通過不同的方式對他進行單獨輔導,有的科目教師是通過多媒體課件,有的科目教師是給他開小灶,從最基礎的開始,一點一滴地使得他從不知到了解再到熟悉。我也經常檢查他對各科知識的掌握情況,并鼓勵他,只要堅持每天取得一丁點的進步,整個學期下來就是很大的進步,期末考試時,該名學生的各科成績都從及格分數線以下上升到及格了。
總而言之,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每一個教師的職責,更是班主任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只有對他們多一點肯定,多一點關愛,才會促使他們在知識的海洋里揚帆遠航。
參考文獻:
[1] 劉愛云,陳希艷.啟動學海擱淺之舟——淺談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后進生的轉化[J].中國校外教育,2013(11).
[2] 郭俊菊.關于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溝通技巧的思考[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7).
作者簡介:廖婉嵐,廣東省肇慶市,廣東省肇慶市地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