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小學階段的教育而言,語文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其無論是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還是語文意識的培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普遍偏低,接受能力以及自控能力比較弱,致使小學語文教學水平一直無法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加大對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培養的重視程度,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從而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小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培養;方法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學習能力,不僅可以提升教學的質量和效果,還可以提升學生的整體語文水平,有利于學生的未來發展和進步。但是,由于傳統教學模式在我國沿用的時間比較長,使得在實際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了很多的問題和弊端,制約了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和水平的提升。因此,在今后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實際情況,應用合理的學習能力培養方式,保證學生可以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和進步。
一、 影響小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培養的因素分析
現階段,由于新課標的不斷改革和創新,使得教師也越來越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保證學生可以朝著德、智、體、美方向全面發展,但是在對小學語文學習能力培養的過程中,由于受到各個方面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使得學生的整體水平以及教學效果一直無法得到有效提升,其具體分析如下:
第一,教師教學觀念比較落后。根據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水平來看,雖然教師加大了對學習能力培養的重視程度,但是由于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和制約,使得語文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味地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感受和需求,導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低下,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不利于學生語文水平的提升。此外,由于教師教學觀念等原因,還使得一些教師的教學思維與學生思維之間出現偏差。教師在課程設計、備課以及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所教授的語文知識難以適應學生的學習需要,并且在教學期間,教師過于依賴教學大綱,沒有引導學生走出課本知識,使學生思維受到了局限,制約了學生的未來發展和進步。
第二,學生學習方式缺乏合理性。當前,雖然很多教師已經意識到學習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和價值。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于采用了錯誤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導致學生的學習方式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從而影響了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通常情況下,一些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學習能力培養時,沒有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過于注重教師自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對學生自主學習造成了過多的干擾,使得學生自主學習效果低下,影響了學生的良好發展。
二、 培養小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方法分析
(一) 為學生創設語文教學情境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想要進一步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能力,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就一定要積極的應用一些先進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保證學生可以主動參與到語文教學活動中。因此,在實際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法,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和探索,幫助學生理解語文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在情境創設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根據語文知識內容,設置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問題,確保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比如:教師在進行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語文《難忘的一天》教學時,就可以為學生創設相應的問題情境,如“難忘的一天中發生了什么事?”“這一天為什么難忘?”等問題,通過這些問題的設置引發學生的思考,然后再讓學生自主學習課文,尋找相應答案。通過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還可以提升教學的語文水平,有利于學生的未來發展。
(二) 讓學生熟練掌握語文學習方法
教師在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過程中,應該注意學生的自主學習方法,保證學生學習方法的合理性,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在實際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由知識傳授者向學習引導者角色的轉變,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同時,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時,應明確學生學習目的與任務,讓學生圍繞著學習任務和目的進行有針對性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對語文知識形成自己的觀點和見解。比如:教師在進行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槐鄉的孩子》教學時,可以抓住槐樹這一生活實際事物,為學生進行問題設置,讓學生抓住槐樹的特點并聯系生活實際,對槐鄉的孩子的生活狀態展開聯想和想象,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走進課文,領略槐鄉孩子的真實生活狀況。教師通過不斷的引導,學生就會在潛移默化中掌握學習的方法,并且合理的應用到實際學習中,有利于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
(三) 增強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
對于小學語文學習能力培養而言,其比較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通過合理的互動和交流,學生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意識,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因此,在對小學語文學習能力培養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設置相應的目標和問題,讓學生通過小組交流、互動、思考等,共同完成教師的任務。比如:教師在進行人教版二年級下冊《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時,可以在課堂上向學生們展示兩張不同的郵票,讓各個小組進行觀察,發現兩張郵票的不同,引起學生的思考,然后引導學生結合課文,找到問題的答案。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通過交流和溝通,主動的思考和解決問題,進而不斷提升語文學習的能力。
三、 結束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且緩慢的過程,因此,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促進自身未來發展。同時,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主動轉變自身觀念,積極應用先進的教學模式,加大對學生學習能力培養的力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保證學生可以主動參與到語文教學活動中,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
參考文獻:
[1]李蘭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探索[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6(8):00200.
[2]王小燕.探索如何培養小學生自學語文的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6(26):153-154.
[3]梅麗華.試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J].魅力中國,2017(28):103-104.
作者簡介:
萬鵬飛,江西省九江市,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區港口街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