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職中專學校藝術專業的美術教育具有很強的專業針對性,造型基礎課程和專業設計課程、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課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作為基礎理論類課程的美術欣賞課,其重要性時常被大家所忽略。美術欣賞課程作為基礎理論類課程,旨在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科的興趣,塑造健康的審美價值觀,以此鍛煉其審美能力和觀察想象的能力,從而為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
關鍵詞:中職中專;美術欣賞課程;教學
一、 中職中專美術欣賞課程教學存在問題
(一) 教材選擇缺乏新意
中專大部分的教室格局都偏小,受到這種環境因素的影響,自然是沒有專門的美術區來供職教生進行大型的美術活動的。所以每個教室都只有一個小角落,投放一些最簡單的材料:畫筆、畫紙、涂色畫本等作為美術區角。這些美術材料都只是描摹涂色,并不能激發職教生的創作興趣。除了受教室格局影響外,教師對于美術活動的重視程度,也是導致美術教材缺乏新意的一個重要原因。教師把重心都放在組建建構區、益智區這兩個方面,對于美術區角的材料投放沒有特別的關注,所以也導致了很多美術教育問題的出現。
(二) 家長對美術教育的認識片面
現在社會上出現的一些美術比賽,都是以盈利為目的,向家長和職教生伸出“黑手”,家長就更加的把美術當作是一種拿獎炫耀的盈利性東西,從根本上就誤解了美術教育的真正意義。家長對于職教生的作品,也是從成人角度來評價,最典型的就是把“像不像”作為評價的標準,這種美術教育儼然只是一種迎合成人的“功利性”活動。社會的這種不正常趨勢是導致家長對于美術教育認識片面的主要原因。
二、 中職中專美術欣賞課程教學建議
(一) 創造生活化的環境,改變授課形式
1. 創設主題活動,開展生活化美術教育
利用生活化的主題活動來開展美術教育,對職教生有著很大的吸引力。在主題活動中,教師引導職教生通過親身感受來激發已有的生活經驗,感受生活的美好,將這些經驗與情感融入美術作品中去。較虛擬的網絡圖片來說,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的事物,職教生的興趣度會增加一倍。比如:南通——美食節活動,教師可以通過帶領職教生親身去品嘗美食,觀察美食節的活動場景與過程,觀看美食制作的視頻等等,讓職教生有一個真實的體驗,互相交流分享,再來進行有關美食節的創作。這種主題活動不僅能激發職教生的作畫興趣,還能讓職教生了解各種特色美食的制作,對自己的家鄉有更多的了解。
據調查,中專曾經開展過一個主題活動,叫“我的爸爸”。當時班上老師只是讓職教生帶來了爸爸的照片,然后交流一下自己眼中的爸爸,最后就開始照著爸爸的照片進行作畫。我認為,這樣的主題活動是好的,是貼近職教生生活的。但是在授課模式上卻是有很大欠缺,對著照片畫其實就是另一種形式的模仿。其實,教師可以請每位職教生的爸爸來學校,開展一次親子活動,在一些游戲活動中,增加職教生與爸爸的默契度,然后現場對爸爸進行寫生,在作畫的過程中,職教生與爸爸肯定是有眼神交流與語言溝通的,這樣的美術活動過程才是愉快輕松的,畫出來的作品才是富有真實情感的。所以,創設生活化的主題活動,運用靈活的授課模式,不僅有利于職教生美術水平的提高,對于職教生的情感表達也有很大幫助。
2. 走出教室,走進大自然
生活化的美術教育不應該只是局限在教室范圍內,應該是走出教室,走進大自然。如果能創設合適的環境,那職教生的潛力是可以無限放大的。輕松愉快、色彩艷麗的環境,能更好地激發職教生的創作。狹小的教室范圍內,方方正正的桌子,規規矩矩的擺設,都是缺乏生活氣息的,帶給職教生更多的只是一種“學習”的氛圍。而大自然的環境中,廣袤無邊的藍天,香氣撲鼻的鮮花,綠油油的大草地,嘰嘰喳喳的小鳥聲……這些無一不讓職教生感到輕松,這里正是解放天性的地方,生活氣息濃厚。
在對中專的調查過程中發現,教師對于生活化的美術教育有一定的理解,但是不夠全面。某在進行“春天的花”這一活動時的照片。教師在教室的植物角擺上了春天的花,然后有幾個職教生在進行作畫。
(二) 發現生活化材料,激發職教生創作興趣
源于生活的材料是職教生比較熟悉,經常摸得著、看得見的,所以容易引起職教生的共鳴,有親切感,激發他們的好奇心,讓美術活動進行的更加有趣順利。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物、日常用品、廢舊物品等,通過改造,就能成為供美術活動所用的材料。因此,教師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敏感地去發現職教生生活中可以作為美術教育資源和材料的物品,提供多種多樣的美術材料。
1. 從廢舊物品中尋找美術材料
《中專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引導職教生利用身邊的廢舊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教師要善于發現職教生的興趣,根據職教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廢舊材料,組織職教生開展美術活動,激發他們創造美的興趣。生活中的一些被丟棄的廢舊材料,如牛奶盒、餅干盒、飲料瓶、糖果紙……在外觀上都是五顏六色,很有特色的,若進行一些創意的改造,就會有新的面貌出現,成為職教生的新玩具、新材料。這不但可以提高職教生的環境保護意識,還有利于培養職教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對于職教生的審美能力和美術創造力也有很大幫助。
這對教師的考驗是很大的,教師需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來尋找適合的廢舊物品,為職教生的美術教育活動提供材料。例如:職教生每天早上喝的牛奶盒子,教師可以引導職教生去發揮想象,可以改造成什么東西,然后幫助職教生一起進行操作,洗干凈,通過剪刀、畫筆,將它變成漂亮的花瓶,插上花,不僅完成了一件富有創意的美術作品,更可以用來裝點教室。
2. 從大自然中尋找美術活動材料
大自然是豐富多彩的,它為職教生提供了各種各樣的自然素材,如:小石塊、樹枝樹葉、花朵、泥土、貝殼、沙子……這些大自然的材料與我們平常的繪畫材料相比,更多了一分生活的氣息,讓職教生感到既熟悉又新奇,更容易喚起職教生的創作欲望和創作熱情。因此,教師在組織美術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應該更多的去尋找一些沒有加工過的自然材料,給職教生提供多樣的純天然的美術材料,感受自然美。引導職教生用這些大自然的材料進行創作,用石塊搭一個建筑,用花瓣貼一個裙子,用樹枝在沙子上作畫……但是在活動中,教師還是要注意這些材料的安全性。這些都讓美術活動有了一個新的發展,不僅激發了職教生的創造力,更培養了職教生的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陳艷梅.淺談中職美術欣賞教學[J].資治文摘(管理版),2010(07).
[2]高小明.高中美術欣賞課的幾點體會[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01).
[3]俞志斌.美術欣賞課程的教學創新[J].商業文化(學術版),2008(04).
[4]孫蕾.淺議中學美術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7(04).
作者簡介:
牛瑞,河南省許昌市,許昌技術經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