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杰
摘 要: 當前小學教育中班主任工作的重點是學生管理,管理學生的方法很多,其中,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在加強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關注學生自主管理,是一種較好的教育方式。學生自主管理的目的是培養適應時代發展的有競爭力、具有良好綜合素質和個性的人,重要的是人的能力的培養和人格的塑造。本文結合實踐經驗從培養學生干部落實班級管理和小組合作落實班級自主管理等方面探討班主任如何在班級管理中讓學生自主管理、自我提高,取得良好效果。
關鍵詞: 小學生班主任 心理健康自主管理 能力培養 方法探究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只有能夠激發孩子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既指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由教師激發學生而不是靠學生自發,又明確了教師的外因地位,教師只是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而不是灌輸,更不是代替。怎樣培養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同時讓他們形成自我管理的意識和能力呢?精心設計的主題活動無疑是有效且小學生喜聞樂見的重要形式。
小學是孩子接受入學教育的第一個規范化的環境,小學階段是學習基礎知識的階段,能掌握扎實的知識非常重要。小學生管理不能脫離班級,所以在日漸多元化的校園環境下,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管理,應該首先加強班級班風建設及班級管理。近兩年我們學校圍繞山東省教育科學科研課題《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自我管理”主題活動設計與開發》開展了班級管理研究,本班“學生自主管理”將作為實踐“自主教育”的途徑之一,本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宗旨,以班級為載體,提供和創造學生主動成長的機會,以此發展學生個性特征,激發學生主體意識,引導學生不僅學會學習,更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學會思考,學會在遵守“規則”的基礎上,成為有個性的人才;讓學生在自主管理實踐中主動感知、體驗、判斷、認識、實踐、成功與受挫,并在這一過程中實現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成為有完善人格的人。我所帶的班作為實驗班在班級管理促學生發展方面總結了一些經驗,現在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培養學生干部落實班級自主管理
班級是學校的組成單位,學生在班級建設中是主體,承擔著重要角色。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水平,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實現自主管理、自我服務、自我完善,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學習和生活習慣,創造和諧班級,使班級自主化管理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
1.強化小班干部的管理意識。
我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對班級管理模式做出合理的調整,讓學生成為班級的主體,鼓勵他們進行方法的創新。在新班干部上任之前我會介紹一些基本的管理方法,并進行有針對性的能力訓練,明確班干部應有的責任和管理范圍,在原則性條件下允許班干部根據每月班情的不同進行調整,鼓勵方法創新,對創新意識強的班干部進行表揚,刊登班級光榮榜,給予班干部除老師之外最大的權利,樹立威信。同時對違反班規的班干部嚴加批評,讓他們明確自己的權利與義務。
2.消除班干部工作的疲憊感。
在學習與管理的雙重壓力下,如何讓小班干部的班級管理干得起勁、做得認真呢?那就是讓學生感受到工作的輕松。首先我們班上的每一項管理都是雙人制,輪流上崗,有的崗位甚至三人或者四人輪流,這樣不僅減輕了小班干部管理班級的疲憊感,還可以讓更多學生成為班干部參與到班級管理當中。“休假”中的班干部,一則有更多時間對自己的工作進行整理,取長補短,促進班級管理更高效地運行;二則可以把精力放到學習上,畢竟學習是最重要的,不能舍本逐末,管理和學習兩手抓贏得了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其次,班主任經常與班干部進行心理的溝通,并且對于一些工作優異的班干部給予物質或者精神上的獎勵。
3.加強選拔學生干部的民主性。
班干部是整個班集體的火車頭,因此,班主任在選擇班干部的時候要民主,不能摻雜任何個人的觀點,應主張班級事務全員參與。我們班是這樣做的:班級管理中需要每天完成的事情都由全班同學討論羅列出來,再把每件事進行分類,根據每一類選拔相應的班干部,例如,上傳下達,班級人數清點記載等由班長完成;每天配送牛奶的牛奶管理員則由身體強壯、力氣大的同學擔任。上任的班干部要完成一份責任清單,全班同學督促他進步。以上方法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一些學生產生壓抑心理,另一方面有利于班干部對班級的管理。
二、小組合作落實班級自主管理
最初進行小組合作是在“學為第一,教助學成”教學改革思潮指導下進行的學習模式創新,但是我發現小組合作不僅能促進學生的學,還能在班級管理中有效發揮作用。學生四人為一組,每個小組自我管理,內設一名組長,組長輪流值班,負責紀律、收發作業等其他事務,具體體現在如下方面:
1.學習互助管理。
在組員設置上每組有一名自律性強的同學,一名學習能力強的同學,一名學習能力一般的同學再加一名學習或者紀律方面需要幫助的同學,大家齊心協力共同解決問題。對進步較大的成員發放“進步卡”,拿到“進步卡”的同學可以到老師那里兌換獎品。這樣學生的學習信心提高了,不再是“學海無涯苦作舟”了。小組內部在學習上相互競爭、切磋,不僅激發了學習興趣,而且增進了班級凝聚力。當組員出現問題小組內無法解決時可請其他小組幫忙或者交由班長處理,仍然無法解決的問題上報老師協助完成。
2.參與班級日常事務管理,主要是值日小組負責。
以組內值班表為序,每天輪流管理本班,分別對本班每天的學習、紀律、衛生等方面進行管理,如實記錄,并向當天值班的班長匯報,每周還要對值日小組進行總評,同時做好與下周值日小組的銜接工作。在每周一評中,評比得分最高的小組則被評為“蓮池好小組”,個人得分最好的被評為“最佳蓮池娃”、每周進步最大的學生被評為“進步蓮池娃”。小組們和組員們為榮譽而“戰”促使小組間、成員間競爭,激勵學生不斷努力。
3.以小組為載體活動開展。
每年的慶六一、迎新年活動,包括場地安排與布置,節目排練與后勤都交給小組完成,小組長在班級方案下發后由班長組織小組長開會,進行分工。在后期準備階段,小組與小組間可以進行合作,資源共享。這樣的參與方式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激發了他們的興趣,促使學生全面協調發展,同時在合作中學生既學會了與他人的溝通交流,又從他人那里得到了知識上的互補,提高了能力,培養了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4.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以主題式進行活動開展。
以上環節離不開主題活動設計。如,我們設計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自我管理”主題活動:
主題活動一:我是小學生啦;
主題活動二:小伙伴;
主題活動三:上課要專心;
主題活動四:書包總動員;
主題活動五:美麗的學校我的家;
主題活動六:按時上學按時回家;
主題活動七:遇到困難怎么辦;
主題活動八:好孩子要謙讓;
主題活動九:小鬼當家;
主題活動十:我們都很棒。
讓學生在主題活動參與中體驗,在快樂中體驗,在體驗中主動發現自我,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找不足促成長,形成自主管理的成長意識。
三、學生自主管理實施過程
1.各班根據本班實際,制定班規。
班規內容包括本班的制度、要求、計劃、方法等,班規的制定必須遵循“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時時有事做,事事有時做”的原則,必須由全班學生商量、討論制定并表決通過。
制定班規的同時要制定相應合理的處罰制度,包括做好事、寫規定字數的說明書、打掃衛生等。
2.實行評分考核制。
按照《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學生一日常規細則》的要求,結合班規在班主任的指導下,由班委具體實行對全班每個學生的品德行為規范的考核。班委會根據成員的分工對每個同學的學習、紀律、衛生、文體活動等方面的表現進行周考核、月考核、學期考核,班委會接受同學和班主任的考核。考核實行積分制,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級。考核結果作為評優的依據之一。
總之,在小學教育中注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注重班干部自主管理和小組合作參與班級管理是推動整個班集體快速進步的主要力量。培養學生干部是培養全體同學成長成才的基礎,加強小組合作是班級自主管理有效運行的保障,理論與實踐結合,借鑒優秀經驗合理應用到班級自主管理中,讓優秀的學生發光發熱照亮整個班級。
參考文獻:
[1]孫英偉.中學班級管理探索[J].才智,2011(17).
[2]王鐘升.我對班級管理的一點看法[J].中華少年,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