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與傳統服裝設計體現的“資源—服裝產品—廢棄物”單向流動的線形設計過程不同,生態服裝設計提倡一種“資源一服裝產品一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模式,有利于實現有限資源的節約和循環利用。在低碳經濟背景下,服裝設計滲透綠色生態理念有著廣泛而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綠色生態理念 服裝設計 滲透
隨著低碳經濟時代的到來,綠色設計的觀念不僅在餐桌上流行,不僅體現于環境設計、包裝設計中,也在逐漸地向人們的衣柜滲透。綠色生態設計強調綠色材料的循環利用,拒絕污染和破壞環境。與傳統服裝設計體現的“資源—服裝產品—廢棄物”單向流動的線形設計過程不同,生態服裝設計提倡一種“資源一服裝產品一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模式,有利于實現有限資源的節約和循環利用。在低碳經濟背景下,服裝設計滲透綠色生態理念有著廣泛而深遠的意義。
一、綠色生態理念的主要表現形式
具體而言,綠色生態理念的主要表現形式與風格體現于以下幾點:
(一)自然主義風格
自然主義風格服飾將環保與回歸自然的潮流理念融入設計概念,倡導了一種簡約、舒適的服飾文化,同時也贏得了消費者的認同和好感。這種設計風格主張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與環境融為一體,提倡運用自然、淳樸的設計語言。
(二)簡約主義風格
簡約主義體現了現代人簡單而高貴的生活理念。這種風格的設計思路包括材料運用的簡單化、結構設計的簡潔化、加工程序的快捷化以及細節設計的精致化。在服裝設計中,簡約主義遵循“Less is More”的設計美學,要求設計師在創作時必須從簡約的前提出發,用最概括、最精練、最準確的設計語言來追求服裝的美感,追求以最低限度的素材發揮最大的效應,以最少的資源浪費來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以最簡潔的結構設計來降低加工和制造成本。
例如,中國服裝設計師馬可在2009年巴黎時裝周上所展示的作品《無用》系列,面料采用了棉、麻、絲、毛四種天然材質,甚至直接將面料埋進土里,再以天然染料加上時間的沉淀,自然呈現出未經人工雕琢的質樸色彩,甚至連模特腳上穿的鞋都是以回收材質制作而成的,堅持用“環保”為這場展示貼上了標簽。
二、綠色生態理念在服裝設計中的滲透
要想在服裝設計中滲透綠色生態理念,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回收并重新構造
利用廢棄物、舊物作為主要素材進行設計創作,也就是回收舊貨市場上的二手衣服或者衣柜里的長期閑置不穿的舊衣服進行改造和時設汁。比利時設計師Martin Margiela的設計充滿了解構主義和環保精神,將手套和撲克變成馬甲,卻不打散原始的形狀,Martin Margiela似乎在提醒人們“它們曾經是許多副手套”。在完整利用回收材料的同時還增加了作品的層次感和趣味性。
(二)使用天然材質
綠色生態理念提倡利用新型環保面料作為創作素材。如Tent-el纖維、彩色棉、生態羊毛、再生玻璃、玉米纖維、牛奶纖維、黃麻纖維以及菠蘿纖維等多種新型纖維都被應用于服裝生產當中,甚至連蒲公英也被用來取代羽絨作為填充材料。設計師可以用牛奶纖維面料制作的服裝,簡單大方,具有環保效應。
(三)充分利用廢棄余料——升級再造織物
將舊衣服、庫存面料、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纖維和面料回收利用,或將二手衣物的完好部分保留下來,以新穎的方式重新組合,制作成實用性強的新的服裝。比如某個設計師將回收的廢舊鍵盤按鍵作為設計元素,運用到首飾設計中,重新對原有物品進行定義和排列組合,從而產生新奇的樣式。還有些設計師將生產過程中的廢舊面料重新打散成條,利用面料再造的原理,進行肌理效果的重新構造,形成新的上衣樣式,既開發了廢舊面料的價值,又嘗試了新的樣式的再造。
(四)一衣多穿,延長使用壽命
如何增加人們使用一件衣服的時間?如何延長消費行為和廢棄周期?設計師在增強衣服的功能性上做了許多探索和嘗試。比如當前市面上出現了一條有多種穿法的裙子,既增加了穿著者的游戲樂趣,又在無形中減少了購買新衣的次數,大大降低了消耗品鋪對環境帶來的壓力。
(五)零浪費裁剪技術
研究開發新的裁剪技術,使服裝在生產加工過程中,通過紙樣或縫制技術,將布料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減少廢棄的材料,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也開發了新的商機。
(六)使用人造毛皮
利用仿毛皮制品取代真毛皮作為服裝設計的材料,以達到保護動物、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 例如,英國女裝設計師Stella McCartney本人就是一位環保素食主義者,在她的設計作品中,一直堅持使用人造皮毛代替真毛皮材料
三、結束語
綠色生態理念沒有固定的公式,在時裝的生命周期內,從設計師到生產者,再到消費者、使用者,參與的人都有機會把這個過程中的負面影響和破壞降至最低。綠色服裝設計的根本目的是運用服裝設計的知識、原理與手段,結合生態系統的復合特點和屬性合理規劃,通過綠色服裝設計、生產、銷售、使用等各個環節的共同努力,減輕由于人類的造物行為和消費行為給環境和人類自身帶來的不良后果和損害,創造整體和諧有序、協調共生的良性社會生態系統。從事綠色服裝設計的設計師在實際工作當中,應該逐漸摸索和歸納出一套理論和方法,借以指導以后的從業者如何通過自己的設計,從源頭上把握整個生態鏈的和諧平衡,達到設計與生態的有機統一。
參考文獻
[1]李克兢,趙琪. DIY理念下的綠色服裝設計[J].紡織科技進展,2010-10-25
[2]程麗琴.生態文明時代下的綠色服裝設計分析[J].人民論壇,2015-11-20
[3]伊人.綠色服裝設計與創新研究[D].蘇州大學,2011-03-01
[4]陳凌云.服裝設計中的綠色設計理念[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1-28
[5]王維英.“綠色”服裝設計的途徑及可行性探討[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1-03-26
[6]李淑.基于生態時代的綠色服裝設計初探[J].美與時代(城市版),2015-01-25
[7]劉琦,陳品如.關于生態時代的綠色服裝設計初探[J].藝術科技,2014-03-25
作者簡介
趙軼群(1967-)、男、漢族、上海市、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服裝學院/、副教授/高級工藝美術師、大學本科、研究方向:服裝結構與工藝、服裝CAD、服裝設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