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縱觀世界領域,動畫產業已經成為一種發展相對成熟的文化產業,中國的動畫產業逐漸回升的新趨勢。然而高校由于其本身性質的特殊,培養出的動畫人才大多與動畫市場脫節嚴重,優秀的動畫人才的匱乏成為長期以來中國動畫產業發展的瓶頸。
本文從美國、日本、法國等各國選取知名院校為代表,通過對國內各院校動畫專業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方式的分析,對比以及總結出幾點當前國內動畫教育的共性問題,提出對提高國內動漫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高校;影視動畫;人才培養;課程設置
1 國內影視動畫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隨著近年來以《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為首的國產動畫異軍突起引領的動畫風潮,《大魚海棠》以“潛伏十年”姿態華麗登場并緊隨其后,《搖滾藏獒》、《大護法之黑花生》、《豆福傳》等動畫電影都相繼取得不弱的成績……這些國產動畫的初步成功為國人帶來了新的希望,中國的動畫產業在經過了前幾年“屢亮紅燈”的低迷時期后,又展現了逐漸回升的新趨勢,動畫市場亟需大量優秀的新生力量。我國動畫專業教育行業發展迅猛,主要得益于國家政策的扶持,當前中國動畫人才大多以高校動畫專業培養為主,然而高校由于其本身性質的特殊,培養出的動畫人才大多與動畫市場脫節嚴重,優秀的動畫人才的匱乏成為長期以來中國動畫產業發展的瓶頸。
2 國外影視動畫專業人才培養情況
2.1各國影視教育專業對比
課程從對各個動畫概念和技術的基礎理解開始,二維動畫、三維動畫、定格動畫等各課程融合了實用性和創造性,動畫歷史課程則對所有動畫藝術進行了細致研究,尤其著重強調了實驗形式動畫的歷史。完成了基礎課程后,學生會與導師及項目的其他成員合作,拓展獨特的藝術視野。
重視動漫科目與數字技術課程相結合。課程科目既包括基本的動畫運動規律、動畫造型設計、動畫場景設計等課程,也包括網頁設計、繪圖軟件、攝影加工等數字基礎技術課程,還包括營銷、經營等拓展學生就業能力的課程。
課程從動畫制作的基本功開始,到動畫基本制作技術的學習,制作參賽短片,然后進入全面藝術創作。
上表中選取了各國的院校作為代表進行調查研究,對于動畫教育的課程設置均從基礎理解開始,但由于培養目標不同,各國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優勢,輔助以其他課程和教學手段;“所謂大學者,乃大師之謂也。”這些國家的從業教師均來源于行業內部的一線人員和佼佼者,如美國加州藝術學院影視制作系的動畫學科,由于分為角色動畫專業和實驗動畫專業,聘請的教師來源也不同——角色動畫專業的教師多數來自于迪斯尼、夢工廠或是其他相關業界,他們正位居行業的第一線工作,由于工作關系課程大多安排在晚上,多位兼任;實驗動畫專業的教師則以著名的動畫短篇導演居多,經常參與國際影展放映的實驗動畫導演。這三國動漫產業居于世界領先水平,對于國內動畫教育有著重要借鑒意義。
3 國內影視動畫專業人才培養的共性問題研究
3.1 國內院校專業課程設置分析
以影視傳媒見長的院校課程設置
以本科院校居多,擁有豐富的影視教學資源,如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傳媒大學等。在課程設置中,第一學年注重繪畫基礎的培養,以及一些基本的計算機理論;第二學年接觸動畫專業的基礎課程以及一些電影的理論課程,學習動畫制作技術;第三學年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嘗試讓學生進行集體創作;第四學年為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
以美術設計見長的院校課程設置
以本科院校居多,如全國各大美術院校均設置動畫系或在美術系中設置動畫專業。在課程設置中,前兩個學年注重繪畫基礎課程的培養,扎實學生的美術功底,啟發學生對藝術和美的領悟,第三年全面進入動畫專業課程,學習動畫專業的理論和創作知識,初步嘗試制作動畫短片,第四學年為畢業創作與畢業論文。學生畢業后可進入動畫行業、游戲行業或其他相關行業,亦可自主創業。學生自身在大學四年期間與社會接軌較少。
綜合類院校的課程設置
以本科院校居多,在各文科或理科院系里設置動畫專業,如北京大學的動畫專業設立在信息學院下,在課程設置上大多效仿影視傳媒見長或美術設計見長的院校,特點不似前兩者顯著。
高等職業教育的院校課程設置
專科院校為多。在課程設置中,更加注重技能的培養,以培養學生的軟件實際操作能力和適應就業崗位為主。由于學制關系,壓縮了藝術類課程的學習時間,在課程中安排進入動漫企業踐習或在學校設立工作室,提前適應動漫市場需求,為動漫企業輸送匹配的人才。
上表選取國內典型院校作為代表進行分析研究,動畫市場日新月異,動畫行業正在高速發展,很多用人單位表示,應屆學生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崗位培訓才能適應工作,中國高校動畫專業與市場脫節較為嚴重——動畫專業的課程設置和教學模式不適應專業教學的發展需求,理論與實踐課時分配不合理。本科類院校由于培養目標不同,在課程設置上嚴重傾向于藝術,學院里雖然設置了很多工作室且設施先進,但并未進行實際性的運轉,教學氛圍較為松散,學生想要學得知識必須“自律”、“自強”。而大部分高職院校多以“以賽代練”、“以賽促訓”的方式培養學生,要求學生在高職的三年中,多參與學習與實踐,讓學生全方面適應企業的需求,拓展學生的就業面,在教學中偏重技術的培養,這便直接導致很多問題——如有的學生可以熟練操作動畫軟件,但在造型上無法深入,原因是美術功底不扎實。
動畫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藝術,一個優秀的影視工作者不僅要具備良好的藝術審美素養和扎實的藝術功底,又要具備熟練的計算機運用能力。故高校在培養方式上兼顧動畫的“藝術”與“技術”的二種特性,是一個還需要長期探索的過程。
3.2師資來源分析
我國現階段影視動畫專業的教師主要來源有以下幾個方面:活躍在影視動畫領域的專家、有強大的影視動畫或計算機理論基礎的教授或博士、應屆或剛畢業不久的本科生或碩士生。這三種類型的教師各有所長,但劣勢明顯——行業領域的專家雖然業務能力很強,能夠直接引導學生面對動畫領域的“現在”,但由于其本身業務繁忙,要么很難固定上課時間,要么很難有相對完整的時間段以供與學生進行系統的教學,因此最后只能以講座或系列工作坊的形式出現,更有甚者,有些專家由于各項原因只能使得教學流于“表面的形式”;影視或計算機理論出身的教師雖然有著豐富的理論底蘊,但“紙上得來終覺淺”,動畫畢竟是一門需要實踐的藝術,這些教師很難直接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教學,這也是很多高校不斷得去藝術院校招徠碩士生兼職上課的原因之一;而第三類教師往往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并且能夠很好得與學生相處融合,但相對來說,缺乏教學經驗和理論基礎是他們的“軟肋”。因此,國內高校教師還需不斷學習,提升自身,進行全面發展。
3.3培養目標與職業崗位需求分析
影視動畫專業理想的培養目標是:能夠適應動畫文化市場發展需要的、熟悉本專業必須的理論基礎的、有較強的動畫漫畫作品設計與制作的實踐能力的、具備創意創新精神的高技能人才。然而事實是,我們培養出來的畢業生無法適應企業的需求,企業錄用一個應屆畢業生,往往需要花費較長一段時間對學生進行培訓,以適應具體崗位需求。這就造成一種很“尷尬”的局面——雖然動畫產業市場亟需人才,但仍有一些學生找不到相關工作。當然,促成這樣局面的原因有很多,如果我們從市場、畢業生、高校三個層面來看,市場需要的資源是中、高端人才;畢業生對自身定位不明,很多畢業生回訪信息都顯示,他們經常面臨“高不成,低不就”的窘境;而高校則存在著教學體系中的各項問題,后面會列舉說明。如果我們將這三者想象成一根鏈條,“高校”位于中間環節鏈接著“人才”和“市場”,培養影視動畫類專業“市場”需要的一專多能的T型人才,高校責無旁貸。那么中、高端動畫人才都有什么特質呢?我們都知道動畫是一門必須團隊協作的復雜藝術,這就要求工作人員必須能夠敏銳得洞察客戶和市場需能夠相對全面地掌握某個領域的技能、能夠成熟并且獨立得進行藝術創作,高端的動畫人才要具備這一切并且領導團隊完成項目。誠然,當前高校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力度遠遠不夠,直接導致學生在工作中出現各項問題——比如制作人員若沒有一定的繪畫基礎和審美素養,就無法分辨草稿中哪根線條是正確的,那么即使是簡單的描線上色類型的工作他也無法勝任;又如,前期的創意人員如果缺乏制作的常識,在創意初期就不能定奪畫面該用何種技術手段去實現,甚至與后期人員出現溝通障礙,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所以,高校在為培養動畫人才制定培養方案時,不妨把目標相對拔高,瞄準市場缺口,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培養綜合素養較高的中、高端人才。
3.4 實踐教學條件分析
動畫是一門集藝術和技術于一身的藝術形式。借助先進和精密的設備來展示和實踐,不但能夠準確得完成動畫動作的計算與制作,還能夠在實踐教學中向學生進行展示,從而有利于培養出掌握先進技術的高水平技能人才。然而當前國際先進的動畫專業相關的設備和專業軟件都比較昂貴,且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更替迅速。因此,建設資金不足成為動畫專業建設一大難題。
4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的高校人才培養模式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
首先,制定清晰的專業教學規范,建立課程標準。要加強對學生的專業基礎能力的培養,如人體結構、透視與構圖、動畫概論、藝術審美等課程,為后續課程打下基礎,尤其要注重對學生藝術審美的培養,觀看各種形式的藝術展覽對學生進行藝術熏陶,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創作環境。這對于日后學生能否發展成為中、高端人才至關重要。其次,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學生在校期間,應對其進行動畫職業技術領域的綜合職業能力(二維、三維動畫制作能力)的基礎訓練和對應崗位的專項培養。職業教育的任務是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職業技能型人才,因此,職業教育必須實行產教結合、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教育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制定促進校企合作辦學法規,推進校企合作制度化。”企業是職業教育的直接受益人,應與高校共同承擔起育人的任務。校企深度合作對學生提前適應社會、進入崗位有著重要意義,對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改革具有重大戰略意義。最后,高校在培養人才時應主動為學生打造實訓平臺。高校在項目教學時應主動將教學平臺延伸到企業,不要空喊口號,要將校企融合落到實處,通過“項目設計教學法”,教師與行業專家與學生共同協作,使得學生產生直觀體驗,增加學生在“學”中“做”和在“做”中“學”的鍛煉機會,切實地提高學生的業務能力,拓展學生的專業視野。除此以外,還應注意培養學生至少一門外語表達能力,為學生可持續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路漫漫其修遠兮”,國內對影視動畫專業人才的培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對于高校而言,在這過程中,應多學習國外有益的辦學經驗,提高自身的師資水平,落實口號,將培養適應影視動畫市場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作為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1]楊瑛.中外動畫教育現狀與啟示[J].赤峰學院學報 (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11)。
[2]趙曉春等.美日韓動漫產業比較及對我國啟示[J].資治文摘(管理版),2009,(4)。
[3]張笑 ,魏婷.中國動漫產業國際競爭力分析[J].國際經貿探索,2009,(3)
[4]楊恩慧,楊曉林.高校數碼影視、動畫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電影評介[J].2010,(1)。
[5]袁社鋒,蔡盈盈.基于工作室制的高職動漫專業校企合作機制的探索與實踐.計算機教學與教育信息化[J].2014,(1)。
[6]劉詠松,王家騏.基于“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動漫專業課程項目化改革研究.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2)
[7]鄒羚.五年制高職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職業技術教育[J].2010,(29)。
[8]劉超.高職動畫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研究——校企合作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湖北武漢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9]2017年中國動畫行業報告.
作者簡介
王曉麗(1987-),女,浙江溫州人,民族漢,職稱:講師,學歷:文學碩士。研究方向:動畫創作與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