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莉 李波
摘 要:合作學習是當今英語教學采用的主要策略,開辟了教學研究的新方向。新時期新環境下傳統課堂學習環境不能滿足合作學習的需要,作為發展新趨勢的移動學習環境也有很多不足之處。因此,本文將嘗試構建在課堂環境和移動學習環境混合環境下合作學習的模型,以便更好的發揮合作學習的成效。
關鍵詞:合作學習;移動學習;混合環境
1 前言
簡單來說,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是以異質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系統利用教學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的學習,以團隊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王坦,2002),是目前世界范圍內被廣泛使用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之一, 20世紀70年代初興起于美國,由David koonts首先創立并實施。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對合作學習進行了研究和實踐,并取得了較好效果。
2 傳統課堂環境下的合作學習的優勢和劣勢
傳統課堂環境下的合作學習是指在課堂這個固定場所內,學生為了達到一個共同的目標或者完成一個共同的任務。小組中的每個學生都有具體任務,并對自己的任務負責,通過合作最終完成共同的目標。在傳統課堂合作學習中,學生面對面進行交流,能夠通過動作、表情等形式使言語表達更生動形象,使同伴快速理解自己的信息。因此,小組成員在直接的交流合作中能明確目標,相互理解,共同進步。
雖然在傳統課堂上,生生,師生之間可以及時溝通和交流,但由于固定的時間,空間,形式,材料的限制,學生的合作停留在表面,無法深入,最終影響教學效果。
3 移動學習環境下合作學習的優勢和劣勢
移動通訊設備作為具有便攜和個性化特征的交流工具,使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獲取工作、學習和生活的各種信息,與各種社會關系保持聯絡。并且隨著移動技術日漸成熟,教育工作者和技術開發者也在開展研究移動技術用于教學和學習實踐的潛力, 這也稱之為移動教學。早在2002年Klopfer等就提出了移動技術具有便攜性社會交互性、情境敏感性、連通性、個性化,五種支持教育功能的特征,能使師生間聯系更緊密,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因此,在移動平臺網絡環境下開展合作學習,具有良好的開放性、廣域性和交互性(邵欽瑜,何麗,2014)。學習不受時空的限制,能隨時隨地進入虛擬課堂學習,師生,生生間的交流通過移動平臺展開,學生可以隨意瀏覽、下載和上傳資料,提高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在網絡合作學習中,小組內部,小組之間能積極互賴,從而促進成員相互學習和共同進步。但移動平臺這一媒介具有特殊性可能會導致師生,生生間的互動過于依賴移動媒介,不能面對面對交流,有一定的距離感。真實情感得不到及時紓解,造成溝通不暢。
因此應該將兩種環境結合起來,取長補短,建立一個新的模式來更好的實踐合作學習。
4 基于移動學習環境和課堂學習環境合作學習模型的構建
圖一
基于兩種學習環境各自的優點和缺點,我們嘗試構建了混合環境下的合作學習模型(圖一),它包括四個模塊,兩個平臺,每個平臺有四個板塊,彼此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相互依賴。接下來我們將對這個模型進行進一步的說明。
模塊一:分組與任務。根據分組原則,教師在開展任務前依照自愿組合的原則對學生進行分組。教師簡單介紹合作學習的目標和任務,以使學生大致了解任務內容;在設置任務時,要結合實際情況,選取難度中等的范例任務進行講解,以便學生深入展開對問題的討論在教室平臺進行演練。擴展任務主要涉及知識的遷移,創新等,主要在移動網絡平臺進行。
模塊二:教室課堂平臺。此平臺由四個板塊組成,即傳統的課堂資源、課堂評估、課堂監控和課堂互動。主要針對范例任務進行討論,課堂資源主要是指教材、教師參考書、多媒體等在課堂能及時呈現的資源;課堂評估采用教師評價、自評和生生互評的方式進行;課堂監控是教師對各小組活動現場監督,包括小組內部小組之間的互動過程,結果監控,隨時提出意見和指導;課堂互動則是師生間、小組內部,小組間的溝通交流。在這個平臺里,各組對教師布置的典型任務進行協商討論,最后形成小組成果,這具有典型效應,為課后移動平臺上的互動提供代表和基礎。
模塊三:移動網絡平臺。也包括四個板塊,即移動平臺網絡資源系統、移動網絡監控系統、移動平臺網絡評估系統和移動網絡互動系統。主要是基于課堂上代表性任務的擴展。這里移動平臺主要指一些移動應用程序,涉及到各種網絡學習資源,這些信息和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語言輸入,為他們完成學習任務的輸出做準備。網絡監控系統是教師通過網絡隨時的監控學生任務完成情況。移動平臺互動既通過社交網絡,英語學習應用程序等,為師生,生生間提供不受時空限制的溝通。移動網絡評估系統采用自我評估、小組評估和教師評估相結合的評估機制,立體化的在平臺上呈現評估結果,使學生能直觀理解評估結論。學生依賴這個平臺,對擴展任務進行規定討論,形成小組成果。通過移動平臺,學生最終輸出信息和知識。
模塊四:成果展示。在移動學習和教室課堂環境下形成的任務成果可以在教室或者網絡中進行展示。通過所有小組的討論、評議從而形成具有代表性集體智慧,完成任務目標。
5 結語
基于移動學習環境和課堂混合環境下的合作學習策略有利于語言學習者習得語言知識與培養創新、合作精神,能讓生生之間,師生之間隨時實地進行無障礙互動。這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態度、情感、經驗等方面都能產生積極作用,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加他們的積極互賴。但這種模式的成效依然有賴與在具體教學中去實施和探討。
參考文獻
[1]苗寧,基于微信的大學英語移動學習策略研究,教學實踐與教師專業發展,2016,3.
[2]邵欽瑜,何麗,基于網絡與課堂混合環境下的大學英語合作學習模型構建及實證研究,外語電化教學,2014(3)。
[3]王鑫,白樹勤, 從理論到實踐:合作學習能力培養模式的構建,《中國高教研究》,2014(6).
[4]王坦,論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教育研究》,2002(02).
[5]Johnson DW,Johnson R T&Holubec; E J. Circles of Learning: Cooperation in the Classroom. Edina. MN: Interaction Book Company, 1993: 5.
[6]Slavin R E. Cooperative Learning: Student teams(2nded). Washington: National Educational Association, 1987: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