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平素
摘 要:有效教學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幫學生建立起對課堂及學習活動的積極態度和感受,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要生動。只有讓課堂具有吸引力,才能讓學生更積極地學習。
關鍵詞:預習;觀察;延伸
態度與感受影響著人的學習能力,如果學生在課堂上不夠安心、舒心和愉快,學習的效率就會大打折扣。同樣,如果學生對課堂學習任務持消極的態度,學習時就可能心不在焉。只有讓課堂具有吸引力,才能讓學生更積極地學習。那么,怎樣才能讓自己的語文課堂吸引學生呢?我覺得教師可以讓自己的語文教學生活化,讓學生通過體驗運用內化知識。
一、讓預習盡量貼近生活
課前充分的預習可使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從而大體把握所學知識點的難易程度,便于帶著問題聽課,更好地理解書本知識,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但是,很多學生對預習的重要性還沒有深刻的認識。一些學生常常把語文預習單純地理解為對課文的通讀和瀏覽,預習中僅僅是標出自然段的序號,對照著生字表勾畫出生字詞,預習方法過于簡單粗暴,往往只把課文內容看一遍就了事,甚至課文都不看。那么,怎樣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1.觀察預習——擁有一雙“語文眼”
只有熱愛生活、用心體驗生活、用明亮的眼睛審視生活中的現象,才能做一個有心人。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要擁有一雙“語文眼”。教師只有把要學習的知識同現實生活相聯系,才能讓課堂中的學習更好地得到深化。
我在教學《爬山虎的腳》一課時,給學生布置了一項預習任務:觀察爬山虎的腳。孩子們一臉茫然,我立刻說:“就是你們來上學時,路過圍墻處的那種植物?!睂W生很好奇地看著我:“我家房子旁邊的院墻上就有爬山虎,沒看見它伸出腳???”“我家也有,我也沒看見過。”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著……
我不緊不慢地說:“既然都沒看見過,那回家后就仔細觀察,把所有部分都看清楚,如果你能畫,就把它畫出來。明天在課堂上再來討論這個問題。記住,你見過一個事物不代表你真正了解這個事物。”
第二天的語文課,我剛走到教室門口,就聽見了學生在熱切地交談著自己的發現??匆娢疫M來了,爭先恐后地舉手想發言。一個學生說:“爬山虎還真像作者寫得那樣‘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我點點頭,用贊許的眼神示意她坐下。
另一個學生說:“我找到它的腳了。就是課文中第三自然段描寫的那樣,我還把它畫下來了。一邊說一邊迫不及待地向大家展示著他的畫?!?/p>
聽到這些描述,沒親自去觀察的學生也快速地從課文中找著,讀著……
就這樣,一節語文課在輕松、愉悅中結束了,課文中不好理解的語句迎刃而解了,我也抓住機會,教育孩子們在生活中要善于觀察,用心體會,才能發現美。
2.資料準備預習——尋找生活中的材料
既然是預習,學生就不可避免地要查找一些針對性強的參考資料,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自學能力還不是很強,而貼近生活的預習資料是教師和家長們不應該錯過的“寶貴資源”。
預習是學習新知識的前提,它能使學習的過程更有條理。良好的預習也能大大提高課堂效率,為學生學習后續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而貼近生活的預習方式更適合農村孩子。因此,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不但要重視預習的運用,更要注重預習形式的生活化,讓預習盡量貼近生活。
二、讓課堂教學與生活有機結合
教學“生活化”,可以激發學生的聯想,溝通知識與生活的聯系;還能使學生充分理解知識。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把課堂與生活結合起來,從生活中采擷有價值的材料,將生活實例引入課堂,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1.在游戲中化解難點
以游戲的形式進行教學,能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氣氛中、在歡樂愉悅的活動中、在激烈的競賽中,不知不覺就學到了教材中的內容,“游戲”和“教學”二者巧妙結合,真正能使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邊玩邊學、邊學邊玩。
2.在表演中“消化”知識
表演也是新課程教學中的一種全新方法。我在教學中經常讓學生通過表演來識記課文內容。例如在教學《將相和》一課時,按課文內容讓學生自由選擇角色,自由排練,模仿古裝電視劇中的人物形象,制作一些簡單的道具。表演的同學為了更好地發揮,就要熟記臺詞,那么就要把課文內容理解清楚,從而不知不覺地掌握了課本知識;而其他同學作為觀眾、評委,為了能準確指出表演同學的錯誤和不足之處,肯定會去主動熟悉課文內容。通過生活化的表演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知識、更好地消化知識。
三、讓課外延伸生活化
教師注重課外延伸的生活化,讓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就會讓知識由抽象變得直觀。學習才會從單純的思考變成動手、觀察、體驗和探索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過于依賴課本,就會被課本牽制。因此,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教學不能完全照本宣科,還得多走到課本之外,讓知識生活化,不斷向課外延伸,這樣學生的思路才會更加開闊。
知識不是書本上的枯燥文字,它存在于生活中的每個角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樹立一種“教學即生活”的理念,多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發,聯系生活開展教學,讓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讓知識自然地走向生活,讓學生把知識學得更透徹。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2]李敏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55個細節[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