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士昌
摘 要:數感是主動而自覺地進行理解和運用數來感知數學的素養內涵,當學生具有數感后,他們就會更好地理解數與數量、數量關系、運算結果估計等內容,由此就會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一些關于數量的關系問題,這樣也能夠促進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發展,為此教師要做好對學生的數感教學內容。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感知識;探討研究
課程標準要求:“在運用數及適當的度量單位描述現實生活中的簡單現象,以及對運算結果進行估計的過程中,發展數感。”為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數感,讓學生通過實物和身邊的生活事物,以及觀察操作、游戲等去學習數學,通過實踐生活培養學生的數感能力。下面筆者根據自己所從事的小學數學教學談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的數感教學。
一、走進生活體驗數感
一切知識理論都是源于實踐生活,作為數學知識也同樣是來源于生活實踐。小學數學這一學科更需要在生活中去感悟,因此更需要強化學生的數感問題。數感所依靠的是培養而不是教師的講授,我們在教學中就要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啟發,乃至探討,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感受著體驗,由此才能掌握數學概念,建立數感。這就要求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充分地捕捉生活身邊的實例,用這些實例去呼喚孩子們的生活經歷,讓他們更好地了解、認識、把握數的概念實質。比如,我在執教“0”的認識一課的時候,引導孩子們從生活中觀察尋找關于“0”的實例。這樣一來學生就立刻活躍起來了,他們分別說了各種各樣的關于“0”的現象:“手機鍵盤上有0”“電視機的遙控器上有0”“格尺上有0”“家里的溫度計上有0度”“媽媽的存款折上有0”……然后我又進一步地問孩子們,這些“0”都有什么意思啊?通過啟發引導最后說出來了:“家里的溫度計上的0是冷熱的標志”“手機鍵盤上的0是用來撥號的”“電視機的遙控器‘0選頻道用的”“格尺上的0是表明起點”……雖然孩子們回答得不是太準確,但是也明白了關于“0”的生活意義。然后我就布置了一次課后作業,回家看看,家里關于“0”的還有哪些?通過這樣的教學,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數感。
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
世界著名數學家波利亞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這里我們可以指導,學生的親身體驗和走進社會實踐對學習數學何等重要。因此,我們作為教師要讓學生動起手來,讓他們認真地進行觀察思考,彼此進行認真的交流合作,就會提高學生的數感。我們首先要讓學生去參加實踐活動,引發學生的思考,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在問題中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比如,我在執教“分類”一節教學的時候,讓孩子們把自己的東西進行分類整理,然后說說自己整理分類的原因。在執教“11~20各數的認識”時,就叫孩子們形成一種十進制的概念,能否理解好十進制的定義是學生能否掌握這一節知識的關鍵,我于是就讓他們理解十進制,很好地理解“十”應該是培養學生的數感基礎。我通過多媒體教學,把學生經歷過的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告訴了學生,學生學習的效果非常好。通過演習十支鉛筆的分類訓練,激發了孩子們對數的興趣感,使他們對數感有了更高的認識,培養了他們勇于去發現問題、感知問題,使他們自覺學習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通過問題教學提高學生的數感
數感在于感悟,屬于一種心理的睿智反應。它就如同一種運動要通過肌肉的活動才能體現,并且形成一個外部表象。而心理反應主要是通過意識活動,它是在人們大腦的支配下而形成的,我們培養學生的這種心智數感就是要靠長期的努力才能使他們得到成熟。所以,要用問題剖析數感,讓孩子們接觸更多的問題,他們就會動腦思考,也會積極主動地把所提的問題與數量之間的關系結合起來,我們教師要讓他們從生活的情境中想出問題來,在比較復雜的情境中去思考問題,還要引導學生用什么樣的方法解決完成,想解決這些問題就要在數感的基礎上來完成。比如,我領著學生郊游的時候就問學生:我們在這次郊游中會遇到什么樣的問題?用我們所學過的數學知識怎么能夠去解答它們?于是學生就紛紛地動腦筋,想辦法:找帳篷,找向導,安排用餐,計劃里程,他們對此都進行了一一解決,在制訂的方案中充分地利用了數學知識,制作的計劃非常周全詳細,這就大大地培養了學生的數感能力。因此,當學生把問題和數學緊密結合起來的時候,就使他們的數感得到了訓練和提高,他們的知識也就真正地派上了用場。
總之,對小學數學的學習關鍵是讓學生能有數感,這樣就等于說讓孩子們掌握一種心理上的認知手段。我們作為教師要深入研究小學數學數感教學,提高教學方法,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讓孩子們在學習生活中能夠不斷提高數感這一學習方法,使小學課堂教學效率得到逐級的提高。努力完成新課標所規定的教學任務,為社會培養更多更好的合格人才。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