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煜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數學作為素質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受到各界廣泛重視。眾所周知,數學學科具有邏輯性強、思維能力快的特點,重點、難點較多,小學教育是打好數學功底的關鍵時期,對今后數學思維模式構建具有重要作用。而要想學好數學,就必須首先發揮數學興趣的作用,促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由被動變主動,激發學生的數學潛能。故而對素質教育改革大背景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效率問題展開深入的探討,為今后的教學工作略盡綿薄之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效率;數學分析
一、數學課堂教學的前期引題
1.故事引用
應用故事情節來引入數學教育,容易使學生產生共鳴,緊跟老師的教學思路,步步為營,系統地掌握數學知識。在故事引入的過程中,更容易加深學生的印象,幫助學生達到良好的記憶效果,此外還可以增長學生的見聞,甚至教學生為人處世的道理。例如,在小學低年級數學中對數字的認識,就可以引用同學們都知道的孔融讓梨的故事來引導學生,一共有3個梨,孔融非給弟弟妹妹各1個梨,自己有幾個?學生便可以在原有的記憶基礎上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明白梨的個數統計,真正把握數字的含義,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2.生活情境實際課堂教學操作
學習本身就應該立足于生活、起源于生活,也必將運用于生活,數學教學也是如此,引用生活中的實際例子來說明問題,可以使學生明白學以致用的道理,加強生活中數學的應用能力,同時也可以對數學的理解不再陌生化。例如在教學課本中簡單的加減乘除問題時,在課堂的初步引入過程中,可以以賣水果為例,蘋果每斤2元,買3斤花費多少元?2×3=6,單價乘以數量等于總價,引出乘法原理學習內容。再如“給商家10元,花費了5元,商家應該找回幾元”的問題,引出了減法原理,貼近于生活使數學邏輯更容易理解。
3.巧設懸念導入
有技巧地設置教學問題,可以引發學生思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與動手實操能力,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化被動為主動,在老師科學的問題設計中加以探索,自主性完成目標任務,老師可進行專業引導,滿足學生在自我探知過程中的好奇心,這種課題引入方法能夠調動學生強烈的興趣,非常利于教學任務的開展。例如老師設置3人小組平均分配1塊蛋糕,每人分得幾分之幾,求得每人分■,以此來提高學生學習分數的能力。
二、課堂教學中的趣味結合
1.數學游戲與教學內容相結合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對于心理尚未成熟的小學生來說,更是如此,老師在引入新課題的前期,可以以做游戲的方式來與學生互動,以此可以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打破傳統數學教學課堂教學死板的弊端。例如對基本圖形的學習,老師作為裁判,說出一種圖形,學生以一條龍的形式說出生活中的圖形物品,說不出來的同學進行才藝表演,以此來推動圖形教學任務的開展。
2.以實際物體模型提高課堂效率
實際圖形的導入好處在于幫助學生對深奧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使學生在專業知識掌握方面更加輕松,實際物體可以最大限度地化抽象為具體,起到典范作用,學生也可以以此為參照,找出更多的實例,照葫蘆畫瓢。例如小學的空間幾何學,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等等,光靠小學生的想象力不足以達到標準要求,這時可以應用教學模具來展示,使新課題內容的研究講解更為形象。
三、創新型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突破
1.多媒體創新應用的課堂教學優化
利用多媒體儲備信息量大的特點,教學過程中可以使學生在學習數學內容時,有更加深入廣泛的了解,為完成教學任務做好鋪墊。增強自主意識,培養學生的意志力和責任感。例如老師在為學生講述數學起源引入數學概念的時候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搜索許多生動形象的數學家照片、趣味故事、偉大數學家簡介等等內容,增強老師講課的說服力,多種形式的多媒體教學極大地提升了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老師還可以為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去引導學生自己查找相關數學起源信息,在多媒體應用的不斷探索中讓學生達到想學、要學的境界,這是老師只是口述,而沒有多媒體實物圖片文字支撐授課所不能比擬的。
2.具體模型演示的課堂效率提升
演示方法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教學任務,使學生通過感官刺激來加深印象,教師在演示操作過程中,學生還可以進行模仿,在今后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擁有更加靈活的方式。例如數學教學任務重的難點問題:追擊相遇問題。此類問題邏輯思維極強,學生思維不容易靈活運用,而開展有效的過程演示,就能夠更加明確時間、路程、速度三者之間的關系,把問題簡單化。而演示的導入過程能夠幫助學生理清思維脈絡,培養特有的追擊相遇問題的思維模式,是非常好的解決辦法。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創建起到了積極有效的作用,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實踐探索、求知創新的能力,讓學生在探索中進步,達到了傳統課堂數學教學所無法企及的教育新高度,提升了數學教學的效率,使學生更加容易接受抽象的概念理論,營造快樂數學的學習氛圍。小學數學課堂課堂效率提高是一項專業的學問,需要學術界各位學者的共同探究,以上內容希望能為讀者在教學研究過程中起到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鄭石巖.數學教育新模式探究[M].經濟日報出版社,2014(12):33-35.
[2]趙忠心.小學數學課堂效率提高方法新模式[M].中國數學出版社,2015(3):48-50.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