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成
[摘 要]合作學習是新課標積極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它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參與意識和對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師;學生;合作學習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合作學習,是指在師生合作的基礎上,有意識地給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空間和學習自由,引導參與學習,讓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學會學習。那么,如何引導學生在語文課中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呢?下面,就這一問題談談我的做法與感悟。
一、合理組建合作學習小組
在合作學習教學中,我在尊重學生自愿原則下,盡量使各組成員在性別、性格、個性特征、學習成績等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異,突出它的異質性。學習小組經過合理、優化地重新組合,由學習小組民主推薦一名組織能力強、學習基礎好的學生擔任小組長。每小組最好由6人組成,做到每個小組中都有優等生中等生和學困生。在小組合作中,可以根據需要在組內設立幾個崗位,如組長、記錄員、評分員、匯報員。讓他們主動參與、互教互學、合作探討。為建立一種民主平等的合作關系,小組成員應輪流擔任以上角色。采用這種合作形式,可以使小組成員分工明確、責任到位,保證人人有事做。
二、制定明確的合作學習目標
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應該給學生提出明確的學習目標,使學生在合作學習時,有準確導向和學習的重難點,否則他們會抓不住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難點,合作學習也就無從談起。因此,合作學習前,讓給學生明確學習目標,非常必要。如在學習《葡萄溝》這課時,組織學生分組學習第23 段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幫助學生提出這樣的學習目標:1.“我能讀”引導小組成員放聲朗讀課文;2.“我能幫”,學生遇到不理解的詞句可以在小組里提出,讓其他會伙伴幫忙解決;當然可以借助工具書! 也可以尋求其他小組的同學或老師的幫助;3.“我會讀”在段落中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在小組里有感情地讀給同伴聽一聽,要求學生會找好句子!會作記號!能有感情地朗讀!能在讀中對部分內容有所感悟。
三、選擇適當的合作學習內容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 精心設置合作學習主題。所設主題要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主題內容本身應能喚起師生、生生交流對話的可能性和增強小組活動的實踐性, 能容“興趣性”、“探究性”、“開放性”與“梯度性”于問題之中, 能引導學生深入學習與探索問題。同時為確保學生有充裕的時間合作, 所合作的內容最好取其中的某點, 或某一片段,如在《烏鴉找水喝》這一課上,采用小組討論“如果沒有石子,你還能想出其他辦法也讓烏鴉喝到水嗎?”等等。只有留給學生這樣有合作價值的問題和任務,才不會使合作學習失去意義,流于形式。
四、引導學生在探索中合作學習
學生在探究中離不開合作,這一點在小學語文學習中尤為重要,教師要努力營造愉悅、寬松、開放的課堂教學氛圍,使每個學生樂于投入其中,把合作學習、主動思維視為一種樂事。
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利用分組討論等互助合作學習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暢所欲言、大膽交流,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學習局面,共同探討課文的知識與道理。例如,在《撈鐵牛》這一課里,在學生已理解打撈鐵牛的過程中,是利用水的浮力把鐵牛拉出的基礎上,此時,教師可再回過頭來引導學生小組合作探討“為什么要做那些準備工作”,這樣,學生就更容易理解了。“為什么船里裝滿泥沙?”討論的結果是,“為了鏟掉沙后船身可以向上浮”;“為什么兩船栓緊、跨船搭架?”討論的結果是,“為了使船只平穩,增加浮力。” 學生就是在不斷的合作探究中,體會到懷丙和尚事前的周密思考和安排,感受到他的聰明才智。同時也讓他們在這樣的合作中鍛煉了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五、激發學生合作學習興趣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如何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這對他們積極思維和探究知識的熱情起著重大的作用。在教學中,我常常在課文中選取學生“興趣點”來提問,又或者用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方式來合作學習,這會是激發學生合作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例如,在教學《新型玻璃》時,如果直接要求學生找出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與用途, 學生的興趣肯定不濃。但是如果讓他們以“高科技產品開發公司” 的一名推銷員的身份去了解新型玻璃的特點與用途,并向“展示會”的商家們去介紹,那么他們的積極性就會被提高。
因此,教師在語文的教學中,應積極地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使他們在快樂中學習。
當然,我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很有可能會存在著這樣又或者那樣的問題,如,小組優生“一言堂”、個體差異明顯、合作學習過于形式化和自由化等等。這些問題我們教師都應注意克服。
六、正確發揮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調控和指導作用
1.合作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但并不意味著“放任自流”。教師應該發揮其指導作用。例如在教學《她是我的朋友》時,可引導學生“小男孩是怎樣輸血的( 他為什么要輸血)”這種綜合性的問題,讓同學們通過彼此間的合作來解決,這比單純地個人思考的效果要要好得多。又如在二年級上冊《稱贊》中,學生對小刺猬說的“謝謝你,你的稱贊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勞!”可能不能理解。那么,教師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應給與一定啟發和點撥。
2.在課堂上開展合作學習時,教師應及時走下講臺巡視,參與到小組中去,積極地看,認真地聽,并及時了解學生探究的信息,以便及時給予點撥調控課堂,防止延誤課時,防止學生思維分散后偏離學習重點。 一旦發現學生有獨特新穎的見解,就及時地給予表揚,鼓勵,促使他更加踴躍地思考和學習,同時也給同學們一個示范作用,讓其他的小組成員更加地積極思考。
3.在匯報學習成果時,教師要對學生的回答做出明確的判斷,不能學生說什么都一味地說好,并不斷地給以贊揚。應根據實際情況,對學生作出客觀的評價,以便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加深認識。
總之,合作學習是一種開放的教學模式,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在對問題的探究、發現解決的深度和方式上,由教師引導和學生自主控制以及完成。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合作學習是一種學生內在的需求,它使得學生的生活更加充實。合作學習不僅提高了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思考和表達的機會,使得學生思維相互激勵,語言訓練不斷得到強化,養成了合作的良好習慣,不但豐富了情感,而且增強了在教學中的人際交往,并最終促進了學生自我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吳娜娜.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6,03:11.
[2]張志軍.合作學習策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31: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