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蕓
[摘 要]從新課程改革的角度看,外語教學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模式,其在教育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在此基礎上,本文以初中美術課堂教學為例,介紹如何在初中美術課堂有效地運用導入式的教學進行了分析研究,希望能夠提高初中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 初中美術;導入式教學;應用
初中美術課堂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和良好的美術修養,這是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教育發展的需要。出于這個原因,有必要引入先進的教學方法。其中,導入式教學法在課堂上的教學效果令人滿意,特別是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具有很大的優勢。
一、導入式教學內涵
導入式教學就是教師利用新形式來導出課堂內容的關鍵知識,讓學生的思路跟隨教師,慢慢地將學生帶入課堂中。這是一種創新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語言巧妙地引導學生思考問題,讓學生進行獨立學習。這種教學模式是教與學互動的過程,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激發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導入式教學,教師所使用的方法有很多,被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中。例如借助多媒體設備,進行圖片、視頻、故事方法等導入課堂教學內容,激發課堂氣氛,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二、導入式教學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1.初中美術課堂中閱讀化導入式教學
所謂閱讀化導入式教學是指教師通過閱讀及朗讀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文學性作品,對學生視覺和聽覺進行雙重化刺激,提高學生的美術作品的理解能力。閱讀化導入式教學目前被廣泛使用。眾所周知,美術與文學之間的聯系相對密切。許多中國著名的山水畫都有為圖文并茂。因此,教師可以開展閱讀式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美術作品感受和鑒賞能力。例如,在“中國傳統繪畫作品鑒賞”教學中,教材主要對中國傳統水墨、工筆、勾勒、設色、寫意等繪畫技巧特點和形式加以介紹。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中國傳統繪畫與文學的關系,通過文學來解釋美術作品。鑒賞中可展示徐渭的水墨作品《墨葡萄圖》,教學引入則可以用作者在作品中的題詩:“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幫助學生感受創作者徐渭在《墨葡萄圖》中表達的思想情感。通過閱讀導入的教學,利用藝術作品的文學本質傳達出主題和情感,培養學生美術作品的鑒賞能力,凸顯初中美術課堂美育效果。
2.融入現實生活進行導入
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一些生活中最常見的東西,比如雞蛋,杯子等。此時就可以向學生提問,“這些東西大家都認識是什么嗎?”此時同學的回答一定是肯定的。隨后,教師把物品收起來,讓學生不依靠物品而按照自己心目中物品真實的樣子進行繪畫。以上的實例就是促進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培養。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使用形狀相對簡單的白色T恤。學生可以在上面任意的進行創作,可以是任何自己想要繪制的圖畫。經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對于美術課會感覺到新奇,開心,甚至會很憧憬。這是因為課堂的導入是學生生活中最常見的事情。它會給學生一種熟悉感,減少課堂上的緊張感。
3.通過多媒體教學技術創建情景介紹課程
初中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的感知能力強,邏輯思維能力差,直觀的內容使他們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初中美術教師可以在信息技術條件下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運用豐富的多媒體技術創作情境,并導入課程,讓學生沉浸在真實環境中,對學生的聽覺和視覺造成強大的“沖擊”,順利地導入課程,使學生產生“我要學”的積極性。
例如,教師在講述初中美術課《春天的暢想》時,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創造出春天的課件。伴隨著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的朗誦中,小燕子在天空自由飛翔,青蛙在池塘里歡快地鳴叫,原本荒蕪蒼涼的土地上,在春風的吹拂下覆蓋了一層嫩嫩的綠草,通過多媒體技術展示的這種豐富的春天的情境,很快就會讓學生沉浸在其中,引起極大的興趣,然后教師不失時機地向同學們說,“讓我們一起來感受春天,了解春天吧”。這樣,學生在進入課程內容后,很快進入學習狀態。課堂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結語
初中美術課導入式教學效果顯著,但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需要初中美術教師的參與,根據學生的愛好,結合現有教學條件和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導入內容。積極引導學生發現,探索和解決問題,增加課堂興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激發學生創新意識,養成良好的藝術修養。
參考文獻 :
[1]張琳.分析導入式教學在初中美術課堂中的應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5(12):135-135.
[2]侍喬.解析導入式教學在初中美術課堂中的應用[J].啟迪與智慧(教育),2015(11).
[3]楊宏月.導入式教學在初中美術課堂中的應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5(2):11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