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瑛
[摘 要] 本文致力于研究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采取物理"提出問題"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培養初中生的問題意識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能力。主要研究內容和結論如下: 首先通過大量的事實和調查研究,對本研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進行論證,并對"提出問題"能力的研究范圍進行合理的界定。其次探索建立了初中物理"提出問題"教學模式,同時還提出了培養初中生提出問題能力的教學策略,并通過教學實驗進行驗證。研究結果表明:采用本研究提出的初中物理"提出問題"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能力,其效果比常規教學方法更好,更有利于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及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能力的提高,特別是對學習程度中、上的學生培養效果更為顯著。
[關鍵詞] 初中物理; 探究能力; 實驗教學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物理實驗作為物理教學的基本手段,有其特殊的教學功能:不僅能夠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感性材料,驗證物理定律,而且能夠提供科學的思維方法,加深對基本知識的認識程度,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新的課程標準提出了“倡導探究性學習”的理論,并要求學生在新課程的學習中應以探究性學習作為主要的學習方式之一。本人結合初中物理教學實踐,談談對中學物理探究性實驗教學的一些體會。
一、探究性實驗教學的重要性
1.通過探究性實驗,培養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對于物理學科中的理論有許多都是驗證式的實驗,學生對物理現象本質的深層認識,還需要通過探究式的實驗教學來實現,促使學生主動利用圖書館、互聯網等途徑,獲取解決實際問題的途徑,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2.實現增強學生的實操能力。在問題出現之時,學生能夠抓住問題的要點,進行思考性地動手實驗,在實操的過程中得到直接經驗。3.可以激發學生參與物理實驗的主動性。學生作為學習主體,興趣與參與是學好物理的內在因素,探究性實驗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使實驗技能得到實施和發揮,對物理現象及事物的本質進行目的性的分析及研究,滲透創新意識與科學探究能力。
二、探究性實驗教學在物理中的位置
探究教學的代表人物是美國的教育家施瓦布,他認為學生學習的過程與科學家的研究過程在本質上一致。因此學生應象“小科學家”一樣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獲取知識,發展技能,培養創新能力。同時受到科學價值觀及科學方法的教育,由此發展自己的個性。他認為教師不能把知識作為預先確定的東西,讓學生被動無條件的接受,而應關注學生如何在原有經驗的基礎上,構建起一個新的更完善的知識和經驗體系從而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究性學習強調的是學生主動的獲取知識,體驗科學過程與科學方法。探究性實驗教學是以問題為核心的教學,這種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了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機會,與之對應的學習是開始于問題,推進于問題,歸結于問題。學生通過搜集、查閱大量的資料,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設計解決問題的實驗方案;通過實驗進行觀察、分析,最后獨自將問題解決。探究性實驗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自主活動,主張學生自主地去獲取知識.探究性實驗不僅強調獲得實驗結果和親自經歷實驗過程的統一,而且更加注重學生對實驗過程的理解。三、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途徑有哪些
1.做演示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物理實驗課的教學中,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和獨立操作能力,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每次學生實驗時,教師要先讓學生弄懂實驗原理、步驟,掌握正確使用物理儀器的方法,注意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比如在研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中,教師要反復強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讓學生在實驗中會比較容易得出正確的結論,避免實驗失敗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對杠桿的平衡條件產生錯誤的認識。
2.鼓勵學生做課外小實驗
要積極鼓 勵學生做好課外小實驗、小制作,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各種物理實驗,都是一種特殊的、直觀的實踐活動,學生在動手完成各種小實驗、小制作的過程中,思維會變得異常活躍,提高學習興趣,就會迫切地希望進一步探討問題。通過實驗,學生對學到的物理知識就掌握得比較牢固。如課本中的“紙盒燒開水”、“自動沖水箱”、“聲控開關”、“汽車油表”等小實驗、小制作,有很強的趣味性和知識性,都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初中學生的心理需求。即使有學生沒成功,教師也要積極幫助他分析失敗的原因并有意識地在教學中加以評講。
3.讓學生感受實驗探究的精神
現在的物理教學仍存在急功近利的教學行為,很多可以拓展的知識在課堂上被精簡成一句話,甚至不被提及,很多前輩物理學家的探究精神及高尚人格品質被無情的教育現實所拋棄,物理知識也被打上了“有用”、“無用”的烙印和標記.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科學知識的傳授,一味地加快教學進度,忽視物理史在教學中應有的地位,造成物理教學的人文缺失,也造成了“為探究而探究”的尷尬現實.如伽利略為宣傳哥白尼的日心說而被教會終身監禁,利赫曼為引雷電而捐軀,居里夫人為研制放射性而做出了巨大的犧牲,法拉第舍棄榮華富貴,幾次拒絕接受封爵而甘為“平民法拉第”,亞里士多德富有批判和懷疑精神等.
總之,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是學好物理的一個重要環節。探究性課堂教學是否能取得實效,歸根結底是由學生是否參與、怎樣參與來決定的;同時只有學生主動參與,才能使課堂充滿生機。這就要求教師在領會探究性課堂教學實質的基礎上隨機應變,靈活處理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設計合理可行的探究性教學,使學生的知識獲得、積累與能力的發展始終處于一種良性循環狀態,這樣就可以使探究性課堂教學進入理想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