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秋艷
[摘 要]高中地理新課標將課程內容的基礎性和實用性作為課程改革的基本價值取向,而把鄉土元素融入高中地理教學是實現這種基本價值取向的重要辦法。高中地理教學中恰當融入鄉土因素,將鄉土地理資源和書本知識相結合,不僅補充了教材理論知識,而且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的知識理解,讓學生在地理知識的實際運用中,更貼近現實,從而有效促進高中地理教學。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 鄉土元素;意義; 融入策略
一、正確認識鄉土元素
1.鄉土元素的含義
鄉土元素是基于本地方的自然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有效結合。然而鄉土元素卻不僅僅指的是渾然天成的自然文化,比如說當地的水文氣候條件,生物土地資源和地形地貌特征等自然特征。它也包含了可以充分體現當地人文文化的元素,比如說當地的村莊部落,工農業和旅游業的發展,以及當地的交通運輸條件和一些蘊含了當地文化精神的地方。
2.鄉土元素的發展
鄉土元素是人類在進步與發展的過程中和自然文化相互融合形成的一種特別的文化元素。所以,鄉土元素是最貼近地理文化生活的一種教學資源,它相對于硬生生的課本知識來說是更加的具象化和實體化的。把鄉土元素有效的融入高中地理素養的培養中,它可以成為同學之間討論的一個主題,也可以成為班級組織課外實踐活動的一個對象。在高中地理的素養培養中融入鄉土元素的這種教學方法能夠做到循序漸進的提高學生們學習地理的興趣與水平。
二、把鄉土元素融入高中地理素養培養的意義
1.培養學生綜合思考地理問題的能力
把鄉土元素融入高中地理素養培養的教學方法是一個比較全方位的教學方式。它不僅僅可以讓學生們全方位的認識地理知識中的自然文化和人文文化,更加培養了學生們綜合思考地理問題的能力。學生們不再是從單方面去分析地理規律,而是結合當地的工農業發展和自然環境進行分析和考慮實際問題。
2.豐富高中地理素養培養的教學方式
在傳統的高中地理素養培養中,老師們的教學方式大都是千篇一律,都是停留在對于課本知識的解讀中,但是在新課改的要求下,這種把鄉土元素融入高中地理素養培養的教學方法卻是極大地豐富了老師們的教學方式。教學方式的豐富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師們對于高中地理素養培養的多樣化,教學質量也得到了優化,同時還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高中地理的水平。
三、恰當融入鄉土元素,有效促進高中地理教學的途徑
1.初步認識本地鄉土元素
要把鄉土元素有效的融入到高中地理的素養培養中,就要讓學生們對于本地的鄉土元素進行一個初步和系統的了解,這樣才可以逐步的提升學生們學習高中地理的興趣與意向。而認識本地鄉土元素的方法也有不少,下面著重介紹幾個常見的方法。第一,在老師上課的時候,同學們可以積極踴躍的分享自己家鄉的故事。地理的知識范疇本就是很巨大的,它包括天文地理,風俗文化。所以,同學們踴躍的分享自己家鄉的地理特征和民俗文化可以讓他們對自己的家鄉產生自豪感,他們就會不斷地發現各個地方的鄉土元素,從而提高學習高中地理的興趣。第二點就是老師要有意識的引導同學們發現家鄉鄉土元素的變化。認識本地鄉土元素不僅要著眼于現在,還應該把過去,現在和未來聯合起來,辯證的認識本地鄉土元素的變化。
2.加強鄉土地理資源信息的采集和整理
鄉土地理資源的選擇是基于內容豐富的信息資料庫,而資料庫中的圖片、文字等信息都是由相關人員保存,因此,要加強鄉土地理資源的采集和整理,主要有以下兩個方法:(1)教師可以通過在網上下載相關鄉土地理資源的信息,包括土地面積、山體構造等,按照內容進行分類整理,放在不同的文件夾中,同時,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資料也要進行分類,方便查詢使用。例如:教師想要查詢昭通地區特別是彝良縣的鄉土地理資源,可以通過瀏覽百度圖片、本地區政府門戶網、新聞網等多個專題網站,從而能夠準確快捷地搜索到鄉土地理資源的相關信息。(2)教師也可以通過社會實驗、地理研究性報告會等多種方式,得到照片、視頻、文獻等多種數據,這樣具有真實性的資料,能夠產生非常強的說服力。同時,教師也可以到專門的書店或者圖書館,去選取鄉土地理資源的圖書報刊,包括昭通地區特別是彝良縣面積發展歷史、政府環境工作報告等,從而不斷完善鄉土地理資源的收集和整理。
3.通過信息技術整合鄉土地理資源和地理教學內容
教師收集到的鄉土地理資源主要由包括文字、圖片、視頻、報表等多種信息形式構成,在這些信息中,絕大部分信息不能夠直接應用于教學,過多的文字會令學生感到枯燥,從而影響學習興趣,而且圖片信息有可能無法突出地理知識的特點,因此教師要將這些形式的鄉土地理資源加工處理,具體的辦法就是將文字變為圖片,可以增加地理教學的直觀性,引導學生學習。教師也可以將文字資源轉換為表格、音頻等數據,實現圖文轉換。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圖表建模,將平面的文字、表格、圖片,通過信息技術,轉變為立體的模型,從而更直接地展現地理知識信息。對于教師來說,要不斷完善計算機操作水平,提高Word等辦公軟件的應用能力,才能夠滿足科技化教學的需求,才能夠更好地將鄉土地理資源融入到地理教學過程中。
4.把鄉土元素應用到課外實踐
高中地理的素養培養不應該僅僅局限在課堂內容上,還應該充分拓展到課外的實踐活動中去。在傳統高中地理素養的培養中,老師們僅僅是在課堂上傳授給學生知識,不會帶著同學們進行實地認識和考察。而把鄉土元素融入高中地理的素養培養的教學方法告訴我們應該讓學生們切實的感受地理文化的魅力,在課外實踐中認識到鄉土元素對于提高高中地理素養培養的重要性。
總之,地理是高中課程中唯一跨“人文與社會”和“科學”兩大領域的課程,而鄉土元素作為一種比較具體化和形象化的教學資源,恰當融入鄉土元素的高中地理教學不僅使得地理課程內容得到有效地拓展與優化,有效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還促進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溝通,樹立起學生對家鄉認同與熱愛,同時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了高中地理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安寧. 鄉土地理案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以山東濰坊市為例[D]. 濟南:山東師范大學, 2015.
[2]王榮連. 高中地理教學與鄉土地理資源的整合利用研究——以邛崍市為例[D]. 成都:四川師范大學, 2015.
[3]向錚. “以人為本”教學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實踐研究——以鄉土地理資源開發為例[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