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實現數學課堂寓教于樂,培育學生核心素養,教師不能僅把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知識作為終極目標,更要以課堂為載體,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感受獲取知識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推理、抽象、創新等能力。因此,作者在課堂中精心設計了合作、討論、交流、匯報、闖關、游戲等活動,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主動參與學習,細心觀察、自主發現、自主探究、自主解決,力求以人為本,使學生會學、樂學。
關鍵詞:快樂學習;核心素養;數對;合作;抽象;游戲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12-19
作者簡介:陸永全(1968—),男,安徽六安人,小學高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
一、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上冊第63~64頁。本節課主要內容是學習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首先以淘氣班級座位圖為具體情境,并設計四個目標:第一個層次是結合座位圖嘗試描述淘氣和笑笑各自座位的位置;第二個層次是把座位圖抽象為平面方格圖,把座位抽象為格點,把座位的位置抽象為數對;第三個層次是通過數對在方格紙上找對應的位置;第四個層次是用數對表示好朋友的座位,從而達成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的學習目標。
二、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探索數對的意義,能用數對表示或確定物體的位置。
(2)經歷用數對表示位置的過程,體驗數對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推理和抽象思維能力。
(3)通過一些交流、游戲等互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結合具體情境,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難點:在方格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方格紙、數對卡片,頭飾。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教師與一名學生互動,讓學生明白用前后、上下、左右只能表示物體的大概位置即范圍,不能確定準確位置。教師適時導出課題:“我們這節課就來探索如何確定物體的準確位置。”板書課題:確定位置。
設計意圖:談話導入,既復習了舊知,又拉近了師生關系,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了情感鋪墊。
(二)探究方法、認識數對
1.出示淘氣班級座位圖,學習用組與排確定位置
(1)學生自主探究表達淘氣的位置,并在草稿紙上寫出來。(設計意圖: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開展個性化培養)
(2)匯報交流,明確組排的劃分以及命名組的順序。
師:正如有的同學所說,通常把縱向的同學稱為組,把橫向的同學稱為排。
引導學生明確以教師為觀察點,從左向右橫著數分別是第一組、第二組……,從前往后豎著數分別是第一排、第二排……。
(3)統一說法,讓學生用組與排說說淘氣和笑笑的位置,師板書:第二組第四排、第一組第一排。
2.把學生座位圖抽象成方格圖,引出數對
(1)動畫演示淘氣班級座位圖抽象成平面方格圖,讓學生感受其中過程,明確每條豎線與橫線的交點就是學生的位置。
(2)學習“列”“行”,讓學生明白縱向的豎線為列,橫向的橫線稱為行,用列和行表示淘氣與笑笑的位置,師板書:第二列第四行、第一列第一行。
(3)組織限時游戲,讓學生挑戰20秒把第一行其他5位同學的位置在草稿紙上寫出來,學生難以完成。
(4)小組合作,探究能很快讓大家看懂的記錄方法,激發學生尋求一種好方法的欲望,探究數對雛形。
(5)展示學生合作成果,啟發學生用數對表示淘氣與笑笑位置的數對,師板書:(2,4)(1,1)。
3.運用數對確定奇思與妙想的位置
設計意圖:通過淘氣班級座位情境圖,喚醒學生用兩個“第幾”來確定位置,再由動畫演示讓學生感受情境圖抽象成平面方格圖的過程,學習用列與行確定位置,記錄小游戲更好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這時的小組合作成為學生的迫切需要,教師順利實現教學目標。
(三)親身體驗,理解數對
教師出示找朋友方格圖課件,讓學生分析自己班級的列與行以及順序,并與同桌討論自己和同桌在第幾列第幾行、數對是多少。(明確從教師的左邊起為第一列)活動一:讓一名學生說出好朋友的數對,并在方格圖課件上確認位置。活動二: 讓單數列的學生寫出自己好朋友的數對給同桌,讓同桌說出自己好朋友的名字,說對的舉手,提升學生參與度。教師任意在方格圖上顯示數對,讓對應的學生起立,看誰站得快。
設計意圖:“找朋友”闖關活動是讓學生把平面圖與三維情境教室里的學生聯系起來,既是嘗試新知的運用,更是對數對實際意義的體驗。
(四)回歸生活,應用拓展
①完成汽車和小鳥方正圖相關練習,體會“列”“行”與“組”“排”的對應關系。②小故事笛卡爾——數對的發展史。③展示生活中的數對運用——國際象棋與地球儀。引導學生用數對說出國際象棋部分棋子的位置;明白地球上的任一點都能用經緯線的交點來確定位置,汽車導航就是這方面的應用。④小組討論,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用數對來確定位置。
設計意圖:精心設計的練習,讓學生放飛思維,走出教室,感受數學的生活意義。
(五)發現規律,探究奧妙
游戲:老鷹捉小雞。
(1)找出四位老鷹扮演者,根據卡片( , )( 3, )( , 4)(3, 3)信息抓小雞。教師讓無法抓的“老鷹”們談談為什么,讓學生感受沒有或缺少條件則不能確定目標,再讓學生們說說數對中兩個3的不同意義。
(2)讓學生根據完整信息(2,3)(3,2)(1,4)(4,1)活動一次,讓學生們觀察數對(2,3)與(1,4),發現數對數字不同、位置不同;觀察數對(2,3)與(3,2),發現即使數字相同,順序不同,位置也不同。
(3)在小組活動中,教師讓學生在方格紙上標出四位“小雞”的位置,并提問:“你們能發現什么?”引導學生發現數對兩個數字的和相等,它們的位置在一條直線上。
設計意圖:學生們既熟悉又喜愛“老鷹捉小雞”游戲,能積極參與進去,在活動中明確數對確定位置的關鍵,感知數形結合的內在練習,為以后直角坐標系的學習奠定基礎。
六、教學反思
本節課教學能夠結合新課標“學生自主發現、自主探究、自主解決”的思想,貫徹“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思路,設計一些豐富多彩,寓教于樂的活動,如挑戰“限時書寫”“找朋友”闖關活動、游戲“老鷹捉小雞”等,教師只是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學得主動,讓課堂趣味盎然,學生在主動參與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深刻領悟到學習這部分內容的實際意義,最后讓全班學生用兒歌《小星星》唱出歸納的知識要點,讓學生們得到了很好的放松,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核心素養早已成為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方向,引領著中小學課程改革的實踐。核心素質教育以人為本,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任重而道遠,在教學研究的路上和學生共同學習、不斷完善,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終身事業。通過反思,我們也發現教學中的不足,基礎教育課程標準改革的方向是多角度地評價、觀察和接納學生,尋找和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發現并發展學生的潛能,本節課對學生活動的評價較單一,應當創造多種平臺,讓學生互評、自評,適時恰當的評價既是總結又是反思,從而實現評價的真正意義,切實做到“以人為本”,促進數學課堂的核心素養教育。
參考文獻:
[1]康文翠.淺談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J].學周刊,2015(8):202.
[2]丘永清.“確定位置(一)”教學設計[J].廣西教育,2006(Z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