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致力于建立一套適合中職茶藝與茶營銷專業的班級管理模式,通過科學的班級管理來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在班級制度建設、文化建設上,讓學生自我管理,并通過建立有效機制,提高管理效果。
關鍵詞:職業素養;班級管理模式;制度管理;文化管理;情感管理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2-25
作者簡介:陳麗敏(1978—),女,高級教師,高級茶藝技師,高級評茶師,研究方向:茶文化。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若干意見》中提出,要進一步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發〔2004〕8號)和《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的要求,遵循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對中職生的德育要突出以誠信、敬業為重點的職業道德教育,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的優良品質。職業核心素養,就是完成某項工作(職業)以及從事這個職業長遠發展所需要的意識、知識、能力的總和。
中職茶藝與茶營銷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是為學生在畢業后在從事茶業營銷與管理工作中所具備的職業道德、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所進行的教育,其職業核心就是要實現這三者的有機結合。因此筆者嘗試通過創建以培養核心素養為目標的“三位一體”班級管理模式進行職業核心素養的培養。
一、班級制度管理建設
管理的前提首先要有制度,因此,班級管理需要建立以企業管理的模式制度。班級制度是學生管理的基本保障,完善的制度建設可以使班級管理更高效。
在班級管理中借鑒先進的企業管理理論有利于人才的培養。實施“班級管理企業化”模式,就是要結合專業文化特點,創造和模擬企業情境,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使學生能盡快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適應企業的需要,讓中職學生在校的“雙重身份”充分得到體現。第一階段目標:讓學生真實體驗到“上學就是上班,上課就是上崗”;第二階段目標:讓學生真正做到“上班就是上學,上崗就是上課”。
1.依據茶藝館運營模式,搭建班級組織框架,明確崗位職責
在實施“班級管理企業化”模式中,將班級虛擬成了一間茶藝館。茶藝館董事長由班主任擔任,下設店長(傳統意義的班長)、行政秘書長(學習委員)、行政秘書(科代表)、環境管理師(勞動與衛生委員)、紀委監督員(德育考核員)、形象管理師(文體、禮儀與考勤員)、領班(組長)、茶師(組員)。
在新生報到時就向班級成員宣傳擬建“模擬茶藝館”,茶藝館的經營管理也是班級管理,并發放崗位自薦表。
在茶藝館(班級)的日常經營中,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在教室分別集中就座,形成特色小組,分別由領班負責管理。
店長直接對董事長負責,行政秘書長、環境管理師、紀委監督員、形象管理師對店長負責。店長帶領各特色小組開展茶藝館(班級)日常活動,管理茶藝館(班級)日常事務,有權通過加“薪”加獎來調動員工積極性。
領班負責本特色小組茶師的管理,包括分工、各項日常經營活動的開展、活動效果的評價、員工績效的記錄與考核等。
秘書長為茶藝館(班級)日常事務的總記錄員,分專項記載或匯總行政秘書上交的關于各位茶師在專業文化、技能等各方面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業績(課堂表現)。紀律委員要行使對茶藝館(班級)管理機構的監督權。
2.制定茶藝館日常經營管理(班級)制度
“班級管理企業化”模式在班級管理制度和形式上可以有較大的改變,可以借鑒企業制度,對比總結,制定適合班級管理、學生管理的制度。比如,茶藝館的衛生制度、工作制度與學校班級的衛生制度、紀律制度就大同小異。
班主任引導店長組織茶藝館(班級)各管理員進行日常經營(班級)制度的制定。由各領班通過分工組織茶師討論相關制度并制定規章,如環境管理員首先拿出草案,然后與負責的領班組織小組茶師提出建議,再修改完善,再提交審議,再修改,再完善……大家反復商量研究,每個人都積極參與,多次討論各項細則。一個由全體員工自己制定的、適合茶藝館(班級)發展的制度就出臺了,班級文化建設完成制度層面的建設。
這樣的制度相當于由學生自己制定游戲規則,先從學生中來,再到學生中去,滿足了每個人的需求,讓每個人都樂于接受,使大家觸摸到了成功,感悟到了責任,培養成了習慣。
二、班級文化管理建設
班級文化是指一個班集體內教師和學生共同認可并遵守的價值觀念和審美趨向,是由班級全體成員通過教育、教學、管理、活動所創建和形成的精神財富、文化氛圍以及承載這些精神財富、文化氛圍的活動形式和物質形態。它扮演著傳遞社會規范、價值觀念、科學知識、傳統習俗和促進學生個性社會化的角色。因此,班級管理要有真實(模擬)的企業載體,才能使這三個層面得到具體的實踐。營造茶藝館(班級)氛圍,播種專業文化,建設班級文化的具體措施如下:
(1)每天例會,播種中華茶文化的理念,深入各茶師心中茶文化專業課前,進行班前會,進行美文茶詩的誦讀,播種中華茶文化。例會制度,可以幫助學生以專業茶師的身份來要求與提高自己,認識到制度的重要性,對接下來的制度管理能更好地接受與體會。
(2)解讀班訓,將班訓與企業文化聯系起來。班訓即茶藝館的企業文化。在茶藝班實際操作中,其班訓是專業、和諧、感恩。專業,即要有專業茶師的服務技能,也要有服務意識,在專業中體現專注與堅持,將這一要求與“工匠精神”緊緊聯系在一起,突出對茶藝專業學生的學習要求。和諧,即以團隊的形式進行合作學習,培養班級與企業的凝聚力、向心力,班級文化才能牢固,企業文化才能貫穿,這又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密聯系,突出與時代的共進。感恩,是專業茶師服務的基礎,懂得感恩周圍的幫助,才能有和諧的氛圍,才能給自己創造更大的學習平臺。將解讀班訓與解讀茶藝館的經營理念結合起來,學生們將更容易理解其經營理念,即關注細節,細節決定成敗。
可見,班級文化管理制度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完成了情感管理。
三、班級情感管理建設
從班級管理企業化的制度建設和文化管理制度建設,可以知道這兩個制度的建設離不開班級所有成員的共同付出,也就涉及了個人的情感管理與教師對職業學生的情感教育的問題。班主任進行情感教育需要遵循 4R 原則,即尊重(Respect)、信賴(Rely)、責任(Responsibility)、自我約束 (Restrain)。這在中職生的情感教育和管理中是逐級遞進、相輔相成的,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整體。
尊重是前提,是師生關系、同學關系、賓客與茶師關系中最基本的原則;信賴是親密關系的體現,具有極大的激勵作用;賦予雙方責任是尊重和信賴的產物;而尊重、信賴、責任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養成自我約束的好習慣,能夠獨立自主地健康成長。
以職業素養為核心的“三位一體”班級管理模式,始終貫穿于對學生的職業素養的教育過程中,體現“制度管人”,以班級管理企業化促進教育教學的目標。通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幫助學生從心理到知識結構上接受與適應各種變化的環境,養成謙虛好學的態度、文明禮貌的行為舉止、吃苦耐勞的精神。要有對人生理想的執著追求和堅強的意志,認真規劃自己的奮斗目標,并有為之奮斗的信心、決心和實際行動。
參考文獻:
[1]譚 懿.在實習實訓場所推行“6S”管理模式大力培養高職學生職業素養[J].科技信息,2008(12):166.
[2]李永萍,呂 玲,董自紅.融入企業文化構建高職職業素養教育體系[J].職教論壇,2009(12):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