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有福
【摘 要】本文論述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利用主題班會課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針對民族貧困地區班會課中核心素養教育思想滯后、功利思想嚴重、重智輕德、教育觀念滯后等問題,提出班主任在主題班會的組織和實施中要根據本班學生近期的學習、紀律、生活和思想表現,有針對性地確立班會的主題;選擇適合主題的班會形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及時做好主題班會的總結,在總結中善于“舉一反三,借題發揮”,同時還要搞好課后持續強化系列活動,以鞏固主題班會的成果。
【關鍵詞】少數民族貧困地區 主題班會 核心素養 培養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3B-0072-02
“核心素養”是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寄宿生,在立德樹人新形勢下,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的班主任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已成為一個重要課題,本文探討利用主題班會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核心素養教育思想滯后,班主任不重視核心素養的養成教育。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由于經濟落后,信息閉塞,獲取新知識、新思想、新策略的渠道很少,班主任的教育思想相對滯后,班會課上對于核心素養的養成教育觀念淡薄。由于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大部分學生都是寄宿生,家長和學生溝通交流少,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缺失,造成學生的人文底蘊、科學探究、文明習慣、良好學習習慣、衛生健康生活習慣、責任擔當等存在很大差異。
(二)班會課重智輕德。有的班主任怕耽誤學生的學習時間,班會開得氣氛沉悶,班會課往往變成學科文化知識學習指導課,甚至有的班會課成了自習課。少數民族地區大部分屬于邊遠山區,交通落后,居住分散,現代化教育技術器材缺乏,信息技術人才緊缺,現代化教育手段難以使用;生活、學習條件艱苦,家庭經濟匱乏,許多學生讀書缺乏遠大理想,讀書就是為了擺脫貧困山區艱苦生活;許多寄宿制學校教育的目標定位不當,在班級教育中只重學習,忽視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班主任和家長認為只要學習好、成績好、升學率高就是教育的成功,不重視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對學生優秀思想品格的形成不重視,沒有發揮班會課教育人的德育功能。
(三)教育觀念滯后,育人思維定式,存在說教式班會。少數民族貧困地區教育信息閉塞,教師外出學習機會少、教育觀念滯后,沒有跟上新時代教育改革步伐。班主任組織的班會課往往簡單地效仿傳統講授課的模式來實施,缺乏具體的體驗、生動活潑的討論、形式多樣的表演、貼近學生生活的道德實踐活動。這樣說教式的班會課不僅束縛了學生的個性發展,而且客觀上加重了學生心理壓抑和苦悶,導致人格畸形發展。
成功的主題班會要求班級每個同學都主動參與,能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同學都可以主動發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議,積極參與集體討論與管理,共同探究解決目前班里存在的問題,從而提高綜合素質。要達到以上目的就要求班會課的開展應該是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氛圍積極向上、富有正能量的,主題既可以是為某項教育活動而召開,也可以是專門為解決班級目前存在的某個問題而召開,如熱愛祖國、認識自我、快樂與悲傷、自信與自卑、科學與生活、保護環境與我的責任、學習的方法交流、自尊與自愛、健康與毒品、誠信與作弊、孝敬父母,等等。基本類型有五種:(1)體驗型。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并交流體驗感受而達成對某個主題的深刻認識和深入理解。(2)討論型。通過設置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把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個組,讓學生在輕松、活潑的狀態下,通過討論形成小組的共識,最后在小組之間進行交流、辯解、歸納、總結以達成班級的統一共識。(3)表演型。讓學生閱讀一篇文章或者觀看一段視頻后,讓學生主動參與表演,并在形式多樣的表演中獲取知識,在表演中提升能力。(4)敘事型。安排學生代表講述某件很有意義的事件或某個動人的故事,讓學生在聽說中受到感染,引起全班同學共鳴的目的。(5)綜合型。這是體驗型、討論型、表演型和敘事型的綜合。
一次成功的班會,能打動人心,讓人終身受益。筆者總結多年組織主題班會的經歷和對學生的問卷調查的統計,要開好一次成功的主題班會要做好以下三點:
(一)根據本班學生近期的學習、紀律、生活和思想表現,有針對性地確立班會的主題。主題應該有明確目的性,絕不能走過場搞形式。例如,高一上學期剛開學時學生還沒有規劃好高中的學習和生活,也還沒有樹立遠大的理想,可以組織“暢談理想,規劃人生,贏在高中”“閱讀中華經典書籍”“大聲朗讀的好處”“科學與生活”等。由于高中和初中考試難度相差很大,高一上學期第一次考試結束時,有部分學生由于考試成績不理想,他們會對學好高中知識感到模糊而失望,甚至會有畏懼心理,這個時候可以召開比如“我來高中做什么?我未來要做什么樣的人?”“學習方法和考試方法交流”“高中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大討論”等主題班會。高一下學期準備結束時,由于準備要進行文理分科,這個時候學生往往很迷惑自己該如何選科,這時可以組織“認識我自己”“我的愛好與責任”“人生路怎樣走”“我的職業規劃”等主題班會。高二年級根據學生的思想狀態,可以組織“沒有什么不可能”“責任與愛好”“集體與個人”“自尊與自愛”“感恩父母”“健康與毒品”等主題班會,以此來增強班級凝聚力和學生自信心。高三年級根據各段時間學生出現的問題,可以組織“走進高三”“點燃激情,贏在高考”“早戀與人生”“理想與前途”“架起溝通的橋梁—走進父母”“建立自信,爭創美好未來”“我快樂,我堅持,我成功”“大學,我來了”“誠信與作弊”等主題班會。
(二)選擇適合主題的班會形式。主題班會的形式要符合各個年齡段學生的特點;形式要多樣、豐富多彩,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中學的主題班會一搬有:(1) 演講和競賽;(2)分組專題報告會;(3)小組正反辯論賽;(4)課外實驗的合作、探究與交流;(5)假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調查報告;(6)主題才藝表演;(7)班級文化建設活動;(8)思想、學習、紀律和生活經歷介紹,等等。新時代要用新的手段來進行教育,現代社會到處充滿了誘惑,網絡游戲、網絡視頻、地下黃色書刊等都吸引著中學生的注意力,在新時代的環境下如果班主任還只是用說教方式來召開班會的話,是很難得到學生的認可和參與的,如果班主任能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輔助教學設備,學生通過觀看勵志視頻、英雄人物錄像、播放新聞周刊等加強視覺直觀效果,就更加能引起學生的共鳴。
(三)及時做好主題班會的總結,在總結中善于“舉一反三,借題發揮”,同時還要搞好課后持續強化系列活動,以鞏固主題班會的成果。例如,在召開“熱愛祖國”主題班會后,學生通過聽中國古代歷史上英雄人物的事跡和觀看近代有關人物視頻后,懂得要熱愛自己的國家,熱愛自己的民族,認識到作為中國公民熱愛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最起碼的道德素養,但要讓學生認識到現在的愛國和封建社會時期的愛國含義不同,現在是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愛國的內涵與以往有了質的變化,在封建奴隸的舊社會時期,強調人們愛國思想是維護皇權和奴隸主利益的強權思想,國家不屬于人民,人民不是國家的主人;但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國家屬于人民,人民當家做主,人民是國家的主人,班會課后還要分期播放《輝煌中國》系列紀錄片,通過觀看影片讓學生認識到我國已由弱變強,為國家的強大而自豪,并認識到現在已步入社會主義新時代,“一帶一路”體現我國的大國地位,同時也使我國與世界各國的聯系更加密切,我們國家已經進入小康社會,國家將向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現代化國家發展,隨著社會的發展青年學生機遇與挑戰并存,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青年學生只有發奮讀書打好科學文化基礎,將來才能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材,也才能更好地報效國家。同時還要利用板報宣傳,進一步讓學生知道愛國是至高無上的品德,是民族的靈魂;愛家是我們做人的基本品質,愛校是我們學生必須具備的個人素養。例如:在召開了“早戀與人生”主題班會后,首先讓學生認識到學生時代最主要的任務是學習,中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都還在成長,中學時期是人生思想波動最大的時期,可是中學時代是人生的黃金時代更要珍惜,并引導學生知道什么才是正常有益身心發展的中學生男女關系。班會課后還要通過引導閱讀一些勵志的書籍,讓學生理解中學時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期,讓學生認識到中學時光就像明媚的春天,我們在春天播下什么樣的種子,灑下什么樣的汗水,將來就會有什么樣的收獲,如果在中學最該學習的時期,不好好學習而沉溺于戀愛的幻想,播下卿卿我我消磨時光的種子,將未成熟的青蘋果早早摘下品嘗,將來收獲的將是悔恨的淚水,未來的收獲將是一場空悲傷。例如:在召開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主題班會后,就要從平時班級學生的表現中,充分挖掘出那些關心集體利益的事例和學生作為正面典型,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對于平時不關心集體,對集體的利益漠不關心、自私自利的同學要及時引導,并在班級里樹立起為集體做好事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
總之,班主任是學校教育教學的具體組織者和實施者,是班級管理的核心。班會是班主任進行教育活動的主要陣地,傳統班會是以為班主任的主體,把學生作為聽眾成為客體,班主任包辦所有的話語權,缺乏學生積極參與的活力和學生的主動性。基于核心素養的班會重視學生的自主發展,體現學生的班級管理主體地位,從以教師為主體向以學生為主體轉變,這是符合現代教育發展趨勢的,應予以重視和推廣。
(責編 劉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