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玉蘭
【摘要】人體解剖學是研究正常人體形態結構的科學,是打開人體這扇奧秘之門的鑰匙。為提高整體教學質量、使學生很好掌握教學內容,需要對系統解剖學課程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文章針對系統解剖學理論實驗一體化小班教學實踐過程中的經驗和體會進行了總結,以期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系統解剖學 理論實驗一體化 教學改革 小班教學
作為一門重要的醫學基礎課,人體解剖學是學習其他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課程的基石。因此,提高整體教學質量、增強學生掌握程度是解剖學教學改革的根本目標。剛剛踏入職業技術學校的新生,處在一個過渡期,短期內難以實現由初、高中生到職校生的角色轉換,而系統解剖學卻是醫學生最早接觸的一門醫學基礎課。運動系統是系統解剖學的第一篇,其包含大量的解剖學專有名詞,對醫學新生來說難以理解和記憶,本篇內容適合邊講邊看,恰好適合處于學習方式轉變期的現階段新生。因此我們選擇運動系統(包括骨學、關節學和肌學)進行教學方式改革,采用理論實驗一體化小班教學模式。現就解剖小班教學實踐中的經驗和體會,做如下總結,期待能夠與同行進行交流和探討,以提高教學質量。
一、理論實驗一體化小班教學的優勢
(1)理論實驗一體化,避免了脫節、重復等現象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理論采用大班授課的方法,一個或多個章節的理論內容結束后,間隔一段時間再上實驗課,致使理論與實踐脫節,實驗標本觀察輔助理論的理解以及理論知識指導實驗都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2)人數較少,便于組織管理及師生交流互動小班教學是教學活動的一種組織方式,是針對較小班額進行的教學活動。
(3)更多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小班教學則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思想支配下的開放型教學模式,采用講授、啟發、舉例、提問、討論等多種教學方式和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推動教學相長。
(4)小班授課教師與后續解剖實驗課授課教師相同,可培養師生間的默契。
二、做好理論實驗一體化小班教學的探索
(1)備課充分備課是上好一門課的基礎。理論實驗一體化小班教學授課教師人數較多,采取課前集體備課的方式來統一教學目標、教學大綱和教學重、難點等內容,盡量保持各平行班級之間授課主要內容的一致性。在此基礎上,每一位授課教師按照自己的思路和計劃又做了更加精心的備課,書寫詳細的教案,制作精良的多媒體課件。因授課對象主要是將來從事一線臨床工作的醫學生,所以教師盡可能多地聯系臨床,并參考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大綱添加部分考點為重點內容,這樣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合理分配學時理論實驗一體化小班教學將理論課和實驗課進行了融合,因此,以往的學時安排勢必需要加以調整。由于運動系統包含大量的解剖學結構,初次接觸解剖學的新生理解和記憶起來有困難,理論授課和標本觀察的時間相對不足,2016-2017學年第一學期即增加至18學時(骨學8學時、關節學4學時、肌學6學時)。這樣一來,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接受程度適當放緩教學進程,同時還為學生預留出充足的時間進行實驗課的實物標本觀察及在此過程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以求達到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3)實驗標本的配備理論實驗一體化小班授課地點為系統解剖學實驗室,這就需要實驗技術人員與理論授課教師之間相互配合。每次授課之前,根據教學計劃的授課內容布置相應的標本和模型,標本數量要充足,做到每個小組有一套完整的骨標本,學生可以同時對照課件中的圖片和實物標本進行學習,便于理論知識的理解,并為后續實驗觀察奠定基礎。此外,實物標本要做到結構完整、清晰,便于觀察和指認,避免觀之無物或者誤認結構。
(4)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小班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最大的區別即在于人數相對較少,便于組織管理,能夠實現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實時互動與交流。授課教師精心進行課堂設計,較多聯系臨床,適時穿插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耳熟能詳的疾病名稱等內容,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鼓勵學生參與互動,使課堂氣氛活躍、寓教于樂。實驗標本觀察采取小組教學形式,各組內同學分工合作,部分同學負責翻閱教材提供理論支持,部分同學負責查找并展示結構,同時還可以針對理論及實驗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小組討論,群策群力共同解決問題。授課教師依次到各小組巡視,適時地給予恰當的指導和提示。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培養其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隊協作精神。
(5)授課教師展現自己獨特的個人魅力授課教師的個人魅力也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及提高授課效果的一個主要因素。態度從容、教法靈活是取得良好課堂教學效果的保障。授課教師儀態大方得體、態度親和、精神飽滿、聲音洪亮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基本要素。授課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語言的魅力,語調抑揚頓挫、富有情感,表達方式或詼諧幽默、或形象生動,適當運用俗語或網絡流行語,這些都有助于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解剖學作為一門形態科學,精湛的繪圖技巧是教師授課的一項“法寶”,能夠吸引學生的目光,同時便于學生對結構的進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理論實驗一體化小班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1)教師工作量大,教師素質要求高理論實驗一體化小班教學并不是單純的由大教室轉換到小教室、由100余人減少至不足50人,也不是簡單的將理論課和實驗課在時間和空間上緊密銜接。這需要授課教師進行更加充分的備課,豐富課堂內容和教學方式方法,隨時隨地為學生答疑解惑,付出較以往的大班授課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時間和精力。
(2)實驗標本需求量更大,教學資源供不應求理論實驗一體化小班教學過程中,標本的使用次數及觀察時間相對較多。為了達到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應該力爭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仔細觀察標本,這就需要在保證標本質量的基礎上加大標本的數量,以期望達到每個學習小組各自獲得一套完整的標本。目前,實際情況尚不能滿足,教學資源(主要來自遺體捐獻)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這就需要授課教師合理協調各小組之間的實習順序和組間信息的交流互換。
總之,系統解剖學理論實驗一體化小班教學改革尚處在探索中求前進、求突破的階段,還有許多經驗不足、有待完善之處,我們將全身心投入本科教學,為學生們醫學之路奠定堅實的基礎。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