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靜
【摘 要】小學數學是教學中的重點也是重要的基礎部分,學好數學對學生今后的成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更加注重學生的考試分數,忽視了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的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得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降低。本文從我國小學數學中如何提高和激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進行論述,進而探討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 自主學習 潛能激發
數學是一門具有嚴密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力的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重視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培養,使學生在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但在我國大部分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充分重視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一味的用講題和做題的方式來追求數學成績的提高,忽視了數學教學的真正意義。因此教師要了解學生,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懸念,激發興趣。學生有了懸念,便會主動、積極地去解開懸念,這種迫切的心理狀態,引發了強烈的學習動機。
一、創設情景,提高學生積極性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善于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和興趣愛好進行教學,以達到活躍課堂氛圍的目的,使學生們在快樂學習的基礎上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并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有效的解決問題。教師不應把學生看作消極被動的受教育者,而應看作自覺積極的參加者,看作學習活動的主體,并善于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與水平狀況,創設符合和適應學生學習的情境,巧妙設問,增強學生對新知識的感性認識,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講授“時、分的認識”時,我設計了一個動物長跑比賽的場景,兩個小動物都是12時起跑的,到達的時間分別是1時5分和1時20分,但由于學生沒有準確時間的前認知,只有“1時剛過”這個粗略的時間概念,因此我讓故事中的“小猴裁判”判決它們兩個是并列第一,學生看到這個結果自然會為跑得快的小動物抱不平,從而引發了他們學習新知的強烈愿望,由此順利引入了新課的教學。
二、善于誘導,發揮學生能動性
誘導并不是將學生思維打亂,而是要將所學的知識讓學生用不同的方解出來,這樣學生對數學知識就會有同的解法。數學課堂教學應充分體現“兩主”作用,教師應用適當的手段引導學生思路,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深度挖掘學生心理潛能,引導學生形成探索精神。教師應先誘導學生的思維,引導他們自主思考,而不是把知識點直接傳授給他們,順學而導為后面的教學過程做好準備和鋪墊,待學生整個認知系統被激活,并高速運轉起來后,學生對新知識點的感受已從最初的興趣萌芽狀態進入了主動探索理解新知識階段,方便了知識點的講授。例如:我在教學面積計算時,通過看一看、想一想啟發學生認識到: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都是以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為基礎推導出來的;正方形是長方形的特例;平行四邊形是用割補法轉化成長方形而推導出面積計算公式的;三角形、梯形是通過拼合成平行四邊形而推導出面積計算公式的。指導學生在這些關鍵的地方思考,把面積計算知識系統化,既溝通了面積之間的內在聯系,理清了思路,又滲透平移、轉化等數學思想,發展了學生思維,提高了學生的自主能力,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在整個過程中,老師處于引導,學生處于主學地位,體現了教育教學價值。
三、關注課堂導入,搭建自主學習的平臺
所謂課堂導入,是將除了課本上的知識應用外,還要將課外的一些知識全部導入到數學課堂上,讓學生能夠獨立自主的學習,還可以將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游戲導入到數學課堂上。趣味性的問題導入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復習性的導入有助于學生聯系已有的學習經驗更好的學習新知。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不同的內容需要通過有效的導入方式為學生搭建良好的自主學習的平臺,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例如:在教學“多項式除以單項式”時,我就先出示了一組多項式乘單項式,要學生做題并要求說出計算方法,然后把上題中的乘號改成除號,問學生現在屬于什么算式,學生回答:多項式除以單項式。接著提問:你們能借用多項式乘單項式的方法去試算一下今天要學的知識嗎?于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均躍躍欲試,主動的投入到學習活動當中并成功的用學過的乘法知識解決了當天的除法知識,并且在解決過程中體會到了成功的快樂。
四、生活問題體現數學化,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必須借助外在動作技能和顯性活動才能很快接受新事物。在教學中,我盡量引導學生把數學課程面向生活實踐,更多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學生營造一種平等、民主又充滿智力挑戰的活動氛圍,引導學生借助生活表象學習知識,積極探究。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是隨處可見的,看你怎樣利用數學資源。例如:學生在校需要喝大量的水。我校為了學生身體健康給學生送來純凈水,大家都很高興,但一聽到要交錢都“啊”了起來。我便問怎么了,學生問:“會不會很貴?”這一問我想是個好機會,何不讓他們自己算一算呢?我在黑板上寫出:“一桶水5元錢,全班30人,假設一天最多喝2桶,請大家算算每個人一個月喝水大概會交多少錢?”問題出來后,學生興致勃勃地算起來。學生互相啟發,互相補充,想法逐步完善。在探索學習中,學生之間團結友愛、互助合作,提高了學生之間的交流能力,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造性思維也有重要的意義。應該從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為學生提高思考實踐機會、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等方面入手,在激發學生數學思維的前提下,掌握數學思維的方法,發展自主探求知識的能力,只有這樣,學生數學能力和綜合素質才能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裴紅冰,張國楚.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模式探研[J].數學教育學報,2015,(02):124-125.
[2]徐瑋.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小學),2016(10):115-116.
[3]楊軍.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研究[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7(29):4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