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勁爭
【摘 要】研究目的:伴隨著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方法與學生體質健康之間的關系已逐漸受到體育教師的關注,不同的教學方法對學生有著不同的作用。生本教學方法作為一種以學生為本,以生命為本,激揚生命為宗旨,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方法,已得到教師們的普遍認同,也廣泛應用于體育教學實踐過程中,效果顯著。
研究方法:為了確定“生本教學”改革的方法在增強學生體質健康方面的作用,本文采用了文獻資料法、實驗法、數理統計法對不同教學方法進行了分析與探討,并以教學實驗的手段對學生進行了干預,通過測量實驗前、后兩班學生的數據來確定不同效果。
【關鍵詞】體育教學 生本教學方法 體質健康 教學實驗
一、緒論
1.問題的提出和研究意義
第一,問題的提出。伴隨著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發展,以學生為教學中心,教師起主導作用的課堂教學方法已得到教師們的普遍認同,也廣泛應用于體育教學實踐過程中且效果顯著。但由于考試壓力、教學任務和教學理念的影響,大多數初中體育課仍然采用傳統“填鴨式”的體育教學方法。學生主體在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出現地位邊緣化,使得本應該樂趣無窮的體育課變得索然無味。
第二,研究的目的與意義。在理論上,本研究以郭思樂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理念為理論基礎,其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它既是一種方式,更是一種理念。在實踐上,構建我校體育教學的多樣化課堂,培養學生的積極、自主學習能力,增強我校學生的體質,增進身心健康,培養正確的體育與健康價值觀,追求健康科學的體育運動方式,為終身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文獻綜述
1.生本教學方法的概述
生本教學方法是指在生本的課堂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并不是單純的老師在講臺上講授的方式,而是將教師變成一個學習的引導者,學生的角色回歸到他真正的身份——學習者和學習的主體。例如閱讀學習過程中,學生自由組合成不同的學習小組。他們通過先完成前置性作業、學生之間組內的交流,互相解決問題,學生個人能解決的問題就讓學生自己解決,學生解決不少的問題,學生合作解決,學生合作解決不了的問題,師生合作解決,最后小組之間的成果展示完成閱讀教學。
三、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增城市菊泉中學初一級在校學生共198人為研究對象,選取6個教學班參與實驗。
2.研究方法
第一,文獻資料法。查閱國內外相關資料文獻,以“教學方法”、“體質健康”和“生本教育”以及其他相關概念為關鍵詞,采用主題檢索在中國知網(CNKI)檢索相關體育教學方法文獻、碩士論文、博士論文以及數理統計等方面論文,這些文獻為形成本文的系統研究思路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參考依據。
第二,實驗法。一是實驗前,對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學生體質健康狀況進行測試,測試的項目參照《國家體質健康標準》規定的內容,實驗班和對照班的所有學生進行實驗前的測試。二是實驗班和對照班的教學工作都由本人完成,教學時間為16周,共32學時,其中準備階段4學時,實驗階段28學時。三是在16周的教學實驗結束后,再對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的體質健康進行測試。四是實驗設計。實驗設計主要是強調實驗組和對照組在教學方法上的區別,實驗組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注重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覺鍛煉的意識,對照組則按照傳統教學方法教學,但兩組上課的內容和進度按新課程標準水平四(初一)的教學大綱進行。
實驗班在教學設計中充分融入生本教學方法體現體育課堂教學活動的特點,其流程可分為4個階段:(1)在課前,教師根據學生所處的水平和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在生本教學方法中地進行課堂教學的內容設計,合理安排組織結構和方法,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選擇恰當的教學素材;(2)根據教師的安排,學生充分了解學習的目標和任務,通過對文檔材料和視頻材料進行自主學習,理解技術動作和相關知識,自主練習,發現問題并做好記錄;(3)在課堂中由教師對學習的內容提出相關問題,同學們利用課前的學習進行回答和演示,同時教師再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和探究,教師根據學生不同的問題進行個性化的指導。(4)學生在課堂的最后環節,根據理解和所學進行學習成果的展示,同時,教師根據學生的課前練習和學習情況以及課堂中的討論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情況、還有技術掌握情況以及最后的成果展示等,進行教學評價與反饋。
實驗設計方面,實驗組的教學內容設計為:首先,老師提前布置前置作業,學生提前預習上課內容,上課時以學生為領隊,(每節課四個人,全班輪流做領隊)自己策劃的不同種類熱身型游戲為主,時間為10分鐘左右。在教學活動中以分組的方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對前置作業的學習內容以及個人所獲的體驗,進行交流和討論[6]。在練習時充分考慮到練習手段的多樣性和趣味性,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嚴格控制練習的密度和強度,以中等負荷度量為主,練習時間為20分鐘到25分鐘,通過大量的練習來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和身體素質。
第三,數理統計法。通過運用EXCEL軟件對增城市菊泉中學初一年級198人實驗數據進行整理,并將數據導入SPSS17.0運用卡方進行分析。
四、結果與分析
對照班與實驗班身體素質和生理機能指標變化的對比分析
為了更為直觀地觀察不同教學方法下對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將對照班和實驗班實驗的身體素質和生理機能指標中具有顯著性差異的指標進行標準化處理,將所有指標的成績轉化為Z值(Z-Score),并采用公式“(20×Z值)+50”,將所有指標轉換成統一范圍內的標準分數(Standard Score)。采用頻數分析的方法對標準分數進行均值統計,將結果導入EXCEL,做出雷達圖對不同教學方法下對照班與實驗班的身體素質和生理機能指標變化進行直觀對比。
對照班經過傳統教學方法干預后,坐位體前屈、一分鐘跳繩、立定跳遠和1000米(男)跑四項指標的成績較實驗前均具有顯著性提高,從而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的體質健康。
實驗班學生在經過14周的生本教學方法干預后,身體素質與生理機能指標出現了很大的變化,在肺活量、50米跑、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一分鐘跳繩、一分鐘仰臥起坐和1000米(男)跑七項指標的成績都有大幅度提高。說明生本教學方法對促進學生的體質健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在實驗后除了1000米跑(男)對照班占優外,實驗班在肺活量、50米跑、坐位體前屈和一分鐘跳繩方面均具有明顯的優勢,其中在坐位體前屈和50米跑方面實驗班提高的幅度遠遠大于對照班,這與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參與積極性有著密切關系,同時教學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有組織、有計劃地安排教學內容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生本教育方法下學生的指標成績有大幅度提高。
五、結論與建議
1.結論
第一,在經過16周的教學實驗干預后,實驗班學生在身體素質和生理機能的50米跑、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一分鐘跳繩、一分鐘仰臥起坐、1000米(男)、肺活量,這七項指標的成績有顯著性差異。提示:生本教學方法對比傳統教學方法,在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和生理機能效果更好。
第二,通過將實驗后具有顯著性差異的指標進行標準化處理后制作成雷達圖后發現,實驗后1000米跑(男)對照班優于實驗班,然而實驗班在肺活量、50米跑、坐位體前屈和一分鐘跳繩方面均有明顯優勢,在坐位體前屈和50米跑方面,實驗班提高的幅度遠遠大于對照班。
2.建議
第一,通過對菊泉中學學生在體育課上實施的不同教學方法的干預實驗,研究發現生本教學方法對于增強學生的體質健康具有良好的作用,可以將生本教育方法融入到中學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的效果。
第二,在體育課中運用生本教學方法時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注重對課堂的管理增加巡回指導的次數,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獲得知識、習得技能。
參考文獻
[1]郭思樂.諦聽教育的春天——郭思樂生本教育思想隨筆.安徽教育出版社[D],2008.3.
[2]鄭金洲.教學方法應用指導.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D],2006.3.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等.《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9.
[4]張虹.課堂教學方法探索,赤峰學院學報[J],2010(01),第31卷第1期.
[5]仲述宏.課堂教學方法的探索與運用,中學教學參考(下旬) [J],2011.1 ,總第 75 期.
[6]紹偉德.體育教學模式論[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