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含笑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除了要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以外,教師還需要強調對學生的學習習慣的培養,通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可以學習好數學,還能夠學習好其他科目,但是如何才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仍然是一個問題,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通過科學的方式,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 學習習慣 培養方法 思考建議
在現代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應該成為教師重點思考的問題,通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生有更少的時間理解和掌握更多的知識,這樣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提升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一、培養主動參與習慣,助力學生形成良好習慣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舞臺,在課堂的舞臺上學生可以盡情地發揮,與其他同學交流溝通,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應該創新課堂模式,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課堂,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化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上來。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高的學科,這有利于教師設計數學教學情境,正確引導學生,讓學生積極地參與進來,體會到學習中的樂趣,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小學的教育是最關鍵的,它是學生教育的開端,“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小學的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全方面地對學生進行培養,將教學重點轉到素質教育上來,進一步促進我區教育的改革,讓我區的教育事業緊追時代發展的腳步。
二、培養學生思考的習慣,助力學生形成良好習慣
思考是一切新知識的源泉。養成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是一個學生獲取知識最基本的途徑。因此使學生養成思考的習慣是教師的基本任務,尤其是在小學階段。由于年齡因素,小學生思維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缺乏思考具體問題的積極性,教師可將問題形象化,從而誘導學生發現問題并激發他們的思考欲望,再啟發他們思考問題。在將問題形象化時,要注意與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一致,啟發學生思考問題時,要注意保持他們思考的積極性,首先在學生接收了問題后要給足思考的時間,使他們充分的運用自己的大腦,其次給他們提出自己思考結果或見解的機會,并讓他們相互交流,以促進教師了解不同學生思維的異同并進行指導,也使學生各自了解自身思考的局限或不足,培養學生有根據、有條理、有序地進行思考的習慣。同時教師要對所有積極思考的學生給予肯定,保持其思考的積極性,對于一些不善于思考的學生,教師更應多加注意,從各方面提高其自信心,使其大膽的思考并說出自己的想法。
三、培養認真聽課的習慣,助力學生形成良好習慣
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只有三到齊全,那么學生在課堂中才能做到專心致志、心無旁騖。要讓學生做到“三到”,光靠學生的自我約束是不夠的,教師的引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從以下幾點出發:①提前預習,明確聽課的目的。例如,我在上每一節課前都會布置學生回去預習明天上課的內容,向學生明確預習要求,在預習過程中,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記下來,把想到的問題寫下來。②在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芭d趣是最好的教師”當學生對某一事物有了興趣,他就會愿意了解它,并且能以積極的態度,久而不厭,愉快地去學習。有了興趣,學生就能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學習過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③在教學過程中及時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有助學生認真聽課習慣的養成。在課堂中做個有心人,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例如,發現一個不愛發言的學生悄悄的舉起了小手,教師要馬上請他發言。而且,孩子發言后要馬上提出表揚,“你聽得很認真,說得真好。”或“你的聲音真好聽,感謝你讓我聽到這么好聽的聲音?!钡鹊?。
四、借助數學學習過程,助力學生形成良好習慣
讓學生經過完整的預習、聽課、練習、復習等學習過程,同時保證每一個環節都收到較好的效果。如果能長期堅持下來,定能達到提高成績的目的。每天的教學中提醒學生用適當時間預習下一節課的內容,特別是相對難一點理解和接受的新知識。就算是快速的瀏覽一遍教材或是章節標題,學生也就大概知道了接下來學什么、知識難不難。久而久之,他們的理解和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就會有提高。聽課在這整個過程中是相當重要的部分,聽課效果的好壞直接導致后面練習環節的好與壞。要確保學生在聽課時精力是充沛的,這就要讓學生每天安排好時間做各種事情,同時保證足夠的休息時間。上課時精神狀態好也就更能認真地聽講、提高學習效率。學生經過課堂學習了新內容,緊接著需要一定數量的練習進行檢查是否理解和掌握了新內容。最后要保證能讓學生們利用一些時間對已學的知識進行周期性的復習。這整個過程任何一個部分都要抓好,特別是“聽課”和“練習”這兩部分。
五、借助榜樣作用,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習慣
首先是教師的榜樣作用?,F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許多行為都可以通過觀察習得。教師在小學生的心目中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教師良好的語言和行為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自身必須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且在學生心目中樹立一個優秀的榜樣形象,那么小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就會受教師影響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其次是同伴群體的榜樣作用。在班級中選取合適的人選作為榜樣,并且對其事跡進行宣傳,不虛構,不夸大,給學生一個真實可以學習的榜樣。學生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給他樹立了一個榜樣之后,他們就會有模仿的欲望。但是學習習慣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長期的過程中,榜樣也會有出錯的時候,這樣就需要教師對榜樣進行維護,讓其始終保持教育價值。同時,其他的學生對榜樣進行學習和模仿后,也會成長為新的榜樣,這樣就會促進整個班集體向著好的氛圍發展,在這樣的氛圍中,小學生就能更好更快地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個人特點,探索尋找到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最有效的方式,真正發揮好小學數學的價值,達到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黃飛.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J].學周刊,2013,(3).
[2]梁宇,袁俊.淺談新課程下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J].大眾科技,2010,(1).
[3]王春潔.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J].中國校外教育,20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