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夢婷
【摘 要】與舊教材不同,高中數學新教材版式新穎,圖文并茂,語言生動。其內容安排采用了螺旋式編寫體系,與時代發展要求相吻合。對新知識的學習,大部分都通過適當的問題情境,引出需要學習的內容,然后安排觀察、探究、思考、提示等,引導學生用正確的學習方式掌握知識;同時又插進了許多輔助資料,為學生學習提供選學素材,極大地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本文旨在研究數學新課改,反思高中數學教學,以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高中數學 課程改革 課堂教學 教學方法
與舊教材不同,高中數學新教材版式新穎,圖文并茂,語言生動,洋溢著時代的氣息,體現著改革與創新的精神,令人耳目一新。其內容安排采用了螺旋式編寫體系,與時代發展要求相吻合。對新知識的學習,大部分都通過適當的問題情境,引出需要學習的內容,然后安排觀察、探究、思考、提示等,引導學生用正確的學習方式掌握知識;同時又插進了許多輔助資料,為學生學習提供選學素材,極大地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了自由的發揮,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方面,明顯顯示出了的優勢。本文旨在研究數學新課改,反思高中數學教學,以提高教學效率。
一、新教材內容的編排符合人類的認知規律
新教材精簡、更新了教材內容,與傳統教材相比增加了一些為了進一步學習打基礎的,有著廣泛應用的,而且又是學生能夠接受的新知識,如二分法求近似解、冪函數、空間直角坐標系、幾何概型、莖葉圖等。另外新增的數學建模、數學探究活動和數學文化是貫穿于整個高中課程的主要內容。同時在保證基礎知識教學、基本技能訓練、基本能力培養的前提下,刪減了傳統的初等數學中次要的、用處不大的而且學生接受起來有一定困難的內容,如反三角函數等。這樣在內容結構上構成了新的體系,使學生在知識體系上更加完善。
二、數學新教材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新課程改革推行到今天也遭遇到了種種問題,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教材編排問題
一是知識的順序編排不合理。近年來,中學數學教材作了一些刪減并調整了一些內容的順序,但有些調整仍需完善,例如未學解不等式,就學指數函數、對數函數,造成學函數的定義域、值域,集合的運算等等問題難以解決。二是與其它學科的協調沒有做好。三是有些章節太過于實際化、復雜化。四是初中與高中課標中部分知識點的銜接不夠。初中課標中對某些知識教學要求不高,而高中教材中又沒有加以補充,導致高中教學中學生感到這些知識特別模糊、難接受。
2.教學時間不夠,課時嚴重不足
雖然新課標刪減了一些內容,但同時也增加了算法與框圖等內容,總體還是有所增加;并且高一高二兩學年要學八本書,像理科學習《必修1》至《必修5》還有《選修2-1》到《選修2-3》等。時間緊,任務重,跨度大,給教學效果造成了負面影響。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許多學校不得不增加課時,根據有關學者的高中調研,在江西,星期六上課的學校超過了一半,每天的課時由以往的7節調整為八節,數學課時由每周的4節變為6節,這樣勢必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內容多,教學速度快,也使學生學得淺,記憶不深刻,學生成就感低,“學生學得苦,老師教得累”。
3.教與學脫節
一是很難做到使用現代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由于學校條件的限制,學生不能使用計算機作函數的圖像;大多數學生沒有計算器,函數應用的教學中學生不能體會算法的思想,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再者,很多偏遠地區農村高中經濟條件差,多媒體教學設備配置不齊全,電腦數額不達標,所以對于新課程中信息技術的應用只能做到老師講學生聽,“穿新鞋走老路”,根本不能達到新課標的要求。二是由于學生一直以來習慣于初中教師的教學方式,被動地接受知識,加之初中與高中課標中部分知識點的銜接不夠,所以當教師試著創建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發現規律、歸納總結時,往往有很多學生還是很茫然,坐等教師說出答案。
三、對新課標教學實踐的反思
針對課改后的存在的一些問題,我認為我們在教學中應在以下幾方面多加注意:我們教師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既要重視傳統的數學知識的傳授又要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既要重視研究性學習中的課題作業即數學的應用,又要重視研究數學的一些基本的方法;既要重視學生相互間的合作精神又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張揚。唯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發揮高中數學新教材的優勢,高中數學教學才能走出“輕負擔、高效率”的新路子;也只有這樣,我們的高中數學教學才能為學生的將來儲備能力,為提高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和學生的綜合素質作出其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章建躍數學新教材的改革與創新.《試教通訊》,2006年,第四期。
[2]孔祥明用高考觀點指導中學數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福建教學研究,2000。
[3]教育部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壽月琴例析高考題中的高等數學背景[J].數學教學通訊,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