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鳳玲
【摘 要】小學體育教學中,體育課程越來越受關注,要想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就應該摒棄傳統的教學理念,適應新課程發展的需求,以終身體育為教育理念。為學生灌輸熱愛體育運動的思想,體育能夠提升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還能提升整體素質,具備多項優勢,本文針對提升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質量進行分析,并提出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希望能給筆者帶來參考意見。
【關鍵詞】小學體育課堂 教學質量 提升
體育課程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更能為學生緩解日常的生活以及學習壓力。作為追求全面發展的當前社會,體育一直被提到重要的日程上只不過很多家長以及教師在素質教育的壓力下,注重其他學科的應試教育而將體育時間全盤舍去,換成其他課程,課后學生的運動時間更是趨近于零。所以,在新課程的實施下,提升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質量就成為重點內容。
一、導入課堂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課堂導入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產生求知欲,誘發出最佳的心理狀態。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教師創設最佳的教學情境。教師在進行課堂導入時,無論從場地的布置、學生活動的隊形、活動的內容以及組織手段的形式等方面,都會根據不同類型的課時內容,因地制宜地為學生創設一種富有激情、新穎的外界條件。有時場地給學生一種好奇新穎的感覺,這種組織方式既給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誘發了學生的練習激情,達到了熱身的效果,又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為學生能順利進入運動技能狀態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條件。
二、新授教學時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要盡可能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這個過程。為達到此目的,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重視對學生的啟發、引導,使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正確地思維,輕松地接受新知識。在新課教學中,使班級小組成為幫助學生學習的一種“動態的集體力量”。因此,在教學時,教師不要急于講解新授知識的動作要領,而是要創設教學情境,組織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開展討論,讓學生分析問題。教師則根據學生所提問題進行邊整理、邊刪改,最后引出正確的動作要領。例如:教師在講授“前滾翻”內容時,場地安排是把墊子擺設在斜面上,在帶著學生來到布置好的場地前時,用直問與曲問相結合的方法,來幫助學生進入角色。
三、運用現代教育提升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質量
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對體育課就有特殊的情感,枯燥的體育課堂容易導致學生厭學,死板的體育知識講述會扼殺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它能促使教學過程的良性循環,不斷促使學生從無意向有意轉化和遷移,使學生從抑制轉向興奮,有效激活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濃烈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總是與社會文化氛圍和特定的活動背景相聯系的,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可以創設生動直觀的學習情境。多媒體技術集圖畫、聲音和文字于一體,能為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提供有效的支持,體育教師應積極嘗試把計算機、攝像機等電教媒體有效地運用到體育課堂教學中,大膽創生與體育教學教材內容相吻合的教學情境,通過感受課件中直觀的影像,能讓學生在腦海中對體育項目的正確示范有一個清晰的印象,在學生自己對體育動作產生直觀而深刻的認知,從而對體育內容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例如:體育教師可精心設計技巧前滾翻、排球墊球、足球射門、籃球運球等多項動作技術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全方位對學生的感官進行良性刺激,通過豐富多彩的圖文并茂、聲像并舉的形式凸顯小學生對直觀有趣、新奇的事物更容易理解,更具有強烈認同感的心理特征,使抽象的動作技能變得直觀化,豐富學生的視野,幫助小學生建立較為完整的動作概念和動作結構,使學生在先進的教育技術所創設的輕松自然的教學情境中快樂學習,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四、利用運動場地資源加速教學質量提升
除了積極改造辦學條件外,各學校可以在現有條件下因地制宜,靈活地采用拓展性項目可以達到心肺鍛煉效果。例如:可選擇 3分鐘跳繩、25 米往返跑等項目替代800 米或 1000 米長跑。針對很多學校地處鄉村和偏僻山區沒有運動跑道的現狀,本著實用和實效的原則,可以對耐久跑教學內容和場地進行必要的改造、遷移和替代,在教師嚴密的教學組織、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和開發學校內、外部的一切場地資源,在學校的圍墻四周、升旗臺、教室前后空地、教學樓道等地方進行定時多種走跑練習,在山丘土坡、林中小道、竹林曲徑、鄉間小路進行爬山、越野跑、滾鐵環跑和跳繩跑等長跑替代性練習,增強和優化學生的心血管功能和呼吸機能,使體育教學有效擺脫經費缺、器械少、無場地、的桎梏,合理利用和開發運動場地資源加速教學質量提升,使學生得以全面而健康的發展。
五、創新小學體育選修課程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創新開設小學體育選修課程,全力提升體育教學活動質量是一個擺在所有小學領導和體育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為了適應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各小學在積極開設體育必修課的同時,努力創新開設小學體育選修課程[3]。例如:把富有民族特色和倍受小學生們喜愛的國標舞、芭蕾形體、滑板、街舞等流行、時尚運動項目進行重新審視、梳理與整合,并積極引入到小學體育選修課程中來,把體育知識學習方法,體育技能掌握路徑、科學健身方法、運動損傷預防、運動保健康復方法作為重要內容滲透到體育選修課程中,滿足不同層次,營造濃厚的體育文化氛圍,激發學生體育鍛煉動機,加速體育學習技能以及鍛煉習慣的養成,促進學生體育學習向主動、自覺鍛煉行為的轉化,使小學生在體育教學環境中,強化與養成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積極拓展課外體育活動的補充延伸作用,使學生得到全面健康發展。
全面發展體育教育就是要創造適合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教育環境,體育教學能創新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改革實踐中,體育教師應積極針對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制定有效的教學策略,優化教學手段促進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彭鵬.對探究式教學在小學體育課程中應用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5(04):156-157.
[2]張梓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優化體育課堂教學[J].當代體育科技,2015(08):63-65.
[3]周勇.培養小學生的體育課興趣的幾點做法[J].赤子,2016(15):360-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