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峰
摘 要:文章探討了限定學校內學生公平發展和人人在課堂教學上得到優質、公平教育的舉措,提出當下教師培訓工作的一些想法,并對學校內教育和素養教學追求公平的一些問題略述雛見。
關鍵詞:教育公平;素質教育;核心素養
一、辦好繼續教育,推進素質教育
新時代的核心素養教育需要上方和下線的緊密交流,基層理解與指導理念要走向合作。核心素養教育沒有傳統“四基”的強化訓練,而是放棄填鴨式的知識教學,提倡減少知識的記憶、減弱技能的掌握,增加學生自主、自修時間,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增長應用綜合學科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探究學習能力,符合智能時代的要求。要達成上述目標,需要在課內和課外積累知識意蘊,實踐體驗研究過程的活動經驗,跨學科知識結構的熏陶或者學科核心素養的構建,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在基礎階段發展素質靈魂,就是學科知識結構的基本構建和情感態度價值的文化雕刻,夯實走向現代化的教育強國。同時,非學科素養也要跟進發展,社會相融、社會責任、情緒管理等非智力因素的相融促進培養,心理學、教育學、腦科學的更新學習,是同等重要的教育內容。對于學校內部問題,專家和一線教師要沉下心來通過實證研究來慢慢化解,尤其需要腦科學和心理學的實證成果指導??傊?,思想是基石,理念是基礎,技術是保證,學科素養是核心,數學素養培訓是關鍵。
二、維護學校公平,促進學生發展
學校內學生公平發展,是指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公正地對待每名學生,因智能差異、發展增量的不同,學校提供盡可能滿足選擇的教育資源、內容、方法和組織形式,通過師生共同努力,得到社會共性和個性素養充分發展,以及潛能的自然發揮,促進綜合素養的不同提高。
具體包括六個方面的內容實踐:一是立德樹人,思想道德素養既是社會生活的需要,也是黨的教育方針和國家意志的要求;二是幸福成長,以人為本、以生為本,首先要強調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健康;三是學科素養,新時代的素質教育深度推進是國家教育的主題,核心就是學科素養的構建,素養教育是提升21世紀國家核心競爭力的偉大工程;四是特色發展,結合特點特色,接受同質和差異的適合教育,促使學生在學校中最大限度地收獲成就感和幸福感;五是潛能創想,在共性基礎之上的獨特個性發展是教育公平的生長點,提供選擇性的教育資源和公正機會,堅持多樣性的終身教育,提升學生的決策能力,深層發展素質教育;六是特需滿足,對于學校中出現學習困難、家庭貧困、身體情況特殊,在學習生活中出現特殊情況和心理訴求的學生,學校和師生需要進行傾情付出、經濟補助、心理輔導等關愛教育,這是公平教育的期望目標。
與其相對應的六條舉措。一是隊伍建設,設立德育處,推行導師制,加強師德師風培訓,建立師德考核制度,加強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的有機融合;二是成立體藝衛中層部門,成立學生發展中心,服務于德育處、體藝衛處,推行生涯規劃教育,健全衛生服務站工作,以及校醫工作、生活輔導教師、心理輔導員職責等制度;三是教師全面參加學科核心素養的上崗培訓,繼續教育立法工作,嘗試區域內的骨干名師入校流動講學常態化、制度化;四是大力推廣多樣特色發展,符合學生的個性需求,學校評價考核的目的不是結果,發展、激勵、改進,綠色生態協調發展學校文化特色才是正道;五是開展各種實踐體驗活動,讓學有余力的學生進入大學學習、探究,走進優秀大型企業實習,讓社會對教育做出有益貢獻;六是創建“特殊生”檔案,學校內設立愛心基金,師生共同提供資金和社會資助,設立各級各類的接待咨詢室等。
三、基于教學公平,探索教學設計
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自由、融洽的教學氛圍,要求教師公正對待每名學生,糅合塑造核心素養教學。教學活動的設計必須整合數學本質、學生心理、學科構建、情感價值四個維度的動態平衡,以求學生和諧發展數學核心素養和道德素養,推進課堂教學公平。
汪曉勤教授依據發生教學原理,提出基于HPM視角下的數學教學設計;章建躍博士提出關于理解數學、理解學生、理解技術、理解教學的觀點;鐘啟泉先生認為,給一線教師一個“基于核心素養的單元設計”的支點,就一定能夠撬動整個課堂。單元設計一般是遵循“ADDIE”模型,即分析、設計、開發、實施、評價而展開的,目的是為了創造優質教學,指明單元設計的程序和目的,考慮學生問題意識、自我分析、認知能力、思維參與度的互動生成等整體把握。
人的創造性離不開自然、歷史和社會給我們的重要啟示,以上學者指引素養教學設計的理論、實踐建議,緊靠整體系統設計,和諧控制素養修煉與公平意蘊,腳踏實地踐行數學品格的價值意義,在踐行中完善新道路。
參考文獻:
[1]李善良. 關于中學數學教學核心的思考[J]. 江蘇教育,2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