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智,林曉玥
摘 要:文章從小學高年級數學復習課的教學現狀入手,建構了小學高年級數學整理復習課的課堂教學模式,并對具體的實施要點進行了詳細闡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整理復習;模式探究
小學數學整理復習課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是由學生的認知規律決定的,需要一個理解、內化的過程,經過一定的鞏固練習與時間沉淀,對知識本質的認識會越來越明晰;另一方面,是由現行教材的編排體系決定的,教材的各個知識點都是依據螺旋上升的原則編排的,從簡單到復雜,同時兼顧學生的認知能力。只有通過整理復習課,才能使分散的知識整體化、系統化,最終納入到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中去。
一、小學高年級數學整理復習課現狀調查
筆者針對六年級學生的年齡認知特點,設計調查問卷,主要包括興趣及動機、自學與互學、習慣與能力、反思與提升等綜合素養,共八項問題,調查后發現隨著年級的增加,數學知識點難度的提高,喜歡學習數學的學生逐漸減少,喜歡整理復習課的學生更少。數學核心素養中的自學能力、合作意識、梳理能力、自主探究意識、反思意識都嚴重缺失,這樣的整理復習課課堂讓我們堪憂。
二、建構科學的整理復習課堂教學模式
基于對小學數學高年級整理復習課教學目標的認識,以及《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要求,針對目前小學高年級數學復習課的教學現狀,結合現行小學數學教材的編寫特點,筆者提出了以“知識再現、系統梳理、深化提升、總結反思”四個環節為主的小學數學高年級整理復習課主流教學模式。
三、數學整理復習課的實施要點說明
1. 知識再現
此環節的主要任務是教師根據教學計劃,提前布置學生要整理、復習的內容,學生根據內容在課下完成知識的再現,并根據自己對的知識的理解形成初步的知識梳理。因為整理復習課是對學過知識的梳理,如果只讓學生在課堂上逐一回憶所學內容,不但課堂時間不夠用,而且又把復習課上成了新授課。因此,根據整理復習課內容的特殊性,讓學生在課前有一個初步整理的過程,帶著初步的整理內容走入課堂,這樣既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又有效提高了課堂的整理效率。
(1)提前布置復習作業。
提前一至二天告訴學生整理復習課的復習內容,讓學生在課下整理、復習相關知識,通過記憶提煉、思維再現,喚醒學生的記憶表象,這是知識整理的重要基礎。此環節無疑使復習課的教學時間巧妙地向課前進行了延伸。
(2)講授正確的整理方法。
為使多數學生的自主整理初具成效,教師要注意平時教學中整理方法的講授,如表格法、大括號法、網絡圖法等。
2. 系統梳理
系統梳理是此模式的關鍵環節,是在學生充分喚醒復習內容,以及各個知識點之間知識聯系的基礎上,在班級內進行不同層次的交流,相互取長補短。教師不但可以了解學生自己的初步整理能力,還可以了解班級內學生對于整理有爭議的地方,有的放矢地指導梳理,幫助學生建立正確、完整的知識結構。
(1)組內交流。
小組成員在組長的組織下,依次展示自己的整理作品,組員之間可以相互彌補缺漏,建構新的認知結構,有效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2)班內交流。
班內交流就是組與組之間的交流,各小組組內統一整理結果后,派代表在全班展示、說明,目的之一是歸納知識要點;目的之二是小組之間的質疑解惑。因為各小組的整理內容和整理方法是有差異的,甚至是不完整的,大家通過質疑、討論、補充,不但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還能夠使知識之間的結構越來越清晰、準確,便于記憶。
(3)教師總結。
在匯報交流的過程中,圍繞學生有爭議的問題,教師要及時加以引導,并幫助學生學會異中求同、同中求異,總結、提煉出知識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升華認識。
3. 深化提升
(1)針對性練習。
針對學生平時練習集中出現的問題設計的練習題,直擊要點,針對性較強。
(2)綜合性練習。
整理復習課復習的內容往往是一類知識,包含的知識點較多,針對兩個或兩個以上知識點設計的練習題是必不可少的。此類練習題的解答,可以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
(3)拓展性練習。
拓展性練習是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有效途徑,練習題的呈現方式比較多,如習題的已知條件有多余或缺少、練習題的答案不唯一、解決問題有多種方法,等等。拓展性練習題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訓練作用,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結合具體情境,合理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意識。
4. 總結反思
整理復習課內容的學習固然重要,但是適時帶領學生回顧學習方法也很重要。教師可以采用輕松的語言加以引導,形式上可以由教師總結,也可以由學生總結。
運用新的課堂模式發現,學生對整理復習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形成了一定的自我梳理能力,學生自學、梳理、探究、反思的能力得到了增強,數學核心素養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李勇. 談小學高年級數學復習策略[J]. 數學學習與研究,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