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寧科
摘要:通過文獻資料法、meta分析法、數理統計法,通過對現有的7篇相關文獻進行二次分析,綜合定量評價傳統拉伸方法和PNF拉伸方法誰更有利于發展運動員下肢柔韌性。結論:PNF拉伸法對下肢柔韌性效果優于傳統拉伸法。建議:在后期相關研究中,探討PNF拉伸提高柔韌素質的最佳時間、不同項目和不同性別之間是否有差異,為提高PNF拉伸在體育教學與訓練中的效率,進一步提高運動員成績提供可借鑒
的依據。
關鍵詞:PNF拉伸法;體前屈;縱劈腿;meta分析
任何運動項目都需要運動員集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柔韌等共同發展,柔韌性作為一項重要指標,國內學者將其定義為:人體關節在不同方向上的運動能力以及肌肉韌帶等軟組織的伸展能力。本研究運用meta分析法,通過對有關PNF拉伸法和傳統拉伸法對下肢柔韌性訓練效果的文獻進行整合,分析哪種拉伸方式更有利于發展運動員下肢柔韌性,為運動員提高柔韌素質,進一步提高運動成績提高理論依據,為該領域的相關研究提供優化建議。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根據meta分析方法對文獻納入和排除的標準,以廣泛收集同類型的隨機對照實驗研究文獻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閱讀相關文獻,了解文獻中不同拉伸方法的優點和不足點、國內外該領域的研究現狀以及meta分析方法的應用,并以此為本研究做理論支撐。
2.meta分析法
(1)文獻檢索:檢索策略:在CNKI數據庫、維普數據庫、萬方數據庫首頁檢索界面,輸入“靜態拉伸法、動態拉伸法、傳統拉伸法、PNF技術、下肢柔韌性、體育教學與訓練、本體感覺神經肌肉促進法”等關鍵詞,全面搜集自建庫至2017年12月1日的相關文獻,共檢索到125篇文獻。
(2)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納入和排除標準:①文獻研究是實驗設計,并且是隨機對照實驗;②測試下肢柔韌性的指標包含縱劈腿、坐位體前屈;③實驗組和對照組數據包括干預前后的平均值,標準差;
(3)資料提取和質量評價:制定資料提取表格和引用meta分析質量評價量表(Jadad評分量表[2]),然后由兩名研究者獨立進行資料提取和質量評價,當出現不一致時,尋求第三者幫助,參考全文協商解決。資料提取包括:題目、第一作者、實驗組和對照組基本信息和干預前后的數據。質量評價根據 Jadad 評分表,0-2分:低質量研究,3—5分:高質量研究。
3.數理統計法
將提取出的數據輸入Excel進行初步整理計算,然后分別將每項研究實驗組、對照組平均值和標準差輸入Review Manager5.3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二、結果與分析
(一)統計結果
1.文獻檢索和納入結果
通過數據庫共檢索到125篇文獻,然后將檢索到的125篇文獻按照納入和排除標準,通過閱讀標題,摘要和全文三步,最終確定符合本研究要求的文獻8篇。
2.納入文獻基本特征和質量評價
所納入8篇文獻均使用半隨機化方法;8篇文獻均未說明是否使用盲法;8篇文獻均未報告失訪與退出。依據Jadad評分量表記錄評分后,文獻平均分為0,可能由于由于該方面研究對象是各個項目運動員,屬于半隨機化方法,并且盲法設計較困難,所以Jadad是0分并不能代表所納入文獻質量低。
(二)meta分析結果
1.異質性分析
運用卡方檢驗,若異質性檢驗結果I2<50%,且P>0.05,則可認為各個研究之間具有同質性,使用固定效應模型,計算并合并統計量。若檢驗結果I2>50%,且P<0.05,則可認為各個研究之間具有異質性,這時需要使用敏感性分析等處理方法,使得各研究之間同質之后,使用固定效應模型計算合并效應量,如果經過敏感性分析等處理方法處理之后,各研究之間依然存在異質性,此時,可以選擇隨機效應模型計算合并效應量。
(1)以體前屈為測試指標文獻的異質性分析
通過Excal整理數據,輸入Review Manager5.3軟件處理數據,計算效應量,并對效應量進行異質性分析,得出:I2=62%>50%,且P=0.02<0.05,說明該測試指標所納入的6篇文獻之間存在異質性,需要進行敏感性分析,首先去除極端效應值(于韓的研究效應值為-1.39)后,I2=12%<50%,P=0.34>0.05,所以可使用固定效應模型計算合并效應量,得出Z=7.84,P<0.0001,置信區間為[2.03,3.38]。如果不去除極端效應值(于韓的研究效應值為-1.39),而采用隨機效應模型計算合并效應量,得出Z=9.36,P<0.00001,置信區間為[2.01,3.07],前后兩者并沒有顯示出較大差距,故:可認為PNF拉伸法對體前屈影響的效果優于傳統拉伸法。
(2)以縱劈腿為測試指標文獻的異質性分析
通過Excal整理數據,輸入Review Manager5.3軟件處理數據,計算效應量,并對效應量進行異質性分析,得出:I2=88%>50%,且P<0.00001,說明該測試指標所納入的5篇文獻之間存在異質性,需要進行敏感性分析,首先去除極端效應值(楊友峰的研究效應值為8.50或郭帥的研究效應值0.09)后,仍然有I2>50%,P<0.05,所以使用隨機效應模型計算合并效應量,得出Z=7.20,P<0.00001,置信區間為[2.05,3.58]。故:可認為PNF拉伸法對縱劈腿影響的效果優于傳統拉伸法。
2.偏倚分析
發表偏倚常用漏斗圖表示,漏斗圖是以每個研究的效應值為橫坐標,以每個研究的樣本量或效應值方差的倒數為縱坐標做成的散點圖,Orwins 失安全系數可計算發表偏倚,其計算公式Orwins 失安全系數=(∑Zi/1.64)2-K(Z為各個研究的Z值,K為納入研究的個數),通過計算得到Orwins 失安全系數為283,即:需要納入283篇陰性文獻才能夠說明PNF拉伸法對下肢柔韌性影響的效果小于傳統拉伸法。所以PNF拉伸法對下肢柔韌性影響的meta分析結果具有可靠性。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基于朱文秀等六人的研究,提取體前屈研究數據,通過meta分析方法,得出:PNF拉伸法對體前屈影響的效果優于傳統拉伸法
2.基于劉潔等五人的研究,提取縱劈腿研究數據,通過meta分析方法,得出:PNF拉伸法對縱劈腿影響的效果優于傳統拉伸法
3.通過對上述兩個結論的整合,得出:PNF拉伸法對下肢柔韌性影響的效果優于傳統拉伸法。
(二)建議
體育教學與訓練過程中,針對不同運動項目,合理利用PNF拉伸法,增加運動員下肢柔韌性,緩解疲勞,預防損傷,提高運動成績。
四、PNF拉伸法在體育教學與訓練中研究的展望
通過全面檢索和閱讀相關文獻,發現較多研究都是通過對PNF拉伸和傳統拉伸比較或者PNF拉伸和單純靜態拉伸或單純動態拉伸進行比較研究,本研究也是基于該相關研究進行二次定量分析,得出PNF拉伸法應當合理利用在體育教學與訓練過程中。但是在體育教學與訓練過程中,控制PNF拉伸多長時間能達到對柔韌性的最佳效果、不同項目和不同性別運動員采取PNF拉伸是否存在差異等方面的研究較少,所以建議在后期相關研究中,探討PNF拉伸提高柔韌素質的最佳時間、不同項目和不同性別之間是否有差異,為提高PNF拉伸在體育教學與訓練中的效率,進一步提高運動員成績提供可借鑒的依據。
參考文獻:
[1]田麥久.柔韌素質的訓練方法[J].中國學校體育,1993(1):49-50.
[2]朱文秀.PNF拉伸法對排球專項學生柔韌素質的影響[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7.
[3]于韓.PNF拉伸法對高校女生髖關節柔韌性的影響研究[D].吉林:吉林大學,2015.
[4]趙超群.PNF牽拉練習對跨欄運動員過欄技術影響的實驗研宄[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3.
[5]劉潔.高校健美操運動中發展學生柔韌素質的研究[J].柳州師專學報,2006,21(2):96-98.
[6]楊友峰.本體促通技術法與武術柔韌性訓練[J].菏澤學院學報,2007(5):117-119,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