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華鋒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yīng)想方設(shè)法激起學生想學語文的美好心情、營造一個和諧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享受學習語文的樂趣,把“微笑帶進課堂、實踐用于課堂、鼓勵撒向課堂、競爭引進課堂”,讓學生“樂學、會學、想學、愛學”。
關(guān)鍵詞:和諧課堂;微笑;實踐;鼓勵;競爭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在探索和實踐中發(fā)現(xiàn):如果能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激起學生想學語文的美好心情、營造一個和諧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享受學習語文的樂趣,那么就可以大大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怎樣才能構(gòu)建和諧的語文課堂呢?我認為要落實好如下四個要素:
一、微笑帶進課堂,使學生“樂學”
眾所周知,“親其師信其道”。如果老師上課時總是板著一副嚴肅刻板的嘴臉,學生怎么可能會喜歡你上課呢?當學生一個個都遠離你的時候,學生又怎么會愛學語文科呢?所以我認為只有把微笑帶進課堂,才能讓你的課堂散發(fā)出活力。因為教師不同情感的表現(xiàn)很容易感染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以良好的情緒“把微笑帶進課堂”就能創(chuàng)造一種愉快的課堂氣氛,教師的樂教也就會促進學生的樂學,使學生在教師滿腔熱情的啟發(fā)誘導(dǎo)下增強學習的興趣和克服困難的信心。記得有一次:上課鈴響了,同學們急匆匆地、滿頭大汗地跑進教室,個個滿臉通紅,手忙腳亂,還沉浸在課間的活動中。當時我并沒有板著面孔訓(xùn)斥學生,而是面帶微笑:“同學們,下課玩得開心,但上課也要專心,你們還沒有做好上課的準備,現(xiàn)在老師先出去一下,看誰做得最快最好。”當我再次走進教室的時候,同學們那全神貫注的眼神,整整齊齊的坐姿,讓我也有了要上好這節(jié)課的良好心情。所以,把微笑帶進課堂,用溫和的語言,慈愛的眼神,鼓勵他們,學生一定會聚精會神,積極參與,表現(xiàn)出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在這樣和諧地課堂氣氛中,學生也敢說、敢問、敢與老師討論。課堂氣氛融洽了,教師的教學也就輕松了,教學的效果也就會得到提高,使學生“樂學”。
二、實踐用于課堂,使學生“會學”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曾經(jīng)提出“21世紀的文盲不再是不認識字的人,而是那些不會獲得知識的人。”葉圣陶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因此,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要引導(dǎo)學生會學習、會獲得知識。這就要求我們教者要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學習方法的引導(dǎo),既要做到“授人以魚”,更要做到“授人以漁”。因為“授人以魚”——一但離開了老師的指點或換過另外一種情境,學生就可能不會了;而“授人以漁”就不一樣了,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學到了獲取知識的方法,那么他即使是離開了老師的指點,也照樣可以獨立獲取知識。所以有時要把方法擺在比知識更重要的層面進行思考,既“授魚”更“授漁”。而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應(yīng)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因此,在課堂內(nèi)外,要充分利用語文課程資源,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如在教學《剪枝的學問》時,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我事先讓學生到生活中尋找這樣的事例,并動手實驗,通過對兩盆月季花,剪枝與不剪枝,掐去一些多余花朵的對比,利用實踐鞏固所學知識,通過這樣的實踐操作,使學生“會學”。
三、鼓勵撒向課堂,使學生“想學”
任何人都有希望得到別人贊賞的愿望,小學生更是如此。能得到老師由衷的真情的贊賞,這可能對小學生是一次終身難忘的鼓勵。因此,在課堂上要盡量多地使用激勵性語言,積極鼓勵學生善思多問;只要學生能討論的,就要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的見解;只要學生自己能得出結(jié)論的,就允許學生“別出心裁”、“標新立異”。“你讀得真棒、你評得很到位、你的腦子好靈活,……”這種富有激勵性的話語不要吝惜,因為每一位學生都會在受到老師真誠的贊賞后,大大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會得到更加充分的發(fā)揮。我在課堂教學中也經(jīng)常設(shè)立“開動腦筋我最棒”的獎項,對學生在發(fā)言中具有新意的、獨特的見解我都及時給予評價,有時也獎勵一些小物品。學生在這樣熱烈而又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中,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更能得到極大地培養(yǎng)。當然在實施表揚和鼓勵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注意以下問題:(1)鼓勵一定要及時;(2)鼓勵要做到恰到好處,要客觀公正,不要表現(xiàn)的太過。總之,教師要有一雙抓學生閃光點的敏銳眼睛,要不失時機地給予學生鼓勵和表揚,使學生“想學”。
四、競爭引進課堂,使學生“愛學”
每一位小學生都有爭強好勝的心理,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競爭機制,可以大大增強小學生的自信心,恰如其分地營造互動環(huán)境,開展學習競賽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和靈感,激起學生要學好語文的沖動,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保持活躍狀態(tài)。
例如,學習完詩歌單元后,組織學生進行賽詩會,老師在一旁進行適時地“煽風點火”,比賽中好詞、好詩不斷出現(xiàn),當老師翹起大拇指時,學生們更是興奮無比,思維更加敏捷活躍,擅自起立誦讀自己的創(chuàng)作,使學生在合作中獲得個人的成功,并同時從成功中享受樂趣。當然,還可以根據(jù)不同的課型,設(shè)計多樣化的比賽場景,諸如進行“朗讀”、“演講”、“背誦”、“查字典”、“找錯別字”、“成語接龍”、“寫字”、“講故事”,“說笑話”、“作文片斷描寫”等比賽。最大限度的展示學生的個性,激起學生對語文這門課程的酷愛,使學生“愛學”。
總之,構(gòu)建和諧的語文課堂是學生老師共同努力的結(jié)果,和諧的語文課堂要讓教師、學生、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教學情境等諸多因素的共同參與,也只有這樣的和諧語文課堂,才能更好地讓學生在愉快的語文學習中陶治情操、發(fā)展個性、提升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作者單位:福建省長汀縣南山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