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春暉
【摘 要】 初中化學實驗改進的目的是讓實驗教學與探究教學能夠更好地融合,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其能夠習得知識、掌握技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本文主要分改進方法、改進材料、改變過程幾個方面,對初中數學實驗改進對策進行探析。
【關鍵詞】 初中化學;實驗改進;對策
一、改進方法
在初中數學實驗過程中,由于實驗的方法不夠嚴密、不夠科學,往往會影響到實驗的效果,進而使學生出現錯誤的理解。例如,在學習“堿的化學性質”時,當CO2通入石灰水的過程中,會產生非常明顯的白色渾濁現象,這說明了有化學反應。但是在通入NaOH溶液的過程中,則沒有任何現象。那么如何能夠說明兩者發生了反應?在具體實驗的過程中,學生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實驗方案:在反應之后的溶液當中,將稀鹽酸滴入,倘若有氣泡產生,那么便可以證明CO2與NaOH氫氧化鈉發生了反應。從學生提出的這種實驗方案來看,本身存在著嚴密性的問題,由于CO2其本身也能夠與水進行反應并且生成碳酸,由于碳酸本身不夠穩定很容易分解或者生成碳酸之中的CO32-,然后與稀鹽酸進行反應可以也可以產生CO2氣體,進而在溶液中出現氣泡的現象,所以會對最終的結果進行干擾。那么又如何能夠將這種干擾因素排除呢?因此,筆者結合學生的實驗方案對實驗方法做了一些改進:需要先將反應之后溶液進行加熱,這樣可以將當中的碳酸分解掉,隨后在滴入鹽酸,一旦產生氣泡現象,便可以證明 與 確實發生了產應。經過對實驗方法的一些改進,讓整個實驗方案更加完善,在排除干擾因素的基礎上,確保實驗結果更加準確。
二、改進材料
在初中化學學科的教材中,有一些實驗的演示效果并不理想。例如,在學習“分子與原子”這部分知識時,學生在具體實驗的過程中,氨水經過揮發之后會產生非常刺激的氣味,而且氨水用量比較大的,對空氣的污染程度也很大。基于此,筆者做了這些方面的改進:選擇一條細長的用無色酚酞試液將濾紙濕潤之后,將其放在一支試管當中,然后在試管裝置一團棉花,并且需要滴幾滴濃氨水在棉花團上,我們就可以很快的看到濾紙條從試管口到里面開始逐漸變紅,這樣學生也能夠“看見”分子不斷地運動。
三、改進過程
在初中化學實驗中,有一部分實驗步驟多,并且很耗時,學生需要觀察的內容太多,反而會分散他們的注意力,最終影響到實驗教學效果。因此,對實驗的過程進行改進,使其能夠合理、簡約。例如,在“探究金屬與鹽酸、稀硫酸的反應”實驗中,通常的實驗過程需要利用試管做4次試驗。這種實驗方式的弊端是:操作的次數比較多,耗時比較差,在對反應快慢與氣泡多少對比性進行比較時不夠強。在實際教學中,筆者嘗試這樣進行改進,多種金屬與酸的反應可以一次性完成,需要將一張黑紙放在實物投影儀上,而在玻璃培養皿當中放入兩個錘子交叉的塑料片,這樣就可以形成4個小格子,黑紙所對應的位置上可以采用白色修正液將4種金屬的化學式寫出來,然后分別對應的放入鎂條、鋅粒、鐵釘以及銅片。隨后,需要將表面名放在黑紙上,再將稀鹽酸或者稀硫酸倒進去,確保4個格子里面的金屬能夠同時的接觸到酸液。
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加強對一些化學實驗的改進,從而更好的填補一些實驗上的空白,提升實驗的安全性、精準性、可靠性,減少對周圍環境的污染。讓學生在能夠在實驗的過程中,更快、更好的學習化學知識,掌握實驗技能,全面提升他們的科學素養。
【參考文獻】
[1] 呂雪娟. 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方法現狀及改進方法研究[J]. 學周刊,2017(24).
[2] 馮志進. 關于初中化學實驗改進的思考[J]. 實驗教學與儀器,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