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庭教育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員之間相互的影響和教育,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基礎。家庭教育是孩子“初學”的良機,是父母“再學”的人生再領悟,是家庭“共學”的“一個都不能少”。對個人來說,家庭教育的影響從人出生開始,影響終生、持續終生;對家庭來說,家庭教育影響著家庭最深層次的幸福;對社會來說,家庭教育則是提供民眾文明和素質的重要前提。注重家庭教育,共同參與、相互影響,是家庭每一名成員的責任和義務。
關鍵詞:家庭教育;初學;再學;共學
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把家庭教育列為雕塑孩子這塊大理石的第一重要因素。實際上,有的家長過度依賴學校教育,只盯孩子的學習成績;有的家長忙于工作,完全把孩子寄托給老人培養;有的家長遂行“花錢”教育,通過各種報班“求安慰”;有的家長讓孩子“放養”,自己撒手不管不問。雖然我們都把孩子當做家庭的中心和焦點,但很多家庭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還是認識不足。好的家庭教育應該跳出孩子的視角,站在父母自身的角度和整個家庭的高度,不能只盯著孩子。家庭教育不僅是孩子自己的“初學”,更是父母自身的“再學”和整個家庭的“共學”。
一、 家庭教育是孩子之“初學”
習主席說:“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孩子來到一個家庭,什么都是人生的第一次學習,家長要把握孩子“初學”的良機,“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家庭是孩子學習成長的基地。孩子從咿呀學語、踉蹌學步開始,就在家庭環境中茁壯成長。孩子是一張白紙,一出生就以驚人的速度,在家庭這個大基地中汲取“養分”,學習所有的人類活動。家庭基地的穩固,是孩子最大的依靠;家庭視角的狹隘,是孩子天生的束縛;家庭知識的積淀,是孩子天然的優勢。
父母是孩子學習成長的榜樣。父母的言行舉止、德品操守會深刻影響并成為孩子性格中的本能。古人講“子不教,父之過”“虎父無犬子”說的也是這個道理。父母與孩子地理距離上最近、血緣關系上最親,榜樣作用無可替代、模范作用無法取代,父母永遠是孩子學習成長的第一責任人,也是第一榜樣。
愛是孩子學習成長的土壤。有了養分還需要有土壤的滋潤,有了榜樣更需要有愛的孕育。家庭的人倫之愛,是世界之真愛、人類之大愛,在家庭愛的土壤的保護下,孩子才能形成抵擋一切風雨寒暑與挫折困難的勇氣和習慣。愛是一種境界,愛是一種安全感,愛是一種不分彼此,愛是孩子學習成長的溫存和依靠。
二、 家庭教育是父母之“再學”
俞敏鴻說:“孩子是一個家庭的縮影,家庭教育是家之根本。”父母要把教育孩子當做自己人生再學習的過程,站在新的角度和高度來重新領悟人生,折射更多的人生哲理和智慧。
父母帶頭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父母教育孩子不能只是因教而教、因學而學,應該用自己的好學,帶動孩子的積極;用自己的好習,影響孩子的自覺。家庭教育的任務,首先是父母教育,然后才是孩子學習。在求知的道路上,父母和孩子的地位是平等的;對知識的渴望,父母和孩子的目標是共同的。
父母親力言傳身教,孩子更能知行合一。“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論”,言知與身行是父母影響孩子最有力的方法。教育孩子不是讓孩子怎么做、要孩子怎么學,而是父母自己該怎么做、孩子會跟著怎么學。父母與孩子,不是言與行的關系,也不是“令學”與“被學”的關系,而是“共同學”和“共同行”的關系。
父母嚴格家教家風,孩子方能德尚格優。家的內在是愛,家的外在是家風,家風的內涵是家教,家教的目的是人格。孩子最能代表一個家庭,我們經常說一個孩子有沒有教養,說的反而是對孩子家庭的看法。道德品格是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需要父母一如既往的自我嚴格和對孩子精益求精的精心引導。
三、 家庭教育是家庭之“共學”
于丹說:“家庭就是一個讓我們從小醞釀牽掛的地方,家庭的行為方式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教育。”家庭是一個集體的概念,家庭教育也應該是一個共同參與的范疇,包括家庭成員之間相互的影響和教育。
家庭共走“為生”成長之路。家庭每一個成員的健康與安全牽系著每一個家庭最基本的幸福。家庭應對外在安全的意識都比較強,但普遍對自身身體和心理健康的關注還很欠缺。創造健康、安全成長的家庭環境固然重要,而家庭共同養成注重身體和心理健康實際行為方法的耐心與耐力,則更加重要。
家庭共修“為人”謙律之格。性格與習慣深刻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培養優秀的品格,需要恒久的耐心和積累,克服人性的弱點,需要極高的意志和毅力,塑造孩子良好的習性,也是家庭成員自我再優化和提升的過程。積累造就現狀、耐心成就未來,謙虛自律的性格與嚴謹耐心的習慣是持續終生的修為。
家庭共習“為學”知行之道。人的一生都在學習,并無意識地轉化為自己的品質、素養和專長。學習演化智慧、知行創造價值,從學知到踐行,是家庭每一個成員努力的方向,也是自我價值實現的過程。家庭成員不能局限于自身的認知局限,要根據孩子的性格因材施教,并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進行新的自我學習。
“家庭教育是否成功關乎每一個家庭最深層次的幸福。”家庭教育集智育、德育、美育和體育等于一體,是一切教育之根本,是各種教育之交集。家庭教育還是整個社會提升民眾文明和素質的重要前提,也是最終提升國家軟實力的重要保障。準確而言,家庭教育是家庭以孩子為視角的教育,家庭教育的最終目標是達到家庭成員共同學習成長的教育過程。家庭的核心是孩子,但家庭教育的核心不應該只是孩子,注重家庭教育,共同參與、相互影響,是家庭每一名成員的責任和義務。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2015年春節團拜會上的講話[Z].北京,2015-02-17.
[2]俞敏鴻.在廈門新東方家庭教育中心成立會上的講話[Z].廈門,2017-04-17.
[3]于丹.于丹談家庭教育:成長比成功更重要[N].上海:解放周末,2011-07-18.
[4]應光.在廈門新東方家庭教育中心成立會上的講話[Z].廈門,2017-04-17.
[5]尹建莉.好媽媽勝過好老師[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4,11.
[6]孫瑞雪.完整的成長——兒童生命的自我創造[M].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2015,03.
[7]簡·尼爾森(美).正面管教[M].北京:北京彩虹偉業印刷有限公司,2009,01.
作者簡介:
張曉君,福建省廈門市,福建省廈門市群惠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