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智障學生對數學的理解一直是教學的重心。數學這門學科對智障學生來說,不僅僅是適應復雜社會的必需,也是讓他們學會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工具。據此,業界人士提出,智障學生的數學教學要貼切生活。在此過程中,值得我們深思的是智障學生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教育意義何在?由于智障學生的特殊性,我們在關注智障學生的健康發展的同時,也要合理地把知識應用到生活中,使課堂和社會有效結合。
關鍵詞:智障學生;數學教學;生活化
現代數學論認為:數學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生活中充滿數學,數學教育寓于生活實際。智障學生由于大腦受損,邏輯思維能力較弱,難以抽象概括,不少教師因此對他們的數學學習感到力不從心。但是只要讓智障學生的數學課堂盡可能地接近生活,貼近生活,善于把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有機地聯系起來,突出生活化的教學主題,化繁為簡,化簡為易,我們就會發現培智數學課堂照樣可以五彩斑斕,照樣可以充滿生活的樂趣。
一、 展現數學教學的魅力
在我們的印象里,數學一直是一門枯燥難以理解的學科。對此,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解釋為“數學脫離了實際?!敝钦蠈W生不同于常人,正因為如此,正確的數學認知才更為重要。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合理的教學素材,創造有趣多彩的教學環境,實現知識的生活化,使智障學生輕松掌握運用知識。在智障學生的潛意識里,形成一種數學就在身邊的概念。數學不是模擬,而是生活中的隨處可見。比如生活中的數學模型。這些鮮活的模型給了智障學生很大的興趣,也很好展現了數學本身的魅力,在認識形狀的時候,我們可以利用硬幣,三腳架等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小物品輔助教學,讓他們在實踐中挖掘數學的真實魅力。在這些模型的幫助下,智障學生不僅有了空間感,也能使他們運用知識,學會生活。
二、 數學教學與生活有效結合的措施
(一) 利用生活實例
教育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它不僅僅是傳承知識的過程,更是一種鼓勵和支持。特別是對智障學生,我們更要懷著愛心,時常用積極的話語激勵他們。智障生的特殊性,讓我們在教育方面不得不用特殊方法。數學是一種應用的本領。在教學中運用生活中的實例,更容易激發智障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例如,在認識數字時,我們可以讓兒童自主尋找相關的數字,查一查,說一說,想一想,兒童在討論的同時瞬間就能調動兒童的積極性;在算數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們模擬商家和買家,讓他們進行自主買賣,在收錢和找錢的過程中,帶入了生活,也落實了數學知識。用生活實例,能更快速地讓智障學生發現生活中所蘊含的數學原理。
(二) 利用游戲
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智障學生雖是一個特殊群體,但與他們而言,游戲是最好的放松方式。如何把游戲和數學知識結合也是一項重要內容。老鷹抓小雞這個傳統的游戲,能使智障學生快速理解“數數”這一概念。游戲里,有多少只老鷹,多少只小雞,在多少的對比下,能在兒童的記憶里迅速形成數的概念。在游戲過程中,人數的逐漸減少,也會影響智障學生腦中對數的概念的落實。游戲的開展,不僅緩解了數學的枯燥,也給智障學生帶來了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一邊游戲,一邊培養數學興趣。數學在他們腦中不再是單純的數字,而是一種跳躍的符合。
(三) 利用課外活動
課堂上的枯燥可以通過課外活動來補足,如跑步,籃球,足球。但是,對于智障學生而言,復雜的數學概念是很難理解的。而對于活動來說,也就是單純的活動,并不會把數學和課外活動聯系起來。在智障學生的世界,還沒有數學在生活中有具體的體現。由此可見,如何把數學的基礎知識滲透到課外活動中,也可以稱作是一項挑戰。在教學中,慢慢讓智障學生明白,課外活動中的時間,長度等基本概念。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讓智障學生進行“比試”,誰比較能堅持?誰跑步比較快?同時在潛移默化的活動中,加以正確指引,讓智障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實際用途。他們也會漸漸明白,所謂數學,不僅僅是死板的黑板上的數字,數學也真實存在于生活中。這種指導教學,不僅理解了數學理念,也為智障學生在課外活動中增添了一抹色彩。
三、 數學教學回歸生活
數學回歸生活是數學最大的應用實際。智障學生以后步入社會還會面臨著許多挑戰,也會有許多生活上的難題等待解決。但是問題在于:在面臨困難時,他們不會考慮到用數學的眼光去思考,分析和總結。但我們應該知道,生活中的難題與數學息息相關。所以,掌握了數學知識并不是最終目的,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才是關鍵。給他們更多接觸數學的機會,能夠想到站在數學角度分析問題,從而體驗數學的魅力,慢慢培養智障學生在生活中對數學的應用。比如在舉行大型活動的時候,可以以此為題開展課程,讓大家提出活動上可能碰到的數學問題,然后提出這些數學問題:幾點舉行?場地面積?能容納多少人?多少活動項目?男女生人數?獎品如何設置?在問題提出以后,我們再加以引導,學生很快就能理解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智障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從中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也一步步養成。總而言之,智障學生的數學教學更應該從與學生密切相關的生活實際入手,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溝通生活中的具體問題與有關數學問題的聯系,借助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中的具體事例,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求知欲,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并運用學到的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從古至今,數學以它特有的魅力活躍在科學前沿。石頭,繩結都是數學最開始的形式。數學不單單是存在于書上枯燥的文字符號,也是活躍在生活中的解決問題的密鑰。數學的起源是生活,它的出現也說明了它對我們的使用價值。對智障學生來說,數學教學越是貼近生活,就越是給他們的理解提供方便。數學教學越是簡單,就越是能給他們提供更大的學習樂趣。智障學生的數學教學一體化,不僅是教學的突破,也是育人的改革。
參考文獻:
[1]包興國.培養小學智障生數學能力的方法[J].開心,2017(16):86-86.
[2]周建軍.現代信息技術煥發智障生數學課堂新活力[J].文理導航(下旬),2013(z1):111-111.
[3]姚琳琳.智障生數學學習困難矯正案例分析[J].現代特殊教育,2015(5):25-26.
[4]朱進元.智障生數學教學的“生本教育”[J].師道(教研),2009(8):150.
作者簡介:
蔡文濱,福建省漳州市,龍文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