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一直是我國教育教學的重點,貫穿學生整個學習生涯,對于邏輯能力的提升起到正向積極的作用。小學是數學學習的基礎和起始階段,但由于教學方式落后、課堂枯燥、數學知識過于抽象等原因,學生對數學的學習毫無興趣,導致數學成績并不理想,影響整個教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創新教學方式,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從而提升學生學習成績。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成績;教學質量
小學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數學,開始時更多的是新鮮感和強大的好奇心。隨著數學學習的深入,數學知識越來越抽象復雜,小學生的智力和理解力有限,使得學習數學變得越來越困難,從而逐漸失去了濃厚的興趣和好奇心,久而久之產生抵抗厭惡的心理。同時,傳統的教學方式過于單調枯燥,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毫無作用。因此,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認為提升小學生數學成績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
一、 構建高效課堂
課堂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傳授教學內容的主要場地,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地方。課堂上的教學效率至關重要。然而現在的數學課堂仍存在著費時費力卻效果不佳的情況。數學教學內容過于抽象,學生理解和吸收速度慢,導致教學效率不高。另一方面就是仍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與學生溝通對話少,學生處于學習的被動地位,毫無學習熱情和興趣。因此要想讓學生們在短短的一堂課上學到更全面的基礎知識,教師就要從轉變理念出發,提高課堂實效。一是緩和緊張的師生關系,加強師生間的溝通和互動,認真傾聽學生的想法和見解,使學生因為對教師的喜愛而產生對數學課程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在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數學知識。二是,在數學課堂上增加教學環節,來吸引學生注意。例如,設計課堂提問的環節。當進行需要學生思考或者計算的教學內容時,可以隨機提問學生,讓他們表達見解、說出答案。課堂提問不僅可以使學生分散的注意力重新回到課堂,還能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高效地完成教學目標,提高教學的效率。三是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通過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讓學生們對所遇到的不能解決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展開“頭腦風暴”。通過這種方式節省大量不必要的時間,推進數學教學活動的進程。四是及時進行課堂總結,凝練課堂知識,提煉知識要點,對整個教學內容進行延展,啟發學生更加深入的思考,加深對數學知識的記憶。
二、 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數學的作用就是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邏輯和應變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對于一種題目往往覺得學會了,但是這種題目再換一種表現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時,學生還是一頭霧水,根本沒有真正的掌握數學原理和知識。那么教師就可以將同種解題思路的題目放到一起,讓學生全部解答一遍,說出它們之間的共同點,并讓每個學生自己想出一道同類題目,通過這種方式來鍛煉學生的思維和應變能力。還有常常有一些題目有不止一種答案,有多種解題途徑。因此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讓學生思考是否有其他的解題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思維延展,思考如何從多種角度出發得出不同的解題方法,并對比這些方法,理清多種方法之間的內在關聯以及區別。并指導學生將這種不同的角度運用到其他同類題目上,即“觸類旁通”。通過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鍛煉,真正加強學生的應變能力,從而使學生的數學成績大大提高。
三、 加強學生日常訓練
小學數學的學習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只靠教師課上傳授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學生積極配合。做好數學學習的預習和加強訓練工作,這樣才能更好更快的接受數學知識,并得到鞏固。因此,教師可以在新課程開始之前,給學生們留下設問和思考題,讓他們帶著疑問去預習新課程,讓他們試著解答,才能真正做到有效的預習,明白接下來要學習的課程的主要內容。另一方面,教師要在課程結束時給學生們留下課程緊密相關的練習題,從而達到鞏固加強的目的,加深記憶。教師也可以通過批改這些練習題了解每個學生對課程的掌握程度,和知識的遺漏點,以便教師進行“查漏補缺”,使學生全面的掌握知識,學習成績大大提升。
例如:在進行小學六年級上冊“圓柱和圓錐”的教學時,先給學生舉例,說明什么是圓柱什么是圓錐,隨后讓每個學生都說出一個生活中的圓柱或者圓錐,并讓他們思考這些圓柱或者圓錐的面積有多大?應該怎么算?隨后讓他們帶著問題去預習。課程結束后,教師給學生留下相關練習題,讓他們算出指定圓柱和圓錐物體的面積,了解他們對這一課程的掌握程度。
四、 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習慣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讓將學和思過程統一起來才能真正地提高學生綜合能力。而思不只是思考,更重要的是反思。反思才能加深對數學知識的記憶,才可以真正地將知識化為己用。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是養成檢查的習慣。讓學生每解出一道題都要再檢查一遍。檢查是否寫錯、抄錯題目,是否符合題目要求,通過檢查減少因為粗心馬虎出錯的概率。二是養成反思的習慣,如果解題正確,思考題目和哪些知識點有關,為什么運用這種解題的方法和思路,是否還存在其他的解題方法,變換某種條件是否還能解答出來……如果解題錯誤,反思錯誤的原因,是因為粗心還是對知識掌握不透徹,之后如何避免犯同樣的錯誤。通過幫助學生養成檢查和反思的習慣,使數學知識的運用更加得心應手,從而提高學生答題的正確率,學習成績得以提升。
數學一直是家長和教師 關注的焦點,小學生數學成績差不僅“拖后腿”,不利于學生全面平衡的發展,也影響著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的高低好壞。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克服教學活動中的困難,結合小學生的年齡和能力,從建立數學高效課堂、培養學生思考能力、加強學生日常練習、幫助學生養成優秀的學習習慣幾方面出發開展教學活動,這樣才會對學生數學學習成績的提高,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提升有所幫助,優化數學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劉建先.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數學教學成績[J].關愛明天,2014(05).
[2]龔志潔.淺談如何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J].學周刊,2015(04).
作者簡介:
許偉,山東省青島市,青島市平度市古峴鎮六曲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