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妮妮
摘 要:目前藝術教育依然是學校教育中的薄弱環節,還存在藝術活動參與面小,藝術教育師資短缺,藝術教育課程體系不系統,評價制度不健全等諸多困難和問題,在核心素養的視域下,堅持“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教育辦學理念,讓每個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的發揮,注重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我展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關鍵詞:藝術教育;素質測評;探索研究
一、藝術素質測評的指導思想
了解掌握學生藝術素養的發展情況,改進美育教學,提高藝術教學的素質,提高審美和人文素養,促使人才質量標準更加全面。
二、藝術素質測評的目的以及意義
藝術素質測評的目的是為了促進藝術教師隊伍建設和學校藝術教育保障,提高學校藝術教育普及水平和質量,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同時藝術教育也是中小學一門必不可少的課程。
三、基于現實的問題調研
美術教育是通過美術讓學生認識我們生活的世界、宇宙,認識團結、互贏等做人的道理!在藝術素質測評中,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需要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推進社會的教育進步這樣一個角度來看待此事,而不能只是基于應試教育的角度對學生進行評價。作為教育者我們要知道,學生是獨立的個體,不能以學習的好壞進行簡單的評價與衡量。
四、藝術素質測評的標準
1.藝術素質測評中的目標定位
教育部此項文件的本意是為了推進各級各類學校重視藝術教育,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教育并非專業教育,有限的教育資源不能只是為了培養美術尖子生或未來的藝術家,它是面向所有學生的,它需要著眼于所有學生的發展。所以,我們不能借藝術素質測評之名,推進應試教育之實。
2.藝術素質測評的過程與方法
藝術素質測評的過程中,既要重視學生的認知程度,還要考慮學生的行為表現過程。與其強調具有導向理論知識的體系性的學科型學力,不如重視生活和工作中知識、技能的運用,基于種種基礎性技能與理解的知識,不僅是抽象設定的,而且是借助某種形式可以測定的具體的成就目標。這種能力是通過中小學的基礎教育形成的,而且是終身持續發展的。無論是針對學校教學還是學生能力,測評不能只是單一給出一個考核分數了事。總之,過程與方法都需要我們從教學實踐中慢慢積累,慢慢發展,慢慢完善。
五、藝術素質測評的路徑探索與學習
帶著這些思考與問題,我們走進了北京師范大學,開始了關于藝術測評的探尋之路,緊張與充實,忙碌又愉快。
中國傳媒大學楊杰教授帶給我們的第一堂精彩的講座,“高考志愿的新航向,綜合素養與藝術人生”。他指出在文化學科高考中運用藝術的形式命題,作為藝術教育工作者,我們是否可以考慮在藝術教育素養測評中或者考試中與相關學科相融合?這也將是我們下一步研究的方向。藝術教育是要形成一個非常好的藝術體系,而不是專門培養畫家、音樂家,真正的好學生是不分文理的,是全面發展的。人的綜合能力很重要,我們要想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藝術教育則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本次培訓專家團隊師資力量雄厚,見解獨特。從不同的視角讓我們了解到藝術測評的現實狀況和教學中的重要性。他強調美育工作不僅要讓學生感受到美育自身的藝術美,同時還要兼顧美育自身以外的東西。從教育上講,我們最應該給孩子良好的性情和審美情趣,因為沒有一定的審美能力,不可能產生相應層次的審美體驗。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如何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如何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如何培養學生成為一個完善的人等等,這些是藝術教育方面應該注意的問題。俗話說:“眼界決定境界,態度決定高度,思路決定出路,實力決定魅力。”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積極投身于教育教學改革中來,關注關愛每一個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正如楊杰教授的課題一樣,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享受藝術人生,讓人生變成一種藝術。生活如此,工作亦如此。
作為一個區域的藝術教育工作引領者所應該承擔的責任以及應該有的素養與眼界。我們教育的對象不是個體,而是全體,這需要我們將教學實踐經驗轉化為教育智慧,用心創造,精心反思,潛心研究,給予學生精神上的引領、能力上的提升,使學生幸福成長,對于自己而言更要做一個懂得思考的教師。
六、藝術素質測評反思與展望
關于藝術測評我們一直在認真學習與反思,教學改革和創新有很大很大的困難,但我們首先要堅定信心,在摸索方法解決問題的時候總有一種突破和提升,只要認真做事,成功總在身邊。前方的路也許很艱難,但只要踏出去,堅定自己的信念,相信這條路會越走越寬闊。
總之,在美育改革的今天,我們只有堅定信念,不斷探索、感悟、創新與反思,才能在藝術測評這條道路上走得更遠。
參考文獻:
[1]尹少淳.美術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陳玉琨.課程改革與課程評價[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01.
編輯 段麗君